搜索到357篇“ 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文章
- 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4.937,P=0.026);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意识恢复、神经反射恢复、呕吐消失及头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阿昔洛韦联合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促进其神经细胞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吕丹舒艳梅朱琴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脑炎小儿高压氧治疗
-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 2021年
- 为提升急性脑炎患者护理质量,在其常规护理内容中增添使用风险管理,并对其产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44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1月,根据双盲法要求将其划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2名。Y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在X组患者常规护理内容中增添使用风险管理。将X组与Y组患者护不良表现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将X组与Y组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表现事件进行比较,X组中具有此类表现的患者共计1例,在该组中的占比为4.55%;Y组中具有此类表现的患者共计5例,在该组中的占比为22.73%,其中有1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输液外渗表现,占比4.55%,有2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跌倒表现,占比9.09%,有2例患者的不良表现由意外因素导致,占比9.09%;X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表现事件显著低于Y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的增添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不良表现事件的概率,使得患者治疗期间安全得以保证,并促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周倩李蕴奕黄燕余梦婷王媛媛
- 关键词:风险管理常规护理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分析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分析甘肃地区急性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VMES)的病原谱及发病特征。方法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甘肃省13家医院神经内科通过mNGS确诊为AVMES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基线资料、检出病毒谱。结果 542例患者中男性301例(55.54%),女性241例(44.46%),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18~65岁。脑脊液mNGS检测出人类疱疹病毒431例,占79.52%,全省各地散在分布,发病集中在2—3月及11—12月,其中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1型;检测出肠道病毒79例(14.58%),多在河西地区(武威、金昌、敦煌、酒泉、嘉峪关),发病时间在7—9月,其中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虫媒病毒均为乙型脑炎病毒,集中在7月,主要在陇东南地区分布(定西、天水、平凉、陇南)。人类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在区域性分布、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类疱疹病毒亚型分析显示,各亚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亚型分析显示,各亚型仅在年龄、发病时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肃省AVMES的病原体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1型,乙型脑炎病毒主要在陇东南地区,肠道病毒主要在河西地区。
- 李鑫栗静武国德王满侠蒋珍秀陈合成俞登虎彭炜刘莉莉龚海燕温世斌鲁进强周翔宇马国平杨旭巩海涛王旭霞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病原谱
- 中西医结合路径式护理应用于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116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11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中西医结合路径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114例)和研究组(11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路径式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加拿大神经病学量表(CN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升(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停止呕吐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路径式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加快恢复速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卜艳红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脑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管理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对渗针和意外伤害的认知率比对照组高,且渗针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护理评分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意外伤害事件的认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
- 龚砚研杨小凤刘兰
-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
-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急性病毒性脑炎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不仅能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而且还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刘婷
- 关键词: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
- 急性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65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epilepsy)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继发癫痈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结果:65例中,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
- 黄圣明郑春玲应元杰张倩吕建勋
- 关键词:继发癫痫病毒性脑炎影像学诊断脑电图
- ASL联合SWAN在急性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联合应用在急性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研究2013年1月—2017年7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1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GE3.0T超导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SWAN和ASL检查,通过测量病变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并利用SWAN图像观察引流静脉改变及微出血,分析急性病毒性脑炎与其相关性。结果 CBF伪彩图所测病变区CBF值均高于镜像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N提示病变区域引流静脉减少显示,且可敏感显示病变区域微出血。结论 ASL联合SWAN,通过量化的CBF值及通过SWAN观察引流静脉状态反映病变区血流改变及细胞代谢功能,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脑炎诊断准确性。
- 周振江符大勇周建国马先军
-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
-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探析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的方法。结果 2组患者对自杀、压疮的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外渗和意外伤害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压疮和自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任贞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
-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3-2014-03在我院进行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确诊后分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组64例和急性精神障碍组36例。对患者进行3次脑电图检查,第1次为发病后2-7d,第2次和第3次分别为15-24d和30d后。同时进行MRI、CT、脑脊液检测,收集患者异常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相比更易发生α频带功能降低和两端不对称以及局灶性异常现象,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脑电波的异常状况得到缓解,由第1次检查的100%降至第3次检查的18.8%。脑电图检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CT或脑脊液检测结果。结论在诊治病毒性脑炎的过程中脑电图能够反映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显示临床诊断过程,不仅可作为疾病诊断初期的依据,还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的参考。
- 赵晓红
- 关键词:脑电图急性病毒性脑炎急性精神障碍脑脊液
相关作者
- 罗克娴

- 作品数:49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脑脊液 癫痫 光量子疗法 病毒性脑炎
- 王炜

- 作品数:53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支气管哮喘患儿 调节性T淋巴细胞 早产儿 急性病毒性脑炎 新生儿
- 李艳玲

- 作品数:158被引量:858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身体活动 老年 尖锐湿疣 护理
- 高媛

- 作品数:40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 研究主题:急性病毒性脑炎 老年人 PBL 护理 脑卒中
- 杜小静

- 作品数:78被引量:4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护理学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帕金森病 PBL 健康教育 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