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77篇“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章
- 广东省1990-2019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1990-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广东省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广东省1990-2019年的相关数据。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和戊型肝炎(戊肝)。对不同时期的分年龄、性别构成的发病、死亡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数据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及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以描述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1999-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亡率与DALY年龄标化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2019年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365221例中,急性乙肝患者占51.43%(2245087例),而急性乙肝的死亡病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的77.18%(106/138)。在不同年龄组中,除急性乙肝高发于成年人外,急性甲肝、急性乙肝和急性戊肝等其他肝炎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除<5岁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稍高外,其他年龄组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1999-2019年广东省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总体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须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省不同人群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的肝炎预防与筛查工作。
- 邱嘉敏曾芳芳程琛温卉妍黄诗琪刘丹齐金蕾殷鹏周脉耕徐英刘志平梅青松肖珩向征梁晓峰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脂、血糖、蛋白、尿酸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联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脂、血糖、蛋白、尿酸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血脂、血糖、蛋白、尿酸、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差异。试验组治疗8周后,根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总结上述指标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关联。结果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总蛋白(TP)、尿酸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100例患者中,71例达到治愈标准,21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ALT、AST、TBIL和TG、FPG、TP、尿酸均低于对照组,TC、HDL-C、LDL-C、ALB、PA、PT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不理想,与入院时血脂、血糖、蛋白、尿酸水平显著异常有关,且上述指标异常的加剧往往伴随着肝功能显著损伤。
- 唐诗薛传优叶兴张鸿举戴瑞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血脂尿酸预后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 2024年
- 讨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6月,将本院收治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纳入至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另将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至健康组。两组均实施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检测,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在指南指导下常规治疗1个月。对两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与血脂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而后分析不同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等级下,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与血脂指标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单独与联合预测急性病毒性感染预后的价值。结果 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较健康组存在明显升高表现,P<0.05。急性病毒性肝炎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较健康组存在明显降低表现,三酰甘油较健康组存在明显升高表现,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与三酰甘油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关系(r=-0.507,P<0.001);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r=0.496,P<0.001)。ROC曲线显示:以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预后水平效能更为显著,P<0.001。结论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健康者存在明显差异,且急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后不同效果下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这两项指标联合使用下更利于预后评估。
- 周容琼
- 关键词:血脂指标凝血四项急性病毒性肝炎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DAC3和HDAC11表达与T细胞淋巴亚群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血清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和组蛋白脱乙酰酶11(HDAC11)表达水平与T细胞淋巴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就诊的120例A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VH组),并选择同期的1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清中HDAC3、HDAC11、CD3^(+)、CD4^(+)和CD4^(+)/CD8^(+)水平。利用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AVH患者血清HDAC3、HDAC11水平与T细胞淋巴亚群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3、HDAC11对诊断AVH的临床价值。结果 AVH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和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VH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而AVH组的高密度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AVH组患者的血清HDAC3和HDAC1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VH患者血清HDAC3水平与CD3^(+)、CD4^(+)及CD4^(+)/CD8^(+)均呈负相关(r=-0.458、-0.533、-0.462,均P<0.001),HDAC3表达水平与CD3^(+)、CD4^(+)及CD4^(+)/CD8^(+)均呈负相关(r=-0.473、-0.551、-0.422,均P<0.001)。ROC曲线显示,HDAC3、HDAC11及二者联合预测诊断AV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1、0.941、0.988,血清HDAC3、HDAC11联合诊断AVH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单项指标诊断(Z_(二者联合-HDAC3)=3.672、P=0.000;Z_(二者联合-HDAC11)=3.078、P=0.002)。结论 AVH患者血清HDAC3和HDAC1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相关性,HDAC3与HDAC11联合预测AVH的临床价值较高。
- 武云慧董敬超张雪棉曹立华苗亮张继东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伴心电图异常急性病毒性肝炎78例为异常组,无心电图异常急性病毒性肝炎120例为无异常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随访6个月,将心电图异常78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12分]、预后不良组(MODS评分>12分),分析心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心电图异常78例心电图表现为T波改变(42.31%,33/78)、窦性心动过缓(34.62%,27/78)、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24.36%,19/78)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总胆红素(TBIL)、脑钠肽(BNP)、左心室Tei指数及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是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疾病类型、TBIL、BNP、左心室Tei指数及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疾病类型、TBIL、BNP、左心室Tei指数、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联合预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类型、TBIL、BNP、左心室Tei指数、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相关,且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贺世超王瑜朱斌
- 关键词:预后心动过缓
-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研究组均行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比较研究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长于对照组,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效果为无效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长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长于显效患者(P<0.05);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低于显效患者,TG水平高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高于显效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TG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FIB、TC、HDL-C、LDL-C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AVH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03,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88.61%,明显优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存在明显异常,且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 武云慧董敬超张雪棉曹立华张继东苗亮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1990-2019年全球范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
- 研究背景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但如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防治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而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有限。因此,提高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负担的了解有助于全球健康干预策略的制定。研究方...
- 曾丹艺
- 关键词:公共卫生社会经济学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 一种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其由下述原药制成:泽兰、郁金、丹参、桃仁,虎杖、白茅根,桅子,贯众,生大黄。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方施治,以达到标...
- 成绵广
- 文献传递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ALT以及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ALT以及TBiL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提升总有效率,建议推广。
- 吴艳昌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功能临床疗效
- 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胆舒肝利胆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应用熊胆舒肝利胆胶囊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郭振科刘宇虎钟灿新
-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血脂水平
相关作者
- 庄辉

- 作品数:740被引量:12,368H指数:5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 徐德忠

- 作品数:363被引量:2,857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宫内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血吸虫病
- 沈福杰

- 作品数:63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感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急性病毒性肝炎
- 闫永平

- 作品数:317被引量:1,77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HBV 宫内传播 乙型
- 顾丽娟

- 作品数:13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散发性戊型肝炎 法定报告 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