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82篇“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章
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
2025年
目的讨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取自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特定时段(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共计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统计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针对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较高,LVES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对比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开展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及心功能,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孙苓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血液流变学指标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Periostin、Gal-3对急性心肌梗死后 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骨膜蛋白(Periostin)、乳糖凝集素-3(Gal-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心律失常(M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根据是否发生MA分为非MA亚组(n=286)和MA亚组(n=81)。另选取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7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MA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riostin、Gal-3、24 h QT间期变异(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开始除极时间间期标准差(SDNN)对AMI患者发生MA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均升高(t/P=59.225/<0.001、33.141/<0.001);与非MA亚组比较,MA亚组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及低血钾比例均升高(t/χ^(2)/P=7.602/<0.001、6.049/<0.001、15.167/<0.001);与非MA亚组比较,MA亚组SDNN、24 h QTV、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水平降低(t/P=7.029/<0.001、7.401/<0.001、4.281/<0.001、4.721/<0.001);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发生MA的危险因素[OR(95%CI)=2.163(1.416~3.303)、2.450(1.570~3.823)],24 h QTV、SDNN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OR(95%CI)=0.449(0.264~0.764)、0.430(0.223~0.829)];24 h QTV、SDNN、Periostin、Gal-3单独及四项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MA的AUC分别为0.791、0.719、0.758、0.744、0.901,四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Z/P=3.916/<0.001、6.101/<0.001、4.888/<0.001、5.764/<0.001)。结论AMI患者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均升高,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联合血清Periostin、Gal-3预测AMI患者发生MA的效能较高。
范群凌洋江玲刘继纯汤圣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4年
探讨胺碘酮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80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试验组给予胺碘酮,比较疗效。结果 试验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心功能、心电图指标改善效果较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可获得较高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陈云亭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预后效果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4年
结合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的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一年内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0人作为对照组,基于利多卡因的治疗;另外40人作为研究组,基于胺碘酮治疗。结果 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发现研究组康复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治疗恢复得更好,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用药产生的并发症更少,对心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赵晨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4年
急性心肌梗死且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参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利多卡因,实验组的治疗方式为胺碘酮。选择治疗前后心电图参数、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统计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相比参照组更加理想,说明实验组经过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相比参照组更加有效。结论 胺碘酮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文静王丽宿创勋牛丽霞贾立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胺碘酮
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心律失常的价值探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接受心电图检查,得到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胸导QT均值、胸导QTc均值)。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nenzymes,CKMB)以及N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恶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对AMI患者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65例AMI患者中50例发生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2%。发生组的cTnI、CKMB、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胸导QT间期均值、胸导QTc间期均值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果显示,A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复极参数胸导QT均值、胸导QTc均值预测恶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80、0.837,有中等预测价值,联合预测AUC为0.88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AMI患者心电图复极参数存在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胸导QT间期均值与胸导QTc间期均值减小,二者可用于预测AMI患者恶心律失常风险,且联合预测价值理想。
黄晓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短袖缩短分数(FS)均高于对照组,左心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快速缓解胸痛症状,恢复其心率水平。
殷涛索郢李晓龙贾书辉石磊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胸痛临床疗效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年
探讨胺碘酮结合门冬氨酸钾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76例此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均分为两组,每组38例。一组(研究组)接受胺碘酮和门冬氨酸钾镁的联合治疗,另一组(对照组)仅使用胺碘酮。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成功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此外,他们的心输出量、左射血分数增加,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减小,血钾和血镁水平提升。所有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案能取得显著疗效,能改善心脏功能及血钾、血镁水平,且治疗安全优良,值得推广。
周玉强殷总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血清NT-pro、hs-CRP检测,判定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3个月,77例患者中发生恶心律失常17例(恶心律失常组),占比22.1%。恶心律失常组的别、年龄、合并疾病、左心射血分数等与非恶心律失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律失常组的血清NT-pro、hs-CRP含量与非恶心律失常组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律失常组的24h动态心电图SDNN与24 hQTV与非恶心律失常组对比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心律失常的预测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高,且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多伴随有24 h动态心电图异常与血清NT-pro、hs-CRP含量增高,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NT-pro、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心律失常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王茜杜青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24H动态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
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联合血清GDF-1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联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心律失常(M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共计110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A分为两组,分别为合并组(n=45)与非合并组(n=65),比较两组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血清GDF-15水平,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联合血清GDF-15对MA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组GDF-15水平较非合并组更高(P<0.05);合并组QT间期均值、T波时间均值、校正后QT(QTc)间期均值较非合并组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F-15(OR=5.067)、QT间期均值(OR=0.625)、T波时间均值(OR=0.579)、QTc间期均值(OR=0.674)是影响AMI患者合并M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较GDF-15、QT间期均值、T波时间均值、QTc间期均值单一检测更高(P<0.05)。结论GDF-15、QT间期均值、T波时间均值、QTc间期均值联合检测对AMI患者MA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于宁王晓峰宋照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生长分化因子-15

相关作者

郭玲
作品数:16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律失常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李小薇
作品数:30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率变异 心率变异性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李智东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王静
作品数:28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结核病 急性心肌梗死 结核性脑膜炎
吴立群
作品数:220被引量:1,97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球囊 导管消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