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8篇“ 快波偏振方向“的相关文章
太原盆地及邻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
2025年
本文基于2019—2023年山西固定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形资料,采用剪切分裂计算方法,获得太原盆地及邻区11个地震台站的剪切分裂参数。结果表明,太原盆地及其附近的台站剪切偏振方向一致性较好,整体表现出NE和NEE向的优势分布特征,且南、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台站附近的地震活动主要受断裂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太原盆地内部及其边缘断裂附近的台站时间延迟总体小于西侧吕梁山地区,盆地内部表现出较弱的地壳各向异性程度;西侧山区的古交、娄烦地区存在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较大的时间延迟,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
张玲王睿敏李丽王想
关键词:快波偏振方向
四川威远地区近震剪切分裂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布设在四川威远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记录的近震形数据,利用剪切分裂分析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23个地震台站的剪切分裂参数。结果显示:威远地区地震台站偏振方向多数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有个别台站可能由于受到局部构造环境的影响,偏振方向为北东向。而在地壳速度变化明显的威远背斜附近,有6个台站结果显示为两个偏振优势方向,表明该地区偏振方向是区域应力场和局部构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威远地区慢延迟时间均值为4.43 ms/km,威远背斜南侧区域的慢延迟时间值普遍大于其北部区域,表明在威远地区南部区域的各向异性强度强于北部区域。
高瑜刘莎郑钰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
长白山火山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
长白山火山区是中国最大的新生代火山区,位于东北走向的敦化-密山断裂、鸭绿江断裂、图们江断裂和西北走向的白山-金策断裂系统的交汇处,其内部变形特征复杂多变。地震各向异性是了解壳幔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聚焦该火山区研究上地幔各...
宋雨佳
关键词:上地幔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
剪切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分裂参数(剪切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区域优势方向大致呈NE向,与华北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有所差别,揭示出研究区内山西地堑与太行山隆起等形成的盆山构造对地壳结构的影响.台站优势方向主要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或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断裂与局部地质构造对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断裂构造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山西地堑优势方向呈NE向,其中大同盆地离散性较大.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优势方向呈WNW向,南侧呈NE向且离散较大.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优势方向同为NE向,第二优势方向近EW向,体现了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特征.山西地堑的时间延迟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变化不大,分区平均值最大相差0.2 ms·km^(-1).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时间延迟和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相对较小,表明该区上地壳变形程度相对较小,可能与该区地震活动较强、难以积累更强的地壳变形有关.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壳幔耦合关系不能用壳幔解耦或壳幔耦合进行简单描述.
王想王想高原周依王时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主压应力快波偏振方向
基于沙城地震台的河北怀来地区剪切分裂特征
2022年
河北怀来盆地构造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频发,现今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基于沙城地震台2008年10月—2018年4月记录到的丰富高信噪比小震事件,对怀来地区进行了剪切分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怀来地区平均偏振方向为87.3°±33.3°,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E或近EW向;这与前人得到的首都圈地区及华北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了区域构造的局部信息.沙城台偏振优势方向与台站附近NW向黄土窑—土木断裂走向不一致.较长地震孕育期或小震群活动期,怀来地区偏振方向较凌乱,无明显优势方向.在怀来地区小震群活动之前有慢剪切时间延迟明显减小的趋势,这将对该地区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2017年1月—2018年4月怀来地区慢时间延迟平均值为1.24 ms·km^(-1),数值较低,可能与该时期无较大地震发生有关.
孙海霞林向东司政亚钟世军赵桂儒侯丽娟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震群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序列S分裂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采用质点运动判别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震源区10个台站于2013年4月25日至2019年7月31日记录到的形数据进行S分裂参数测定,其中9个台站获取4条以上有效S分裂参数。结果表明,震源区各台站的S分裂参数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分区特征,还会随时间发生改变。偏振方向在空间上的分区特征大体为:位于震源区东南段的三个台站的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向,与震源区东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位于研究区西北段的台站,其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与震源区西北段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到震源区地壳应力和复杂构造的共同影响,CJW,GXA和LQS三个台站都有两个偏振优势方向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为:主震后各台站的偏振方向都出现离散度增大而后又逐渐趋于一致的现象;CJW台的偏振方向在主震前三个月发生了改变,体现了孕震过程中随着应力的不断积累,其各向异性特征由主要受构造控制转变为受应力控制。各台站的归一化慢时间延迟随台站距主震和余震密集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长宁地震孕震过程中余震密集区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明显强于周边区域。此外,主震发生前6个月左右CNI台的慢时间延迟出现明显下降,地震发生后又迅速上升,反映出长宁地震震前的应力积累以及震后应力突然释放使上地壳中微裂隙的几何形态发生了改变。
黄春梅吴朋李大虎王宇航林向东
关键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地壳各向异性
云南腾冲火山区剪切分裂研究
地下岩浆体的不稳定状态或火山爆发会对大陆地壳演化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岩浆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壳应力的影响,岩浆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地壳的应力状态。云南腾冲火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活...
王雪鹤
关键词:地震学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腾冲火山区
文献传递
小江断裂带北段剪切分裂分析
小江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华南块体的西边界。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小江断裂带成为我国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深大断裂之一,历史上曾经历多次破坏性地震。然而,近100多年来大地震的平静使该断裂成为地震学家重点关...
梁皓
关键词:地震学剪切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小江断裂带
2017年8月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S分裂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质点运动判别法与偏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S分裂参数:偏振方向和慢延迟时间,获得了6个台站S分裂参数结果:位于余震密集区的L6202台有2个优势偏振方向(NNE向和近EW向),在主震后1个月其偏振方向为近EW向,随着余震的发生应力得到释放,其偏振方向调整为NNE向;L5111台无明显的优势偏振方向,体现了该区域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主震后应力调整作用;L5112台的优势方向为NNE向,与岷江断裂走向大体一致;位于余震密集区东侧的JZG台偏振方向为NW向,与塔藏断裂的走向一致;位于余震密集区南侧的L5110和L5113台的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向,与九寨沟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各台站的归一化平均慢延迟时间在1.2~5.0 ms/km范围内,L6202、L5112台的平均慢延迟时间明显大于JZG、L5110台,反映出余震密集区的应力积累强于其他区域。
黄春梅吴朋苏金蓉王宇航魏娅玲李大虎颜利君
关键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
利用地震横监测地壳深浅部应力的关键技术
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每年仪器记录地震总数大约为500万个,其中M5.0级以上破坏性1000-2000个,M6.0级以上地震100-200个,M7.0级地震10-20个,M8.0级地震1-2个。尽管地震学家还不完全了解地震前...
雷军焦敬悦郑毅权
关键词:地震学家快波偏振方向横波分裂到时差震源机制解地震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常利军
作品数:115被引量:62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 上地幔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 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刘莎
作品数:37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剪切波分裂 地壳应力 快波偏振方向 各向异性 地震各向异性
王椿镛
作品数:245被引量:2,354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各向异性 上地幔 地壳结构 各向异性 岩石圈变形
吴朋
作品数:64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序列 M 剪切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丁志峰
作品数:256被引量:2,233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上地幔 地震 上地幔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 横波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