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0篇“ 微核率“的相关文章
- 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我国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微核率、促进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选取无职业性放射性物质和基因毒性物质接触史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史、用药史、职业史、工作压力等资料;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相对数描述定性资料,Z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微核率。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93人,男性30人,占32.26%。年龄≥40岁的24人,占25.81%,BMI≥24kg/m^(2)的21人,占22.58%。微核率平均值为8.51‰±6.00‰,95.92%的人微核率低于20.00‰。女性[回归系数(beta coefficient,β)=0.454,95%CI:0.257~0.650],年龄≥40岁(β=0.274,95%CI:0.117~0.431)、工作压力较大者(β=0.349,95%CI:0.200~0.499)微核率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β=-0.252,95%CI:-0.434~-0.071)和奶类食用次数>1次/周者(β=-0.172,95%CI:-0.320~-0.024)微核率较低。结论本研究人群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降低,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奶类食用频率和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 凃娜罗永斌王帆戴霞云
- 关键词: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因素
- 利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分析394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
- 2024年
-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分析,为长期接受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职业健康监护依据。方法放射组为在岗期间接触射线的353名放射工作人员,对照组为上岗前尚未接触射线的41名放射工作人员。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测定微核率。结果放射组平均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微核率(t=−2.95,P<0.05)。放射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6,P<0.05)。10~年和30~年工龄组人员微核率明显高于<10年工龄组人员的微核率(χ^(2)=−44.79,−60.47,P<0.05)。女性微核率明显高于男性微核率(t=3.93,P<0.05);放射诊断学组和探伤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1,3.65,P<0.05)。结论微核率在长期接触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有所增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最大的辐射暴露工作者群体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辐射防护教育。
- 刘海翔赵骅高宇张杰张学清夏颖
- 关键词:微核率
- 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 2024年
- 目的对贵州省252名放射工作医务人员的血象及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检测,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的252名从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工种分为诊断放射学组(n=68)、介入放射学组(n=15)及其他放射工作组(n=169);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常规指标,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根据不同工种、年龄以及接害工龄分组对结果进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与χ^(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2名放射工作医务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工种、年龄组被检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害工龄被检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害工龄被检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与接害工龄呈负相关关系(r=-0.170,P=0.007);微核率分析显示,不同工种被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被检者的微核率、微核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179,P=0.004);不同接害工龄被检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核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接害工龄与血小板负相关,年龄与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异常率正相关,且工龄增加、微核异常率也增加。
- 吴晓婉袁凤杨帆杨煊婕岑延利喻馨兰
- 关键词:外周血象微核率电离辐射外周血淋巴细胞
- 铜和锌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初步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铜和锌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遗传毒性,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铜和锌对泥鳅48 h的半致死浓度并求得对应的安全浓度基础上,分别设置6个铜处理组(Cu^(2+)浓度为0.00、0.02、0.04、0.08、0.10、0.20 mg/L的硫酸铜溶液)和7个锌处理组(Zn^(2+)浓度为0.0、0.2、0.6、1.1、3.0、5.0、7.0 mg/L的硫酸锌溶液)对泥鳅进行染毒,并分别在染毒后第1天、第3天和第6天时采血制片,研究了铜、锌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经硫酸铜和硫酸锌染毒后,其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都有一定变化,硫酸铜和硫酸锌都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升高,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率反而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 余文斌郑淑娟罗静波
- 关键词:铜锌红细胞微核率遗传毒性
- 大蒜对尼古丁诱发蚕豆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大蒜对香烟中尼古丁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选用贵州常见的三种香烟制作烟丝水提液,在烟丝水提液中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为实验组,以不加大蒜提取液为对照组,统计产生微核千分率的平均值,运用数据处理系统(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间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表明大蒜提取液对香烟中尼古丁诱发蚕豆根尖微核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大蒜提取液浓度为0.04 g/mL时,对尼古丁毒害抑制效果最佳。
- 王春艳翁贵英常嗯鸣王润月辛佳乐张超利
- 关键词:大蒜尼古丁蚕豆微核
- 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选择2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0.2 m L/10 g体重一次灌胃染毒,观察染毒后14 d小鼠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其半数致死剂量(LD_(50)),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类定级。选择4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进行体内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设置受试物组(组1、组2)、阴性对照组(玉米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经口灌胃一次染毒,受试物组分别于24 h和48 h后取材,阴性和阳性对照组24 h后取材、制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完整、着色适当的区域,计数200个红细胞所见的嗜多染红细胞和正染红细胞数,计算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染红细胞比例;计数2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数,计算微核细胞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嗜多染红细胞/正染红细胞比例及微核细胞率差异性。结果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的小鼠急性经口LD_(50)>5000 mg/k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受试物组雌、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正染红细胞、细胞微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属低毒物质,且未发现致突变作用。
- 袁辉郑思雨杨同金冯学庆滕晶晶王岩
- 关键词:急性毒性微核试验致突变作用
- 宁夏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率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宁夏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1077名作为接触组,非放射人员20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差异;对接触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为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07%>0.02%,0.28%>0.19%);淋巴细胞微核率女性高于男性(χ^(2)=8.722、30.056,P<0.05);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最高,为0.3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3.553、87.614,P<0.05);晶体混浊率均伴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χ^(2)_(趋势)=4.410,P<0.05)。结论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与性别、工种、受照剂量和工龄密切相关,女性、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越大,工龄越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越高;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岗位人员辐射防护;严格控制放射工作人员的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加强和完善个人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从而减少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 姬绪莉孙彦玲董良李鸿成
- 关键词:微核率介入放射学
- DNA修复相关基因SNP与辐射致离体血微核率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DNA修复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辐射致离体血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的关系,为寻找辐射易感性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5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并分为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血样本和肝素抗凝血样本。提取EDTA抗凝血样本的DNA,设计8种基因11个SNP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引物和单碱基延伸引物,通过PCR扩增、延伸,应用DP-TOF型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对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将肝素抗凝血样本分为两份,一份行1.0Gy X线照射为辐照组,另一份未行照射为对照组,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实验对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MNF测定。结果75份样本11个SNP位点均分型成功,检出率100.0%。辐照后,外周血淋巴细胞MNF升高(1.919‰±0.642‰vs.0.177‰±0.107‰,t=22.925,P<0.001)。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rs25487与辐照组MNF相关(P<0.01),且TC基因型个体MNF高于CC基因型(2.270‰±0.597‰vs.1.695‰±0.588‰,P<0.01);XRCC1rs1799782与辐照组MNF相关(P<0.05)且AA基因型个体MNF高于GG基因型(1.943‰±1.078‰vs.1.790‰±0.461‰,P<0.05)。X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rs1799794与辐照组MNF相关(P<0.01)且TT和CC基因型个体MNF均高于TC基因型(2.123‰±0.707‰vs.1.680‰±0.411‰,P<0.01;1.979‰±0.763‰vs.1.680‰±0.411‰,P<0.05)。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hOGG1)基因rs1052133与辐照组MNF相关(P<0.05),且CC基因型个体MNF高于CG基因型(2.260‰±0.435‰vs.1.824‰±0.544‰,P<0.05),其余基因SNP位点与辐照组MNF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辐射可导致MNF升高,rs25487,rs1799782,rs1799794和rs1052133的基因型与辐射致MNF有关联,可作为潜在的辐射敏感标志物。
- 张阳东郝文霞任召琪邵雯楚瑞雪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电离辐射染色体损伤微核率
-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分析
- 2023年
- 探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为减少职业危害提供依据。选取2022年1-5月,来海南省中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放射工作人员200例,以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染色体畸变率为0.34%,微核率为0.54‰,男性与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3.569,P=0.452、0.059),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4、1177.205,P<0.01),其中≥50岁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最高;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536.987,P<0.01),其中核燃料应用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最高;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5、183.664,P<0.05),其中≥30年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最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工龄、工种均为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独立危险因素(P<0.01);似然比卡方=179.83,P<0.01;根据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AUC为0.911(95%CI:0.863~0.947),当Log(P)>3.05时,预测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75.76%。提示,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受电离辐射影响,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风险较大,需加以重视。
- 张瑜鸿顾勇吴青珊甘小芳林莉张转姑
- 关键词:电离辐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
- 102例癌患者放化疗前后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变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检资料,分析其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放疗和放化疗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治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化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放射治疗会导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异常,医疗机构可将其作为监测放疗对患者损害的剂量指标,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每个疗程的放射剂量评估。
- 凌攀何玲王光宪杨柳莹
- 关键词:放化疗癌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微核
相关作者
- 钱晓薇

- 作品数:64被引量:3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西张小学
- 研究主题: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 环磷酰胺 小鼠 三氧化二砷
- 屈艾

- 作品数:72被引量:39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微核率 稀土元素 蚕豆根尖细胞 遗传毒性 蚕豆
- 唐正义

- 作品数:59被引量:2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镉 微核率 鲫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 白玉书

- 作品数:45被引量:1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染色体畸变 生物剂量估算 生物剂量 CO 微核率
- 王虹

- 作品数:31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微核率 蚕豆根尖细胞 微核 致突变作用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