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0篇“ 彬长矿区“的相关文章
基于遥感指数的我国西部矿区生态质量监测——以矿区为例被引量:1
2025年
我国西部矿区是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脆弱区,探讨西部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及影响机制,对于矿区自然环境保护与有序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矿区为例,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在深入剖析该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和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区LUCC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①2017—2022年矿区LUCC结构上出现明显的转移特征,形成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新LUCC格局,并伴随着林地大范围转出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情况,转移量约191.04 km^(2)。②5 a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由0.54降至0.47,研究发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受绿度和干度指标因子影响。③2017—2022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2%,分析结果可为西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姚顽强李悠郑俊良蔺小虎相里海龙惠伯辰李文欣
关键词:遥感生态质量
矿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2025年
为了分析矿区近距离煤层在4号煤层局部采动影响下,4上煤层开采的可行性。通过对大佛寺煤矿4号煤层开采的垮落带高度与4号煤层距4上煤层的间距进行理论分析比较,并且利用3DEC数值模拟进行辅助验证。结果证明,4号煤层局部回采后垮落带高度最大为18.71 m,最小为13.36 m,垮落带顶部至4上煤层最小距离为6.25 m,最大为20.29 m;数值模拟证明在对4号煤层进行局部回采后,4上煤层底板位移在工作面中部区域位移最大,且伴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位移量逐渐减小,4号煤层回采后4上煤层能够保持较好的连续性。为矿区今后煤层的上行开采具有指导意义,在高效与安全的同时提高煤炭开采效率,最大程度减小煤炭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张向阳陈文高丁丁吴旋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
矿区矿井涌水量与开采参数关联性分析及预测研究
2025年
针对矿区巨厚含水层的复杂地质环境,为揭示涌水量与开采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工作面顶板涌水量与推采度、工作面斜、采高、回采面积之间的关联性。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和SPSS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究了各主控因素的影响权重,构建了回采过程中稳定涌水量的预测模型,并将其分别与数值模拟预测值和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角度,涌水量与推采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工作面斜与涌水量首次突增位置具有联动性,采高影响显示出明显的时空滞后特性,涌水量与回采面积呈幂函数关系,关键因素在不同开采过程及参数下呈现动态变化;从静态角度,斜高比与稳定推采比的整体分布规律相似,各主控因素对稳定涌水量的影响存在耦合关系。推采度影响权重最大,同时各预测值的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研究成果可为矿区水害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海宾贾传伟张思华孙文亮陈德峰张同俊张士川杨华帅张搏明李杨杨刘英锋樊敏
关键词:涌水量
矿区冲击地压矿井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2024年
为探究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矿井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水压致裂法和应力解除法在6座代表性煤矿的28个测点开展地应力测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垂直主应力一般比最大水平主应力要小,水平应力占地应力主要部分,构造应力场特征显著;无低地应力场区,中、高及超高地应力场区均有分布,以高及超高地应力场区为主。文家坡煤矿、胡家河煤矿及雅店煤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集中在NE,大佛寺煤矿、孟村煤矿和小庄煤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集中在NW。基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矿区矿井开拓(准备)大巷、回采巷道轴向间夹角,分析了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水平主应力总体上与埋深呈正相关关系,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埋深相关性相较最大水平主应力要差;侧压比位于0.98~2.25范围且主要集中在1~2,只有1个测点小于1,随着埋深增加,侧压比整体逐渐增加,但离散性加强;随着埋深增加,最大、最小主应力相对差值有增大趋势,水平主应力差比在0.5上下波动,矿井不同开采水平水平主应力差均较大。
冯友良何杰席国军王飞窦桂东武龙云
关键词:冲击地压水压致裂法应力解除法原岩应力彬长矿区
槽波超前探技术在矿区中的应用
2024年
矿区位于陇东黄土塬区,地表条件复杂且煤层埋深较深,影响三维地震勘探法探测煤层构造(断层)的精度,平面摆动误差较大。为了弥补探测精度的不足,进一步掌握断层的发育位置,科学指导矿井巷道安全、高效的掘进,在胡家河煤矿某工作面采用槽波地震超前探技术对该工作面巷道前方断层发育情况进行探测及分析。经过数据整理、反射波提取、速度建模分析和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获得巷道迎头前方的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实践表明,槽波地震超前探能够对断层的位置进行准确解释,通过再次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对三维地震勘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为矿方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余智秘郭震乔会
关键词:彬长矿区断层
黄土高原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24年
黄土高原矿区煤炭产量占全国70%以上,大规模开采活动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壤侵蚀加剧。然而,当前鲜有矿区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限制了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进展。为了探究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黄土高原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以矿区为研究区,利用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分别模拟了矿区全区2003—2019年及沉陷区2014—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探究了矿区全区及沉陷区土壤侵蚀特征,定量研究了降雨、地形和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19年间,矿区土壤侵蚀速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份间差异较大,2003年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侵蚀速率为85.56 t/(hm~2·a),2009年侵蚀程度最低,侵蚀速率为15.54 t/(hm^(2)·a)。微度、轻度侵蚀主要分布于城区、黄土塬和河流阶地等平坦地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份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余侵蚀类型主要分布于煤矿开采区、沟壑区及河道周边,且侵蚀强度空间异质性较大。2)2014—2019年间矿区全区及沉陷区土壤侵蚀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变化。春秋季节土壤侵蚀强度多表现为微度、轻度侵蚀,冬季侵蚀速率接近于0,夏季土壤侵蚀速率为一年中最高,是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时段。3)矿区土壤侵蚀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沉陷区土壤侵蚀速率与降雨量、沉陷量及植被覆盖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雨量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开采沉陷加剧了土壤侵蚀,沉陷区的沉陷量不同,土壤侵蚀程度也不同。该研究方法探明了矿区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及环境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煤矿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李朋飞黄霖霖臧宇哲胡晋飞张晓晨白晓姚顽强
关键词:土壤黄土高原沉陷环境因子RUSLE模型
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研究
2024年
矿区雅店煤矿主采1煤和4煤,分别采用一次性采全高和综放开采2种采煤方式进行回采,为了研究不同开采方式下覆岩破坏规律,以雅店煤矿ZC1101工作面和ZF1405工作面为例,分别采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3种手段,计算不同开采方式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采用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的方法,对煤层开采后顶板含水层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采全高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13 m,裂采比为37.7倍;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245 m,裂采比为21.5倍;煤层开采后受采动破坏影响,上覆含水层渗透系数增大5~10倍。此研究成果可作为矿井制定防治水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丰富矿区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数据库。
李国平刘宝玉于可伟李盼盼蔚波
关键词:覆岩破坏规律采煤方式注水试验
矿区井上下立体防治冲击地压探索与实践
本书以矿区典型的深埋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为背景,从矿区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出发,分析了矿区冲击地压的发生特点,完成了冲击地压类型的划分,掌握了矿区冲击地压发生规律及其前兆特征,揭示了...
白永明
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研究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总结聚煤规律,归纳聚煤模式,综合运用煤田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内陆河流相沉积,其中河漫沼泽、牛轭湖以及泛滥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是4号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富煤带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并向东部和西部延伸,富煤中心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与地层沉积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靠近西部的古河道时,煤层出现分岔、变薄、尖灭的现象,古河道流经区域富县组和延安组地层全部缺失,形成无煤区。研究成果对于该矿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刘震
关键词:河流相沉积环境聚煤规律聚煤模式
基于实验分析的矿区4号煤层氧化起始温度及自燃倾向性分析研究
2024年
为深入研究不同起始温度条件下煤样微观孔隙及官能团分布对煤自燃的影响,分别对某矿在室温、30℃、40℃、50℃、60℃起始温度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红外光谱实验以及压汞实验,得出了40℃条件下,煤样的干裂温度远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的煤样,且其增速温度也最高,40℃的煤样官能团处于一个小峰值状态,与此相对应的,40℃的煤样在压汞实验中,孔隙度也很大,表明了此温度的煤样孔隙体积越大,暴露于空气中的活性结构就愈多,煤氧复合的程度加大,氧化速率增强,放热强度增大,热量越容易聚集,其自燃性也就越强。且40℃条件下小孔中孔数量较多,其比表面积大,为氧气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点,是吸氧量增加的主力军。此外,热重实验结果表明,40℃处理的煤样吸氧的温度最高,吸氧量最多,与40℃条件下煤样的小孔中孔多相对应,从热重吸氧层面上看,40℃煤样亦是最活泼的。因此,期处于高地温的煤样煤自燃倾向性较大,活性较强,容易促进煤的自燃进程。
赵国强张建峰杨送瑞
关键词:煤自燃高温氧化孔径分布

相关作者

张勇
作品数:59被引量:220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彬长矿区 数值模拟 声发射
郭媛
作品数:24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彬长矿区 煤矿 瓦斯治理 火灾防治 三相泡沫
马安强
作品数:12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彬长矿区 瓦斯治理 瓦斯赋存 火灾防治 三相泡沫
马东民
作品数:112被引量:953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煤层气 解吸 煤 低阶煤 甲烷
王兴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研究主题:彬长矿区 煤层气 环境因素 地下热水 赋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