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彝族药“的相关文章
- 彝族药酢浆草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 2025年
- 为了提升彝族药酢浆草药材质量标准,参考现行质量标准,对酢浆草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测定并评价酢浆草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质量控制指标;对酢浆草药材茎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优化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酢浆草中异牡荆苷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17∶83)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340 nm,进样量10μL。酢浆草药材性状符合规定,显微鉴别特征明显,优化后的薄层鉴别方法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异牡荆苷质量浓度和峰面积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均符合规定。该方法为彝族药酢浆草药材质量控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杨汝琪孙江华杨阳杨艺妹
- 关键词:酢浆草彝族药
- 第十二讲 民族药中的彝族药和苗族药
- 2024年
- 朱兆云院士长期坚守在民族药工程科技领域第一线,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并重,带领研究团队对我国低纬度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药资源实施首次系统研究的重大工程。多年深耕民族药研究领域,朱兆云院士研究成果丰硕、荣誉加身,她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还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本期,本刊特邀朱兆云院士团队成员,科普彝族药和苗族药等民族药有关知识。
- 无
- 关键词:何梁何利基金新药开发彝族药研究团队
- 滇中地区两种彝族药的生药学研究
- 2024年
- 以云南滇中彝族聚集地的马尾黄连和明目茶为对象,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显示,马尾黄连的根茎深棕黄色,节明显;气微,味苦;其根横切面最外层为一列表皮细胞,木栓层由4~6列不规则多角形的木栓细胞构成,皮层薄壁细胞可见较多草酸钙结晶;药材显微化学反应可见硝酸小檗碱结晶。明目茶为紫红色圆锥形幼芽,质硬脆,气清香,味微苦、涩;通过显微鉴定揭示了其表皮细胞、石细胞、导管等结构,微量升华实验结果显示有淡棕色的羽毛状结晶。
- 马春霓陈珍黄福荣
- 关键词: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 彝族药蜘蛛香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彝族药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据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蜘蛛香有多种药理作用,如中枢抑制作用、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细胞毒性和抗肿瘤作用等。本文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蜘蛛香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等几个方面,对蜘蛛香的中药质量标志物成分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蜘蛛香的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提供新思路。
- 蔡于罗果佳慧王鑫国田义龙田义龙牛丽颖王梦
- 关键词:蜘蛛香环烯醚萜挥发油药理作用
- 彝族药固公果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2023年
-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ker,Q-marker)理论,预测固公果根的Q-marker,为固公果根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固公果根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学研究,从原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功效及药性和新的药效用途等多角度分析和预测固公果根Q-marker的候选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固公果根主要为三萜类、鞣质、酚酸、黄酮类和甾体类等化合物,具抑菌、抗炎、调节胃肠功能等现代药理活性,但质量控制环节较为薄弱。综合Q-marker相关理论,建议考虑将固公果根药材中7个三萜类成分(2α,3α,19α,23-四羟基-熊果-12-烯-28-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野蔷薇苷、蔷薇酸、冬青苷B、绢毛榄仁苷、熊果酸、齐墩果酸)和4个鞣质、酚酸类成分(儿茶素、原花青素B3、没食子酸、鞣花酸)作为固公果根药材Q-marker的候选化合物。
- 康荣程显隆高智慧周立鹏刘越魏锋马双成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 UP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彝族药小红参治疗痛经的质量标志物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运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小红参治疗痛经的多途径、多靶点、多成分微观机制。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小红参的化学成分,再采用网络药理学搜集与痛经相关的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富集分析得到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建立“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靶点-通路”网络图,最终选取活性强度前10的化合物作为配体与筛选后的疾病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分析出小红参中的5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5个醌类、12个三萜类、3个有机酸类、3个苯丙素类、7个环肽类和1个酯类化合物;富集分析得到与痛经相关作用的133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作用靶点得到KEGG通路165条(P<0.05)。“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共涉及20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10个核心化合物(α-亚麻酸、对苯二甲酸二丁酯、齐墩果酸、茜草乔木酮B、茜草乔木酮D、茜草乔木酮E、rubianol-A、rubianol-B、RA-I、RA-V)与6个关键靶点(MAPK1、ESR1、BCL2、ESR2、MMP2、PIK3CA)的结合力。结论:该研究初步表明,彝族药小红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痛经的治疗作用,阐明小红参治疗痛经的质量标志物,体现了中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性特点,为小红参物质基础及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王相任海波孙帅牛丽颖王鑫国
- 关键词:小红参痛经UPLC-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彝族药紫地榆中11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彝族药紫地榆中11个化学成分(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短叶苏木酚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异槲皮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紫云英苷、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2.0μm),以乙腈-0.1%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模式负离子检测。结果:所测11个化学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4;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RSD均≤4.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09.7%,RSD≤3.3%。15批样品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短叶苏木酚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鞣花酸、异槲皮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紫云英苷、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为1 084.0~3 533.2、62.4~345.0、206.8~641.2、741.0~1 483.4、2 502.0~4 073.8、15 826.4~68 268.6、0.3~18.1、42.4~128.0、2 349.5~7 670.9、3.9~49.7、1.6~29.6μg·g^(-1)。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紫地榆的质量评价,为紫地榆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郗仲玟田宇柔冯玉李军山牛丽颖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彝族药紫地榆质量评价研究
- 郗仲玟
- 彝族药物资源数据库构建及削弄傲分子鉴定研究
- 彝医药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医药学,由彝族人民世代相传,它包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由于受自然、历史以及历代彝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的影响,有关彝药资源数量,各种文献记载不全。长期以来彝药资源处于数据信息分散...
- 周忠瑜
- 关键词:数据库分子鉴定叶绿体基因组
- 彝族药石楠叶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
- 马永犇
相关作者
- 牛丽颖

- 作品数:282被引量:1,624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薄层鉴别方法 检视 药材 对照药材 煎液
- 王鑫国

- 作品数:361被引量:2,020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薄层鉴别方法 对照药材 检视 药材 淡豆豉
- 王梦

- 作品数:23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彝族药 指纹图谱 药材 苯丙素 液质联用
- 甄亚钦

- 作品数:58被引量:3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毛蕊花糖苷 药材 咖啡酸 薄层鉴别方法
- 顾瑛媛

- 作品数:17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生药学研究 生药鉴定 民族药 彝族药 黄芪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