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8篇“ 异位心脏移植“的相关文章
构建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经验总结
2025年
目的总结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构建的技术和经验,优化用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野生型BALB/c和C57BL/6小鼠各3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供体,近交系BALB/c小鼠60只作为心脏移植手术受体。分别吻合供体小鼠心脏和受体小鼠的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肺动脉和下腔静脉来构建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5%。供体取心手术在(7.0±1.0)min内完成,受体心脏移植手术约在(60±10)min内完成,其中吻合供受体血管用时约为(25±3.0)min。移植术后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同种异品移植小鼠供心存活时间为(7.6±0.9)d。第5天、第7天取供心,病理组织学显示呈典型排斥反应。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是成功建立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的关键。
罗子龙郝扬林张曦吴杰夏程坤赵阳夏家红
关键词:小鼠心脏移植腹腔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的动态免疫学特征
2025年
目的 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评估移植后生存情况及排斥反应的动态过程。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同系移植组(n=21)和同种异体移植组(n=65),分别进行假手术、同系颈部心脏移植、同种异体颈部心脏移植。观察受体小鼠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移植物组织病理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移植物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术后7 d生存率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移植组5例手术失败,均于术后1 d死亡,术后7 d生存率为86%,存活的小鼠移植物均于术后7 d停止搏动。同种异体移植组在术后7 d出现明显排斥反应,伴随组织损伤和CD8^(+)T细胞浸润;脾脏CD8^(+)T细胞比例在术后持续升高,而CD4^(+)T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血清和移植物干扰素-γ表达在术后5 d达到峰值,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在术后5~7 d加剧,此时可能是免疫干预的关键时间窗口。
曹曦黄涛杨骥伟王小文朱文峰陈浩琦范宁汪根树
关键词:异位移植小鼠
“锚定结”法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构建及其稳定性测试
2024年
目的在传统Cuff法(“袖套”法)血管吻合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优化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操作步骤、过程,以建立更稳定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4 g)分为实验组(通过“锚定结”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和对照组(用传统Cuff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记录各项操作步骤时间、血管外翻次数、血管修剪次数、实验失败原因等。术后每天观察、触摸判断小鼠颈部供心存活情况,存活>48 h为移植成功。术后第7、14天HE染色观察实验组小鼠吻合血管处组织;第7天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染色观察2组小鼠供心。结果①实验组共进行25只移植,失败2只,供心存活率92%;对照组共进行25只移植,失败8只,供心存活率68%。实验组动脉平均外翻1.16次,修剪0.04次;静脉平均外翻1.16次,修剪0.04次。对照组动脉平均外翻2.00次,修剪0.21次;静脉平均外翻2.28次,修剪0.46次。②实验组、对照组的颈部心脏移植总时间[(77.22±3.82)vs(87.49±8.01)min]、分离血管+套管时间[(30.06±2.68)vs(36.50±6.67)min]、颈部血管吻合时间[(7.31±1.08)vs(12.34±2.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第7、14天实验组吻合血管处组织HE染色显示血管通畅。④术后第7天供心cTnT染色情况提示对照组、实验组均无大面积坏死。结论“锚定结”法进行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保证了单人显微操作的稳定、高效,术后供心存活时间长、吻合血管通畅率高、心功能状态好、术后并发症少。
李子炫方易冰程伟
关键词:心脏移植袖套法小鼠
一种用于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装置包括:操作弯锥,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设有尖锥端,所述尖锥端的外侧活动套接设有尾翼外管,所述尾翼外管包括圆管和突出尾翼。本实用新型有效将微小血管的血管腔张开并...
隋昕郑俊易慧敏赵雪刚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初学者使用袖套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技术要点与难点。方法第1阶段选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供、受体,完成手术建模。术后供心复跳,小鼠活动正常,持续3天以上视为手术成功,3天内供心停跳或小鼠死亡视为手术失败,记录失败原因。第2阶段分为同系组(C57BL/6小鼠为供、受体)与模型组(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术后每天观察供心活动状态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n=9);术后第7天移植心脏取材固定,HE染色,记录供心排斥反应病理分级(n=9)。结果第1阶段解决了麻醉意外、手术操作不当、血管套管外翻失败、供心结扎口出血、静脉连接处淤血、环境温度过低和术后感染等问题后成功建模;第2阶段模型组较同系组移植物生存期明显缩短(P<0.01),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移植物心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呈中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使用袖套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省去了血管吻合这一技术难点,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其中0.4mm×0.5mm、0.8mm×1.0mm套管的选用值得推广与学习。
刘一纬杨鹏杰魏起友
关键词:心脏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动物模型
毛蕊花苷对小鼠异位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与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关系
2023年
目的评价毛蕊花苷对小鼠异位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动物实验: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8只,6~8周龄,体质量24~2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毛蕊花苷组(I/R+VB组)。采用cuff套管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脏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供体心脏取下后立即移植至受体,I/R组供体心脏于4℃保存液保存8 h后移植至受体,I/R+VB组供体与受体小鼠分别于术前3 d时腹腔注射毛蕊花苷20 mg/kg。于再灌注24 h时进行移植物跳动评分后取移植心脏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取部分供体心肌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NF-κB、NLRP3、ACS和caspase-1的表达;RT-PCR法检测IL-1β、TNF-α及IL-6 mRNA的表达。细胞实验:建立大鼠心肌细胞H9c2冷缺氧复氧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冷缺氧复氧组(H/R组)、冷缺氧复氧+毛蕊花苷组(H/R+VB组)。采用10℃缺氧18 h,37℃复氧24 h的方法建立冷缺氧复氧模型,检测细胞活力和LDH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NLRP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NF-κB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与C组比较,I/R组MDA含量升高,移植物跳动评分和SOD活性降低,p-NF-κB、NLRP3、ACS和caspase-1表达、IL-1β、TNF-α及IL-6 mRNA表达上调(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I/R+VB组MDA含量降低,移植物跳动评分和SOD活性升高,p-NF-κB、NLRP3、ACS和caspase-1表达、IL-1β、TNF-α及IL-6 mRNA表达下调(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细胞实验:与C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p-NF-κB、NLRP3、ACS、caspase-1和p-NF-κB表达上调(P<0.05);与H/R组比较,H/R+VB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降低,p-NF-κB、NLRP3、ACS�
张羽茜赵晓帅田浩邱珍雷少青夏中元
关键词:心脏移植NF-ΚB
大鼠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的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有效措施[1-3]。简单可靠的动物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临床前研究的保障。目前关于兔、狗、猪、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大型动物移植模型的报道较多。但普遍存在手术时间长、移植物成活率低、重复性差、实验条件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与大型动物模型相比,小鼠和大鼠是实验移植的理想实验对象,因为其成本更低、生物相容性更好、伦理上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除此之外,大鼠血管直径较大,使得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比小鼠模型更容易建立,并且该模型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易于监测移植物功能、组织创伤小等优点。目前常用的心脏移植模型主要有两种: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曹芷铭聂雪梅余俊豪焦治兴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临床前研究血管直径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排斥反应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心脏减负荷模型制作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减负荷模型的制作要点,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恢复机制提供实用模型。方法同系29只Lewis成年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缺血性心肌病,用UCG筛选符合心力衰竭条件的大鼠。将24只心力衰竭大鼠随机分为2组:减负荷组(n=14)与心衰组(n=10)。心衰组不进行心脏移植。减负荷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作为供体异位移植于受体腹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形成左心室减负荷模型。另设空白对照组(n=8),这些大鼠仅仅接受开胸手术,而不实施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结扎,其它处理方式同以上2组。实施心脏移植2周后,分别对3组小鼠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测量左室舒张末压、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_(max))及左室收缩压,并作心脏病理切片检测组织学改变。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成功率为82.76%(24/29),心力衰竭大鼠进行心脏减负荷后的存活率是71.43%(10/14)。与心衰组相比,减负荷组左心室发展压升高(47.85±0.94 vs.35.94±0.95,F=250.993,P<0.05),左心室+dp/dt_(max)升高(1177.85±61.03 vs.841.64±40.26,F=942.304,P<0.05)。结论利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先制作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再对其进行异位心脏移植,可作为经济、可重复的心室减负荷模型。
刘永辉孟嘉天孟自力蔡会卿刘何利周香坦
关键词: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
单操作者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良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学习并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过程,降低手术难度,减短学习周期,使模型易建立以供于移植免疫、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技巧。结果正式实验30例,存活29例,存活率96.7%。术中刺伤心脏,开放后无法止血死亡1例,供心阻断时间为(24.2±5.0)min,手术时间为(59.8±10.0)min。结论单操作者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操作方法经过改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曾顺刘达兴
关键词:心脏移植异位移植动物模型
一种用于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装置,包括主体支架和调节卡环,所述主体支架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活动光滑拉钩,所述主体支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光滑宽拉钩,所述调节卡环位于固定光滑宽拉钩的外侧,且调节卡环的内侧紧密贴...
黄亚军杨金凤王国华胡志伟杜心灵

相关作者

周亚滨
作品数:542被引量:2,179H指数:1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养心汤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养心颗粒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
陈明
作品数:1,066被引量:3,52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左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颈总动脉
张宇辉
作品数:210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左心室 颈总动脉 母细胞 靶向微泡 超声心动描记术
金佳美
作品数:63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研究主题:靶向微泡 母细胞 细胞骨架 大鼠心肌 聚乙烯亚胺
唐孝达
作品数:317被引量:1,58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肾移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环孢素A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