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82篇“ 建筑应用“的相关文章
浅谈装配式建筑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2025年
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建筑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深入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本文提出了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优化物流运输方案、创新安装工艺、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等策略。最终结论显示,这些措施能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马頔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策略
2025年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化特征,有助于协调设计、施工各方,可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施工建造质量。同时,BIM技术也能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助力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应用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利用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推进装配式建筑更高效的实施与落地。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对BIM技术的研究,针对于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应用提出建议,希望能提升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水平,助力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发展。
于付勇张磊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
气凝胶玻璃在东北地区建筑应用的采光及能耗模拟研究
2025年
0引言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骨架结构构成的低密度三维空间结构新型材料,具有导热系数低[低至0.013W/(m·K)]、比表面积高(800~125m^(2)/g)、密度低(低至0.003g/cm^(3))、孔隙率高(高达98%)、折射率低、透过率高、隔音效果好和介电常数低(1.0~2.0)等优异的物理性能。
苏诗戈张忠伦徐长伟王明铭蒋琪
关键词:新型材料隔音效果气凝胶透过率
智能建造在乡村振兴中的建筑应用与技术研究
2025年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农村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本文通过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在乡村建筑中的应用现状,探索智能建造技术与乡村建筑的融合路径,提出适应乡村特点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策略。研究发现,智能建造在提升乡村建筑质量、节约建造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针对乡村建筑智能建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适配性不足、建造成本较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文章提出优化技术方案、建立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可为推进乡村建筑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陈玉玺
关键词:建筑应用技术创新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装配式建筑应用探讨
2025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以其高效、环保、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作用,并提出几项具体策略,以期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不仅能显著提高改造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周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薄膜光伏发展现状及建筑应用特性研究
2025年
光伏利用是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途径,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作为多部委重点推动的技术路线,对其发展现状、建筑应用特征及产能特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全球薄膜光伏组件3年间的年产量增长率超过40%,国产CdTe与CIGS光伏组件量产的平均组件效率分别达15.8%和16.5%。薄膜光伏组件适用于弯曲、倾斜等复杂表面,可制成夹胶玻璃、彩色图案、透光幕墙,建筑适应性良好;其光谱响应范围宽,光电阈值低,可在弱光条件下持续发电。经实测,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比薄膜光伏组件的高19.6%,适用于屋顶空间有限、追求最大化发电量的场景;而薄膜光伏组件的年发电小时数比单晶硅光伏组件的高21.6%,在建筑表面装机空间充足时,相同装机容量下其整体发电性能更优。薄膜光伏组件的日有效发电时间长于单晶硅光伏组件,且发电曲线平稳,在低太阳辐照工况下展现出更强的发电可持续性。
王博渊孙峙峰王珊珊王萌张博宇张昕宇
关键词:节能减排产能
数字识别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应用实践——浙江省嘉兴市新塍镇
2025年
1研究概述历史建筑普查AI识别技术研究围绕全域全要素历史建筑、文化资源普查新技术运用,重点在三方面展开:一是以正射影像数据为基础,根据已有历史建筑、江南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建立样本库,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建立智能识别模型,通过模型运算对正射影像进行历史建筑AI智能化识别和空间定位,并进行历史建筑前期识别,提升普查认定工作效率;二是充分整合基础地理实体、灾害普查、实景三维数据优化识别数据库,夯实数据基础,结合文化资源调查,明确保护分级;三是构建历史建筑智能普查成果系统平台,利于历史建筑甄别、查询、分析、展示,利于常态化管理^([1])。
张颖敏郭瑶琴李超灵王兰兰
关键词:正射影像
空间运筹--运筹学的建筑应用
2024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运筹学始终尝试借助计算机来解决建筑空间排布问题,开启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先河。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特别是0-1整数规划成为操作建筑空间的重要数理逻辑。本文重点诠释整数规划方法如何处理建筑密度、相邻关系、交通路径、空间韵律等建筑设计要素。如今,多种线性规划方法可在空间设计中灵活运用,成为建筑师的高效运算化工具。近10年来,我国在这个跨学科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建筑设计智能化的一条重要技术路径。
华好李飚
关键词:线性规划运筹学建筑空间
光伏-相变耦合系统及其建筑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光伏-相变材料耦合(photovoltaic integrated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PV-PCM)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光伏温度同时提高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效率,在强化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PV-PCM系统技术及原理,根据系统物理结构归纳了PV-PCM系统的分类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概述了耦合系统仿真模型、关键参数特性与评价指标。基于系统与建筑的不同结合形式调研了系统应用现状,同时系统总结了耦合系统对建筑室内负荷、室内环境与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PV-PCM系统能够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节能和室内舒适性改善,但仍应加强对高效低成本PV-PCM系统发展及其耦合匹配分析,以实现PV-PCM系统性能提升同时拓展其与建筑有机结合。该研究将为PV-PCM系统性能强化及其建筑大规模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蔡阳黄颖茜黄晓燕束正羽何建炜赵福云
关键词:室内环境
基于成本控制的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关键因素分析
2024年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如何有效控制地源热泵系统初始投资与运行成本已成为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项目成功推广的关键。对于具备自然地理条件的应用项目而言,其成本控制主要与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规划、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三大关键因素直接相关。本文从分析浅层地热能的特点出发,立足国家“双碳”战略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对影响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项目成本控制的三大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路径。
何风亭
关键词:地源热泵建筑应用成本控制

相关作者

姚春妮
作品数:39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 能源建筑 碳 太阳能热水系统
刘幼农
作品数:54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 取暖 能源建筑 能效
王珊珊
作品数:30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生活热水 建筑应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评价指标 住宅
马欣伯
作品数:46被引量:213H指数:10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两边连接 钢板剪力墙 承载力 圆钢管混凝土 开缝钢板剪力墙
郭梁雨
作品数:17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能源建筑 可再生能源建筑 可再生能源 应用示范项目 数据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