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篇“ 库姆塔格沙漠“的相关文章
- 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砂黄土沉积区孢粉来源分析
- 2025年
- 了解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古植被、古环境的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砂黄土沉积区表土样品开展孢粉分析,探讨其与周边现存植被的关系,并讨论了部分典型孢粉的来源.结果显示: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白刺属(Nitraria)、沙拐枣属(Calligonum)等孢粉与区域植被较为一致,孢粉组合总体特征反映了区域植被的组成;而柽柳属(Tama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麻黄属(Ephedra)、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榆科(Ulmaceae)等植物,现主要出现于沙漠西北部阿奇克谷地、北部西湖湿地、东部河谷滩地,沙漠南缘低山丘陵及冲沟区,可能是被区域主风向西北风及东北风携带进入研究区;乔木孢粉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桦木属(Betula)等在表土样品中也有少量出现,应为外来孢粉,其来源也与春夏季盛行的东北风有关.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库姆塔格地区砂黄土沉积地层中的孢粉分析,研究古植被群落特征以及重建荒漠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对比资料和借鉴依据.
- 马曙光丁峰胡小柯胡小柯张裕年李亚
- 关键词:表土孢粉
- 库姆塔格沙漠南北两侧中砂至粗粉砂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 2025年
- 对采自库姆塔格沙漠核心区南北两侧的51个点位、73个风沙样品(表层、次表层和浅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密度测试以及1~5Φ宽粒径多粒级碎屑矿物重液分离和显微鉴定。结果显示:库姆塔格沙漠中的流动沙丘主要成分是中细砂,沉积物的平均密度为2.63 g·cm^(-3),暗色颗粒约30%是重组分,以岩屑为主,含有少量重矿物。沉积物中的重组分含量、矿物种类数,石英、碳酸盐类、闪石族、帘石族、稳定重矿物类和铁质金属矿物类等的矿物含量以及Q/F、Q/(F+L)、ZTR和UM/SM矿物指数随着粒径变小而增大;而轻、重组分中的岩屑、斜长石和钾长石等含量以及重矿物指数GZi随粒径变小而减小。1~5Φ碎屑中轻矿物有10种,以石英和斜长石为主;重矿物有35种,以绿帘石、角闪石和褐铁矿为主,石榴子石为特征矿物;轻、重组分中岩屑均占据很高至较高的含量。研究区沉积物成熟度很低,沙漠北部略高于南部。矿物特征和矿物指标皆表明沙漠沙北部比南部经历更为强烈的风化磨蚀和沉积分选,风沙碎屑可能主要来源于沙漠南部毗邻的阿尔金山,是古今冲洪积物和古湖相沉积物由风力驱动活化而成的近地转沙再沉积。
- 金秉福于健吴波张云吉哈斯额尔敦苏志珠苏志珠韩旭娇
- 关键词:重矿物轻矿物库姆塔格沙漠
-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砾波纹形态和表面流场
- 2025年
- 砾波纹是独特的微风沙地貌形态,气流是沙粒起动及输移的直接动力来源,对砾波纹形态塑造至关重要。探讨砾波纹形态如何影响气流结构及气流反过来如何重新塑造波纹形态,有助于揭示砾波纹形态动力学的内在机理和理解横向沙脊的形成发育过程。由于地貌尺度问题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缺乏砾波纹表面流场结构的精确测量。对三垄沙地区典型砾波纹的形态和表面气流进行了实地测量,分析了砾波纹的形态特征和表面气流结构,初步探讨了气流与地形之间的互馈机制。结果表明:(1)三垄沙地区砾波纹大致平行排列,两侧坡面明显不对称,波长和波高分别为3.37 m和0.18 m,RI值(波长/波高)为18.76。(2)迎风坡面气流速度逐渐增大,湍流强度依次减小,气流方向向西偏转,至波峰处与脊线接近垂直;背风坡风速较低、风向变化大且湍流强度高,气流分离,出现涡流。(3)与较高层(0.22 m)相比,贴近地表处(0.05 m)迎风坡面气流加速更剧烈,向西偏转角度更大。(4)砾波纹波长越大,波峰处风速越大,有助于粗颗粒被搬运至波峰,促进砾波纹发育,形成更大更高的波纹。
- 杨转玲钱广强邢学刚董治宝郭酉元
- 库姆塔格沙漠放线菌多样性特征及抑菌潜力评估
- 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微生物是沙漠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其种类丰富多样,尤其是放线菌资源。已有研究证实,放线菌是产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的阿尔金山北麓,区域降水极为稀少,年均...
- 李佳慧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细菌多样性放线菌抑菌活性全基因组测序
- 库姆塔格沙漠岩屑的岩石学分析及其物源指示被引量:1
- 2024年
- 沙漠中的岩屑是沙源母岩风化的暂时性中间产物,是判别母岩性质和来源的最可靠最直接的标志。采用沙薄片岩性显微鉴定,对库姆塔格沙漠北部的堑谷阶地、边缘台地、羽毛状沙丘以及沙漠南部洪积台地、干河床、边缘沙丘和丘间地等地貌单元的岩块和粗碎屑进行了多样品系统性岩石学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岩屑岩石类型复杂,涵盖3大岩类、14种3级岩类、121种5级岩类,以中酸性喷出岩类和区域变质岩类为主,常见的岩石为流纹岩、霏细岩、安山岩、粗面岩、石英岩和石英化岩。碎屑岩矿组成与粒度关系密切,砾石>90%、粗砂50%~90%是岩屑,粒度1.0 mm左右的沙粒岩石类型最多,沙粒细则碎屑单矿物含量高,这种状况使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地貌部位沙粒岩性分布存在差异。岩屑具有不同的颜色,暗色颗粒主要由中酸性喷出岩组成,而浅色颗粒主要由石英质岩类和长英质矿物组成,其中部分同类岩屑既有暗色也有浅色。沙漠中岩屑的岩石特征与阿尔金山山区出露的岩性基本一致,沙漠中不仅含有阿尔金山十分发育的动力变质岩类,而且还含有红柳沟—拉配泉段特有的蛇绿岩套混杂岩系的各种岩类,显示出库姆塔格沙漠的碎屑与阿尔金山母岩的渊源关系,但母岩风化的差异性以及山脉隆起不同历史阶段碎屑物输出的差异,使得岩屑中各类岩石的含量与山区母岩含量不尽相同,细晶质及隐晶质且抗风化的岩石成为沙漠岩屑的主要组分。库姆塔格沙漠中粗晶质岩类和碎屑单矿物南多北少与抗风化岩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是冲洪积物由南向北运移的结果,显示了沙漠沙与冲洪积物岩屑特征的相近性和继承性,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具有近源就地起沙的物源属性。
- 金秉福吴波张云吉于健韩旭娇哈斯额尔敦苏志珠苏志珠李秀彬
- 关键词:岩屑库姆塔格沙漠
- 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抑菌潜力评估被引量:1
- 2024年
- 沙漠土壤蕴藏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尤其是稀有放线菌类群,是挖掘新放线菌资源的理想生境。本研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可培养放线菌抑菌活性筛选,以期为该地区放线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菌株资源。根据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放线菌多样性;从库姆塔格沙漠4份土样中分离纯化到370株放线菌,分布于11个目12个科的22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和糖丝菌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分离放线菌菌株的63%和13.8%。对14株放线菌潜在新种(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5%)进行高氏一号、ISP2、TSB培养基液体发酵,获得提取浓缩物样品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11株潜在新种的发酵产物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菌种和抗生素的潜力。
- 李佳慧汶瑛田茂刘光琇张威章高森薛林贵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放线菌抑菌活性
-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沉积物色度特征与沙丘表面明暗色斑成因分析
- 2024年
-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沙丘表面多呈现褐黑色至灰褐色,在一些羽毛状沙丘(沙垄)表面常出现明暗交错的色斑景观,成为该沙漠独特标识。本文对采自该区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色粒的目视分类与色度标定以及沉积物色度的仪器测试。研究表明:目视色度指数CI与器测亮度L^(*)和黄度b^(*)有很强的线性对应关系,可以相互替代表达沉积物的颜色和明暗程度。CI和L^(*)与颗粒自身颜色和粒度密切相关,黑色、灰色和褐色来源于碎屑原生岩性和风化物附着物与粗粒径相关性高,表现为色度高、亮度小;而黄色和白色主要为浅色岩石矿物与细粒径相关性高,即色度低、亮度大。沙漠中沉积层理显著,上粗下细的平行层理成为影响沙丘表面色度的重要因素。沙丘表面色度明暗变化是沙粒运动过程中表层粗粒岩屑的蠕动堆积和细粒矿物的风蚀搬运与风动力相适配的结果,色度高的极粗砂(-1.0~0Φ)或极粗砂+粗砂(-1.0~0.5Φ)在表层0~1cm深度内含量只需5%~10%的相对变化就会使沙丘表面相邻区域产生色度不同的明暗色斑,这种现象与沙漠物质组成、风力分选和沉积物所处地貌部位关系紧密,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可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及类似沙漠沙丘表面颜色成因及形成机制提供实验模型和数据参考。
- 金秉福张云吉哈斯额尔敦苏志珠孔德庸于健成龙费兵强韩旭娇张亚茹李秀彬李秀彬吴波
- 关键词:粒度库姆塔格沙漠
- 库姆塔格沙漠三垄沙地区砾波纹形态、粒度及环境风况被引量:4
- 2024年
- 砾波纹是由双峰沉积物组成的粗颗粒风沙地貌,其发育与形态、粒度和风况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通过野外考察、实地观测和实验分析等手段,对三垄沙地区典型砾波纹的形态、粒度以及其发育地区的风况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砾波纹脊线长度为1.23~24.05 m,平均为5.22 m。波纹间距2.62~4.73 m,平均间距为2.52 m。砾波纹的高度0.07~0.41 m,平均为0.18 m,形态指数为17.61。沉积物粒度分布为双峰或三峰分布,表层(0~1 cm)和下层(1~5 cm)平均粒径均值分别为0.64Φ和1.32Φ,表层峰顶处颗粒平均粒径为-0.91Φ。研究区平均风速为4.19 m·s-1,起沙风平均风速为8.65 m·s-1,主要在夏季。研究区年输沙势为804.88 VU,各季节风向变率大于0.8,属低变率风况,春季和夏季输沙势较大,占全年总量的67.1%。合成输沙方向为200.2°,基本垂直于砾波纹的脊线走向。
- 郭酉元钱广强杨转玲邢学刚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粒度输沙势
- 基于孢粉记录的库姆塔格沙漠区域荒漠化过程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了解和重建过去的环境变化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库姆塔格沙漠由于广泛分布有连续完整的天然露头地层剖面,且地层中埋藏有较多的古风成砂,是研究干旱区气候演变过程的理想区域。目前...
- 马曙光
- 关键词:DESERTIFICATIONHOLOCENE
- 重走库姆塔格沙漠——沧海桑田巨变
- 2023年
- 2007年,在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下,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以来自全国18家科研机构、高校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青年专家为主体的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展了首期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彼时,距离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组建治沙队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沙漠科考,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 周尚哲(撰文/摄影)
-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
相关作者
- 唐进年

- 作品数:155被引量:796H指数:17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姆塔格沙漠 绿洲边缘 沙丘 沙化 羽毛状沙丘
- 丁峰

- 作品数:116被引量:937H指数:19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姆塔格沙漠 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羽毛状沙丘 石羊河流域
- 苏志珠

- 作品数:134被引量:1,383H指数:27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库姆塔格沙漠 全新世 粒度 晋西北
- 张锦春

- 作品数:163被引量:1,012H指数:19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姆塔格沙漠 蒸渗仪 沙尘 固沙 梭梭
- 廖空太

- 作品数:45被引量:4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研究主题:库姆塔格沙漠 羽毛状沙丘 综合科学考察 沙丘 防风固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