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5篇“ 常绿阔叶林“的相关文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的空间尺度规律
2025年
为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20hm^(2)网格,通过在网格内设置样地,对样地监测调查、构建谱系树,并应用PER-SIMPER生态模型,从物种共存和谱系结构的角度,明确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谱系结构呈现聚集分布,且具有尺度依赖性,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增强;该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构建主要受扩散限制过程的驱动,但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生态位分化过程的作用逐渐增强,使得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由扩散限制主导转变为扩散限制和生态位分化的共同作用。
陈盼林寿明吴林芳彭威雄郭盛才
关键词:生态模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2025年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龙丹吴逸卿周伟龙朱子安周文婕仲磊沈国春沈国春于明坚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花坪、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设置9个100 m×100 m固定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即径级结构代替树龄结构)的方法,用胸径(D_(BH))将壳斗科(Fagaceae)树种个体划分为小树(1.0 cm≤D_(BH)<5.0 cm)、中树(5.0 cm≤D_(BH)<20.0 cm)、大树(D_(BH)≥20.0 cm)3个径级阶段;选取样地中胸径D_(BH)≥1.0 cm的所有壳斗科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名称,测定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测树因子以及每棵树的位置坐标;以空间聚集程度为评价指标,以海拔、经度、纬度、年降水量、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为影响因素,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法(Kruskal-Wallis test,K-W检验)、Ripley L函数结合完全随机模型(CSR)、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壳斗科不同径级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各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壳斗科小树、中树、整个类群的分布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随径级的增加,壳斗科树种的聚集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小树、中树、整体、大树。②小树、中树、整个类群在10 m空间尺度上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小树阶段的空间聚集程度更易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大树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壳斗科各径级树种的聚集程度,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负相关。壳斗科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扩散限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径级树种与同一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趋势一致,但程度�
柏爱琴陈韬罗应华李嘉亮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物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2025年
为科学保护哀牢山保护区双柏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辖区建立13块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8科154属259种,蔷薇科、樟科、山茶科、百合科、杜鹃花科、壳斗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悬钩子属、冬青属,菝葜属和杜鹃属为群落主要组成属。硬叶柯、硬壳柯、滇木荷、变色锥为乔木层优势种和建群种;无量山箭竹为灌木层优势种;杯苋、帚状薹草、垂穗薹草为草本层优势种;毛狭叶崖爬藤、华肖菝葜、扶芳藤为层间层优势种,并以木质藤本植物为主。整个植被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层间层>灌木层。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稳定,植物种类丰富,保存着大量孑遗植物,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尹存全张衍赵九庆尹光华李根会
关键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和形态特征对长期施氮的响应
2025年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策略,预测植物根系在长期氮沉降背景下的响应模式,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和施氮[80 kg N/(hm2·a)]2个处理,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没有对根系生物量及其根系生物量消减系数β产生显著影响(P>0.05),即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在不同土层积累的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对照和氮处理下的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密度随土层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土层和径级的交互作用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氮添加显著增加0~1 mm的细根比根长;但是长期的氮添加显著降低了组织密度且不受径级的影响;而氮添加对根系比表面积无显著影响,这种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的一种整体的变化趋势。在群落水平上,长期的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及垂直分布无显著影响,这正与土壤总碳氮磷的含量随土层变化一致。但11a的氮添加会增加比根长而降低组织密度,一些物种的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会变为快速获取型策略。因此,长期的氮沉降背景下根系会通过增加比根长,降低组织密度来响应养分变化。
王硕张进如姚晓东姚晓东高红陈铭王小红陈光水
关键词: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年际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2025年
【目的】细根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的分配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了解影响细根生物量累积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森林演替、养分循环和地下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原位监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细根生物量、土壤生物(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非生物(有机碳、总氮、总磷、可溶性碳、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pH、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气象(大气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等要素连续10年数据,探究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和细根生物量累积的关系。【结果】①湿季(499.36 g/m^(2))较干季(289.61 g/m^(2))而言更有利于细根生物量累积(P<0.01),但湿季细根生物量于457.40~547.13 g/m^(2)区间相对稳定(P=0.097),而干季从157.80~348.53 g/m^(2)极显著变化(P<0.01)。年尺度上细根总生物量的变异与湿季类似,年际间保持相对稳定(P>0.05)。②干季FRB与SOC、MBN、NO_(3)^(-)-N和TP显著正相关,湿季,则与MBC和ST显著正相关。③气候条件(MAP、MAH和MAT)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因子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的累积,且其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84%)大于非生物特性(74%)。干季土壤因子(R^(2)=0.65)对于细根生物量的影响高于湿季(R^(2)=0.39),土壤因子中,MBC(重要性值15.41%)和ROC(重要性值27.61%)分别是湿季和干季细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年尺度上影响总细根生物量变异的主导因子则与湿季一致为MBC(29.30%)。【结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ROC和MBC是维持细根生物量年际稳定的主要土壤因子。
付志高肖以华许涵王焱贲春丽陈洁史欣
关键词:年际变化特征细根生物量环境因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黄桑片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树分布状况调查
2025年
植物高度是植物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高生长是植物竞争对策的集中体现,森林群落中高树存在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原真性。世界上的高树并非均匀分布,主要受物种、气候环境、地质历史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全球高树主要分布于有较稳定水汽供应却又没有强风直接侵扰的近海中低海拔地带。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是在2016年国家批复的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基础上,通过范围调整,优化整合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刘应志成清明
关键词:植物生态原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2025年
2021年,以哀牢山保护区南华县片区4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辖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调查样地共记录到维管植物82科150属207种,其植物科属组成较为丰富,菊科、蔷薇科等11个科为群落主要组成科。辖区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各层物种组成丰富。变色锥和木果柯为群落乔木层优势种,无量山箭竹、西南绣球为灌木层优势种,黑鳞耳蕨为草本层优势种,毛狭叶崖爬藤、圆锥悬钩子为层间层优势种。层间层植物种类多,以木质藤本为主,附生植物较少。辖区植被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出草本层的>乔木层的>灌木层的>层间层的。哀牢山保护区需持续开展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综合性监测研究,并提供更好的保护。
叶正全张衍赵九庆孙载成周小楠杨晓君李根会
关键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叶性状对叶片虫食特征种间差异的影响
2025年
植食性昆虫食叶是森林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解有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植物叶形态和养分性状对叶虫食特征种间差异的影响,以亚热带细柄阿丁枫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比较20种优势植物叶虫食率和虫食频度的种间差异,并分析叶片性状与叶虫食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种优势植物的叶虫食率(4.3%-24.2%)和总虫食频度(13%-93%)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性,且以轻度、中度叶片虫食为主.不同植物的叶表观性状和养分含量性状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叶面积、鲜重、干重和叶钾含量与叶片总虫食率、总虫食频度、中度虫食频度和重度虫食频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轻度虫食频度相关性不显著;叶钠含量与叶总虫食频度、中度虫食频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叶面积、叶钾含量和钠含量是解释叶总虫食频度的关键因子,而叶钾含量和叶面积是解释叶虫食率的关键因子,分别解释虫食频度和虫食率变异的63%和46%.本研究表明亚热带天然林不同植物叶虫食特征存在种间差异,与植物叶片形态和养分性状的种间差异性密切有关.(图4表3参34)
应宇馨黄恒宇巫智斌黄佩胡亚林
关键词:虫食率种间差异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年际动态及稳态分析:基于10年连续观测
2025年
阐明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及动态特征有助于理解森林土壤养分贮存、供应能力和养分限制状况,并对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在连续10年监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pH值、土壤温度(ST)、土壤含水量(SWC)、月平均降雨量(MAP)、空气温度(MAT)和空气湿度(MAH)等指标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冗余、方差分解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稳定性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旱季,SOC、TN和TP含量分别达15.37~21.21、1.19~2.03和0.08~0.14 g·kg^(-1),且年际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雨季,此3指标则分别为24.44~28.50、1.76~2.32和0.17~0.22 g·kg^(-1),年际间仅TP含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雨季C∶N极显著高于旱季(P<0.01),而C∶P和N∶P则是旱季极显著高于雨季(P<0.01)。(2)旱季,TN与ST呈显著正相关,TP与MAH呈极显著正相关,而N∶P与MAH呈显著负相关;雨季,环境因子和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性不显著。总体而言,环境因子对于TN(解释率23%)的影响小于TP(68%)和SOC(53%),且TN更易受pH影响(独立效应1%);N∶P对环境变化响应(32%)强于C∶N(14%)和C∶P(23%)。(3)旱季,MAT(重要值28.9%)、ST(重要值61.2%)和MAH(重要值46.2%)分别是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的主导因子;雨季,影响SOC(87.5%)和TN(48.8%)含量的主导因子为MAT,TP则主要受MAH(31.27%)影响。(4)年际稳定性表现为N∶P>TP>C∶P>SOC>C∶N>TN,SOC(40.0%)和TP(47.5%)稳定性主要受MAP影响,TN(47.9%)则是受ST影响。综上所述,旱季水分限制导致土壤碳氮磷含量在年际间显著变化;环境因子对TP的影响效应远大于土壤SOC和TN,且温度是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SOC和TP年际稳定性主要受降雨影响,TN则受温度驱动。
付志高肖以华许涵史欣罗汉东贲春丽杨紫浓李明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环境因子稳定性

相关作者

于明坚
作品数:154被引量:1,810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片段 生境 物种多样性 千岛湖
王希华
作品数:109被引量:1,925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天童 浙江天童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退化群落
张一平
作品数:319被引量:2,33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气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橡胶林
宋永昌
作品数:135被引量:4,186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浙江天童 种群 次生演替 种群结构
刘玉洪
作品数:149被引量:1,25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林窗 常绿阔叶林 气温 热带季节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