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8篇“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关文章
- 长期过量饮酒致中度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
- 2025年
-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MA同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及铁代谢异常情况的报道较少,针对复杂的病情,如何诊疗值得思考。本文报道1例长期过量饮酒致中度MA伴全血细胞减少及铁代谢异常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该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和病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杨苏晗黄娟严凤琴
- 关键词:过量饮酒巨幼细胞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铁代谢酒精性肝硬化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的作用
- 2025年
- 通过对比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结果,探究其在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了93例非贫血个体作为参照组,和82例疑似贫血病人为研究组。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红系病态以及粒系病态的占比,发现研究组在所有三个明显高于参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还注意到研究组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巨幼变中幼红细胞、类巨变细胞的形态参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通过以上发现可以推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侯伟彬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伴创伤弧菌感染1例
- 2024年
-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阴性嗜温、嗜盐、嗜碱型海洋致病菌,在需氧和厌氧环境均能生长,存在于世界各地温暖沿海地区的微咸水地区[1]。创伤弧菌可在伤口暴露于受污染的海水后引起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生海鲜或未煮熟的海鲜导致原发性败血症[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合并创伤弧菌感染的诊治并进行文献复习。
- 魏睿莉付婕婷高晓晓孙嘉斌唐瑛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创伤弧菌
- 血常规检验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鉴别价值
- 2024年
- 分析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100例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样本,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常规组,以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各50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存在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 对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优异。
- 任丽伟
-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 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贫血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其分为难治性贫血组(n=41)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n=42)。收集对比两组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髓细胞形态检验结果与难治性贫血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难治性贫血组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病态发生率分别为68.29%、90.24%、51.22%,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21.43%、11.90%、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组粒系巨幼变、多样小巨核、红系巨幼变发生率分别为90.24%、85.37%、87.80%,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85.71%、80.95%、78.5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结果中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病态与难治性贫血有关(P<0.05)。ROC结果显示,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红系病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892、0.708,均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和红系病态与难治性贫血具有相关性,其中淋巴样小巨核在难治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 王春霞
- 关键词: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
- 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4年
- 研究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区分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22年3月至12月接受治疗的56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对照组和难治性贫血的实验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在红系病态、粒系变化及淋巴样小巨核数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有核红细胞PAS染色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原始红细胞的巨幼变和红细胞的早幼变中,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骨髓形态学,研究了血细胞粒系异常、红细胞系列病变、淋巴样小巨核检出率、巨幼型原初细胞及早期巨幼红细胞的细胞大小,显示了该方法在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顽固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有望在临床上推广。
- 路引枝
- 关键词: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分析
- 2023年
- 研究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老年人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的贫血类型,并与其他贫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结果 ①106例老年人贫血患者中巨幼细胞贫血31例,占29.25%;②年龄超过70周岁、合并基础病症、乏力纳差、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手足麻木、巩膜黄染、脾大、血红蛋白为30~90g/L、白细胞计数为<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细胞学异常、生化检验异常等是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红蛋白为30~90g/L、白细胞计数为<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细胞学异常、生化检验异常是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存在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和特征,临床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及早干预,这对促进患者的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 邢文俊
- 关键词: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红细胞寿命变化。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至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初诊为MA的42例患者,以同期24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采用测定内源性一氧化碳呼气试验法检测红细胞寿命,观察MA患者红细胞寿命变化及其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初诊MA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为(49.05±41.60)d,较健康对照的(104.13±42.62)d明显缩短(t=5.13,P=0.001)。MA患者中,维生素B_(12)缺乏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为(30.09±15.14)d,叶酸缺乏患者的红细胞寿命为(72.00±51.4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MA治疗后红细胞寿命为(101.28±33.02)d,高于治疗前(t=4.72,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A患者红细胞寿命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373),与总胆红素水平(r=-0.425)、间接胆红素水平(r=-0.431)、乳酸脱氢酶水平(r=-0.504)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MA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_(12)缺乏患者红细胞寿命有差别,治疗后红细胞寿命可恢复正常,红细胞寿命有望成为MA诊治的重要指标。
- 吴德鹏白俊楚松林郝正栋郭晓嘉张连生李莉娟
- 关键词:红细胞红细胞寿命
- 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常规及骨髓象分析
- 2023年
- 探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PCP)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密云区医院100例、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期间收诊的MA患者,使用日本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常规。并检测骨髓细胞学,以日本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行糖原染色、铁染色检测。结果 30例PCP的MA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增大,骨髓象改变特征为增生活跃,红系改变特征为增多,全血细胞改变特征呈现巨幼样,红细胞系改变特征呈“核幼浆老”,幼红细胞比例>10%,巨核细胞系产板型改变特征为减少,不产板型改变特征与之相反,少量或偶见血小板。PCP的MA组的WBC(2.48±0.81)×109/L、Hb(64.78±17.69)g/L、Hct(0.19±0.04)、血小板(48.15±14.12)×109/L均低于对照组,PCP的MA组的MCV(120.49±13.96)fL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正常,糖原染色呈阴性。PCP的MA组的巨核细胞总数(41.38±13.32)%、产板型巨核细胞(1.88±0.62)%均少于对照组,不产板型巨核细胞(18.96±6.22)%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P的MA患者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等外周血表现,临床医生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贫疾病时,需高度重视血常规和骨髓象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排除上述疾病,可对临床漏诊和误诊情况具有预防和减少作用,此方案值得积极推广。
- 曹晓培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常规骨髓象
- 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61例,其中A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学指标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A组原粒细胞人数占比高于B组,巨红细胞人数占比低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B组巨核细胞减少程度、细胞外铁阳性率、红系和粒系减少程度高于A组,小巨核细胞、细胞内铁、类巨幼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异常、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大于5%低于A组(P<0.05)。根据ROC曲线可知,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学指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0%、87.50%,AUC=0.941(95%CI:0.881~0.994),高于细胞形态学、血液学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采用血液学指标检查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能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 王振兴王杰刘福莲陈素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学指标细胞形态学
相关作者
- 卢兴国

- 作品数:257被引量:68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涂片 巨核细胞 形态学 血栓调节蛋白 淋巴组织肿瘤
- 王作军

- 作品数:28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 贫血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同型半胱氨酸
- 顾炳权

- 作品数:57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巨幼细胞性 贫血患者 M-AST 血清 巨幼细胞性贫血
- 李世雪

- 作品数:23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血小板参数 巨幼细胞性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 肾病综合征 红斑狼疮
- 江明

- 作品数:175被引量:5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后 恶性血液病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