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篇“ 巨乳症“的相关文章
巨乳症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研究进展
2024年
乳房整形是现代整形美容外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整形理念的更新,巨乳症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手术方案有很多种,但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合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的防治就不同。虽然巨乳症的手术治疗已开展多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及不足,现就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和并发作一综述。
许颖李志宇霍然霍然孙茜
关键词:巨乳症乳房缩小术切口选择并发症
垂直双蒂法在中重度巨乳症的临床运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垂直双蒂法保留蒂部超薄筋膜,提高上蒂移动度治疗中重度巨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30例巨乳症患者,按双侧垂直双蒂设计,采用垂直倒T形切口,保留蒂部修薄筋膜层,游离其余组织。采用内外侧不对等切除腺体和皮肤组织,缩小乳房基底部分面积,重塑乳房正常形态。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8.7 h,平均(6.0±0.4)h。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脂肪液化、血肿、感染等并发发生。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及感觉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感觉及切口瘢痕均较为满意。结论 垂直双蒂法保留超薄筋膜蒂行巨乳缩小术可有效上提乳头乳晕复合体,操作安全,术后效果明显,切口瘢痕较小,适于乳房下垂伴中重度肥大的患者。
黄一雄陆毅傅敏刚彭启立
关键词:巨乳症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成形术
外科手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乳症1例
2024年
巨乳症是一种罕见的以乳房过度生长为特征的疾病。它常见的可能是与内分泌激素等生理条件相关,主要包括青春期和妊娠期巨乳症,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激素紊乱和变化的结果,譬如自身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合并的巨乳症。在临床上首诊常以患者极度影响生活质量就医,而且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乳症临床上极少见,如今也未达成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本例通过外科手术行双侧乳房全切术旨在达到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乳症患者的临床获益,现报道如下。
黄蓉赵琳琳刘璐张思浩
关键词:巨乳症外科手术系统性红斑狼疮个案报道
妊娠合并巨乳症1例报告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2020年4月因“双手指末端遇冷变白变紫(雷诺现象)”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治疗1个月,状消失。2020年5月患者自觉乳房增大、月经前乳房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口服小金片治疗。7月患者自觉乳房增大明显,内衣型号由A更换为B。
李勤霍金蓉
关键词:巨乳症妊娠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倒T切口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与目的乳房缩小整形术(缩乳术)是治疗乳房肥大和巨乳症的有效方法,缩乳术手术方式多样,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留乳头乳晕(NAC)血供和感觉及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笔者团队前期在倒T切口基础上,开创了一种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乳腺癌伴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评价该方法在中重度生理性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龙泉分院对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采用倒T切口行三蒂法缩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NAC坏死、T形切口裂开、蜂窝组织炎、出血、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发生情况,患者使用BREAST-Q量表“Reduction/Mastopexy”模块对缩乳前后乳房满意度、生理机能、社会心理健康以及性生理健康方面进行自评。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53个乳房),患者平均年龄为(33.7±6.8)岁,平均BMI为(25.8±3.2)kg/m^(2)。术前E罩杯2例,FF罩杯2例,G罩杯4例,GG罩杯7例,H罩杯13例,术中左、右乳切除腺体平均重量为993.5 g、1017.7 g,左右乳头分别提高(14.4±3.7)cm、(14.5±3.4)cm,术后B罩杯10例,C罩杯15例,D罩杯3例。术后总并发发生率为7.5%,1例(1.9%)出现T型交界处创面裂开,1例(1.9%)发生乳房蜂窝组织炎,1例(1.9%)发生脂肪液化。所有患者术后NAC均得到保留,仅1例(1.9%)患者发生NAC色素减退。中位随访时间24(1~36)个月,患者术前对乳房满意度评分为15.5±8.2,术后1、3、6个月与1、2、3年对乳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4.8、42.6±7.5、52.7±8.0、52.7±8.5、56.9±8.0、60.8±5.1,术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社会心理健康、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性生理健康评分除了术后第1个月外,其余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术前(P
李娟李娟张栋林张栋林刘芳周娇覃湘泉刘馨然邱梦雪杨焕佐杜正贵
关键词:乳房成形术乳房肥大巨乳症手术后并发症
妊娠期巨乳症合并重肌无力一例
2022年
一、病例摘要患者25岁,G2P1,因“发现重肌无力1年,停经9个月余,乳房增大5个月”于2021年5月17日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患者2020年5月诊断“重肌无力”,口服溴吡斯的明片治疗。此次妊娠孕5个月余双侧乳房逐渐对称性增大,伴乳房皮肤红肿热痛,无溢液。乳腺B超示:双侧非哺乳期乳腺炎,予头孢类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并胸闷、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双侧乳腺活检:(乳腺组织)乳腺腺病;(乳腺皮肤组织)皮下纤维增生。ER(-),CK5/6(+)。
殷红宇陈悦李丽玲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乳房增大双侧乳腺双侧乳房重症肌无力
一种巨乳症患者进行术前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检查用支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乳症患者进行术前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检查用支架,包括U型分隔机构,U型分隔机构包括弹性压紧垫,弹性压紧垫设置有上下两层,弹性压紧垫内部中空,中空处依次填塞有由含气体聚苯乙烯复合物和九张硫酸盐针叶木浆材料制...
秦越李笑石朱寅虎耿纪刚
比较垂直短瘢痕法与双环法行巨乳缩小术对巨乳症的效果
2022年
探究垂直短瘢痕法与双环法行巨乳缩小术对巨乳症的效果。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巨乳症患者80例,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采用垂直短瘢痕法干预,对照组进行双环法,指标评估包括量表评分、并发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术前,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量表评分无意义对比,P>0.05;术后1年,两组之间的乳房状、乳头乳晕感觉无显著差异,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实验组病例的乳房形态、瘢痕等评分,实验组数据更优,出现数据对比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满意率比较,对比无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双环法,垂直短瘢痕法在巨乳缩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状,使得患者拥有良好的乳房形态;尽管手术后的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温哥华瘢痕并发,但在临床采用止血带后,使得患者乳房实体的固定性增加、术后压力减小,温哥华瘢痕并发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并未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因此,巨乳缩小手术中,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梅寒
关键词:双环法巨乳缩小
缩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伴巨乳症患者临床疗效单组率的Meta分析
目的:乳房缩小术(Reduction Mammaplasty,RM)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伴巨乳症患者不仅完整切除了早期乳腺恶性肿瘤而且治疗了巨乳症,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的乳房外形会更加美观。关于RM在早期乳腺癌伴巨乳症患者中应...
孙鹏飞
关键词:巨乳症缩乳术乳腺癌META分析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青春期巨乳症术后短期复发一例
2018年
患者女,10岁,因"双乳巨乳缩小成形术后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1年余因"发现双乳发育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在本院行"倒T形双侧巨乳缩乳术",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腺体,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提示:符合幼年性乳腺肥大。术后随访6个月,双侧乳头乳晕均成活,双侧对称性良好,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患者及家属对效果均满意。现双侧乳腺术后迅速增大半年,再次就诊入院。
陈海军翟保平张加强李文涛贾琳娇凌雁
关键词:巨乳症二次手术乳腺组织缩乳术乳腺小叶

相关作者

江华
作品数:342被引量:1,067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阴茎再造 再造阴茎 肌内神经 解剖学 内眦赘皮
章建林
作品数:121被引量:382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阴茎再造 腹腔镜 阴道成形术 巨乳症 TNF-Α
丁伟
作品数:21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
研究主题:乳房缩小整形术 巨乳症 双环法 保留乳头乳晕 随访研究
张盈帆
作品数:101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肌肉游离移植 阴茎再造 巨乳症 肌肉 再造阴茎
孙美庆
作品数:75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内眦赘皮 重睑成形术 阴茎再造 巨乳症 保留乳头乳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