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7篇“ 左心耳血栓“的相关文章
TEE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诊断心耳血栓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心耳(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诊断LAA血栓的应用。方法选取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另选择82例疑似房颤但最终未确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检查和TEE检查,测量并记录心房(LA)前后径、右径、LAA最大排空速度(LAA-FEV)和LAA最大充盈速度(LAA-FFV),测量LAA容积(LAA-V),并计算LAA射血分数(LAA-EF)。根据TEE结果,将房颤组患者分为血栓组(n=21)和无血栓组(n=6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AA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房颤组LAA前后径、右径、心耳深度、心耳口径和LAA-V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LAA-FEV、LAA-FFV和LAA-EF均明显小于对照组,LAA-V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房颤患者LAA血栓的检出率为25.61%。血栓组LAA-FEV、LAA-FFV和LAA-EF均明显小于无血栓组,LAA-V明显大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FEV降低(OR=0.480,P=0.015)、LAA-FFV降低(OR=0.359,P=0.009)、LAA-EF(OR=0.420,P=0.033)降低和LAA-V升高(OR=2.570,P=0.013)均为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EE对房颤患者LAA血栓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射频消融术前可通过TEE评估患者LAA血栓发生风险,确保治疗安全。
伍明月雷芳阳玉晶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血栓
CTA及TTE在房颤合并心耳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2025年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颤合并心耳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耳血栓分为有心耳血栓组(n=76例)和无心耳血栓组(n=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A、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和TTE诊断价值。结果 CTA与TEE判断心耳血栓一致性Kappa值为0.875(P<0.05),CTA判断心耳血栓准确率为94.17%;TTE与TEE判断心耳血栓一致性Kappa值为0.787(P<0.05),TTE判断心耳血栓准确率为90.00%;CTA和TTE诊断心耳血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心耳血栓组患者CTA定量参数心耳开口长径、心耳开口短径、心耳开口面积均高于无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心耳射血分数低于无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有心耳血栓组患者TTE定量参数心耳开口长径、心耳开口短径、心耳开口面积均高于无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而心耳射血分数低于无心耳血栓组患者(P<0.05)。结论 CTA及TTE在房颤合并心耳血栓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和无心耳血栓患者心耳相关参数有明显差异。
王红辉徐慧慧石向明王琛琛郭文梅张喜庆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耳血栓
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CE-TEE)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耳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房颤患者123例,应用常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CE-TEE观察心耳内有无血流自显影及血栓形成,比较TEE与CE-TEE对房颤患者心耳血栓的诊断情况。结果123例房颤患者中,最终确诊心耳血栓14例,TEE仅检出6例,CE-TEE均检出,两种技术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EE在心耳血栓边界显示率及非活动性血栓检出率方面均优于TEE(100%vs.50.0%、57.1%vs.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者在显示血栓回声、部位、形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TEE能够清晰显示房颤患者心耳血栓边界,提高非活动性血栓检出率,且在鉴别心耳自显影与血栓形成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吕一飞何文杜丽娟兰亭玉张萌张惠琴段凤霞张巍
关键词:左心耳血栓自显影心房颤动
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血清学在房颤患者心耳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5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早期正确诊断和预测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至关重要。采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效能均优于单一技术,可提高房颤患者房微小血栓诊断的准确率。综合分析血清学指标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影响因素,结合超声技术测量指标不仅能提高血栓诊出率,对预测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血清学在房颤患者心耳血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李静吴炜邦王水莲
关键词:超声血清学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
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成像(CTA)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4年3月黄山昌仁医院收治的5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A检查,且行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_(2)DS_(2)-VASc)评价。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为“金标准”,根据心耳有无血栓分为阳性组(15例)、阴性组(3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TA检查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方式预测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心耳血栓阳性组年龄、CHA_(2)DS_(2)-VASc评分、纤维蛋白原(FI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标均高于阴性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心耳开口长径、心耳开口短径、心耳开口面积、心耳深度值均高于阴性组,心耳射血分数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房颤心耳血栓,采用不同方式检查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CTA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9,预测的价值更高。结论:应用CTA对房颤患者心耳血栓形成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疾病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芦中庆吴建安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血栓素B_(2)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心耳血栓的关系
2025年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52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耳血栓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6例和非血栓组106例。测定患者MHR、TXB_(2)水平,分析MHR、TXB_(2)水平对心耳血栓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老年心房颤动伴心耳血栓组年龄、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单核细胞计数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血栓组(P<0.05,P<0.01),血栓组MHR、TXB_(2)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4,95%CI:1.022~1.466,P=0.02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290,95%CI:4.573~187.610,P=0.000)、LAD(OR=1.502,95%CI:1.203~1.876,P=0.000)、MHR(OR=1.115,95%CI:1.055~1.178,P=0.000)、TXB_(2)(OR=1.064,95%CI:1.031~1.097,P=0.000)是影响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LVEF(OR=0.813,95%CI:0.707~0.935,P=0.004)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耳血栓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MHR、TXB_(2)水平变化评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和0.829。结论MHR、TXB_(2)在老年心房颤动伴心耳血栓患者中异常升高,是影响患者心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心耳血栓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
潘媛媛程标陶雪飞陈晓涵高洁付明欢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烷B2左心耳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指数与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P波指数与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阵发性AF患者103例,其中合并心房/心耳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病例组),无心房/心耳血栓形成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波指数等。应用回归分析阵发性AF患者P波指数与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CHA2DS2-VASc评分结合形成新的评分系统,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年龄较大,心房内径较大,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内径、CHA2DS2-VASc评分、P波时限异常、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均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95%CI 1.033~1.178,P=0.003;OR=14.037,95%CI 1.600~123.150,P=0.017),V1导联P波终末电势预测阵发性AF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57~0.953,P<0.00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以28.26 mm·ms为最佳截断值预测阵发性AF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7.5%;将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联合CHA2DS2-VASc评分形成CHA2DS2-VASc-P2-V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CHA2DS2-VASc-P2-V评分的AUC高于CHA2DS2-VASc评分(0.826比0.654,P<0.001)。结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波时限≤89 ms或P波时限>120 ms均增加阵发性AF患者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两者与CHA2DS2-VASc评分形成的新评分对心房/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伍焕平丁倩王景浩邢晓芬母生梅李峰韩宇臣曾汇庆梁叶青郭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阵发性心电描记术心房重构左心耳
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相关研究进展
2024年
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不规则的房性心律,与多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卒中作为其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卫生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心耳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成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主要部位。近年来随着心耳检查技术的发展,对于规律使用抗凝药物仍发生血栓事件患者,心耳封堵术是一种新方向,所以研究心耳结构与功能对血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宋雪莉张娟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
房颤-心耳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024年
非瓣膜心房颤动的血栓形成有90%发生在房耳,可显著增加卒中的风险。对心耳形态、功能及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有利于为临床工作者做出决策。目前,影像学方法主要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心脏多排螺旋CT(MDCT)和心脏磁共振(CMR)。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和心耳的流行病学史、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心耳的影像学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梁慧霞黄俊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影像学
房颤合并高血压与心耳血栓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心脏病发作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高血压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加剧了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倾向,尤其是在心耳(LAA)内形成血栓,增加了卒中的风险。本文旨在对房颤、高血压与心耳血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金海谢东明
关键词:房颤高血压左心耳血栓

相关作者

梁明
作品数:528被引量:4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方舱 冷冻
王祖禄
作品数:813被引量:2,282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刘楠楠
作品数:49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左心耳 左室功能 左心耳血栓 超声心动图 房颤患者
周微微
作品数:107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左心耳 超声评价 经食管超声 充血性心力衰竭
邢小飞
作品数:13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左心耳 左心耳血栓 心房颤动患者 血栓检测 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