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3篇“ 左心房血栓“的相关文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LA)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LA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20例)和无血栓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F患者L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因素预测AF患者LA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占比、心耳(LAA)分叶数≥3个占比、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房内径(LAD)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淋巴细胞计数(LYM)、LAA排空血流速度(LAA-v)水平均低于无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持久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LAA分叶数≥3个、LAD水平升高及LYM、LAA-v水平降低均为影响AF患者L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YM、LAD、LAA-v预测AF患者LA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773、0.866,敏感度分别为0.520、0.610、0.910,特异度分别为0.950、0.800、0.750(均P<0.05)。结论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LAA分叶数≥3、LYM、LAD、LAA-v水平均与AF患者LA血栓形成有关,LYM、LAD、LAA-v水平预测AF患者LA血栓形成的效能较高。
茅卫卫陈娟朱建香丁冰倩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
R_(2)-CHADS_(2)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或自发显影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评估R_(2)-CHADS_(2)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房血栓(LAT)或自发显影(SEC)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60例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LAT/SEC(有LAT或有SEC或LAT合并SEC)组(n=48)与非LAT/SEC组(n=4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AT/SEC形成的相关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R_(2)-CHADS_(2)评分、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通过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R_(2)-CHADS_(2)评分的改善能力。结果LAT/SEC组患者高血压、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病(CKD)、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内径增大、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未抗凝治疗比例,以及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R_(2)-CHADS_(2)评分均高于非LAT/SEC组,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LAT/SE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CKD、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内径增大、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未抗凝治疗及R_(2)-CHADS 2评分均与LAT/SEC形成相关(P<0.05)。R_(2)-CHADS_(2)评分预测NVAF患者LAT/SEC的AUC为0.811(95%可信区间:0.740~0.883),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72.9%。Hanley&McNeil法两两比较显示,R_(2)-CHADS_(2)评分的AUC高于CHADS_(2)评分的AUC(Z=3.80,P=0.021),且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AUC相似(Z=1.67,P=0.095)。NRI比较结果显示,R_(2)-CHADS_(2)评分对LAT/SEC的预测价值较CHADS_(2)评分显著改善(NRI=0.76,P<0.001)。结论CKD为NVAF患者LAT/SEC形成的预测因素,R_(2)-CHADS_(2)评分可评估NVAF患者LAT/SEC形成的风险。基于R_(2)-CHADS_(2)评分的分层风险,有助于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采取个体化诊疗方案。
刘静郑楠于恺穆丽萍张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慢性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血栓的相关性,以及使用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3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EE检查患者心房是否存在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6)和非血栓组(n=341)。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心房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血栓组患者年龄、房颤病程、非阵发性房颤比例、心力衰竭、卒中史和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比较,血栓组中性粒细胞、NLR、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高于非血栓组,而淋巴细胞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方面比较,血栓心房内径高于非血栓组,而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阵发性房颤、卒中史、高CHA2DS2-VASc评分、NLR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心房内径增大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心室射血分数则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AUC为0.733(95%CI:0.686~0.776,P<0.001),NLR联合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为0.771(95%CI:0.726~0.812,P<0.001)。结论高NLR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CHA2DS2-VASc评分联合NLR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
张智文王雪莹郭权杨海涛李牧蔚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或自发显影的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及抗凝结局
2024年
目的 构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LAT/SEC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86例NVAF患者中,38例(9.8%)发生LAT/SEC。影响LAT/SEC发生的7个最重要的变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心室射血分数、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内径、未抗凝治疗和脑卒中史。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3(95%CI:0.88~0.99),CHADS2评分的AUC为0.73(95%CI:0.63~0.83),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为0.72(95%CI:0.62~0.83),随机森林模型的AUC高于CHADS2(Z=3.42,P<0.001)和CHA2DS2-VASc(Z=3.05,P<0.001)评分。随机森林模型预测LAT/SEC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89.8%。38例LAT/SEC患者中,55.3%(21/38)患者经抗凝治疗后复查经食管超声心电图,66.7%(14/21)患者LAT/SEC溶解。17例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中,4例LAT和8例SEC溶解;4例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1例LAT和1例SEC溶解。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LAT/SEC,其诊断效能优于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三分之二的LAT/SEC患者抗凝治疗后LAT/SEC溶解。
郑楠刘冰闫洪伟李凤鹏于恺张军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8例老年NVA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判断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15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计算MPVL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对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栓组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预测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95%CI:0.764~0.882)、0.771(95%CI:0.714~0.842)、0.901(95%CI:0.861~0.949)。血栓组病程长于非血栓组,有慢性心力衰竭者比例、有脑卒中者比例、CHA2DS2-VASc评分、LAEF、LAD、LVEDV、MPVLR、血尿酸、MPV、淋巴细胞比例、MPVLR均高于非血栓组,LVEF低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93年(OR=3.050,95%CI:1.928~4.824)、慢性心力衰竭(OR=3.333,95%CI:1.808~6.144)、MPVLR≥3.10(OR=3.873,95%CI:1.734~8.650)是老年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VLR升高与老年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存在关联,可作为预测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指标。
李斌王锦春王志斌张斌毛亚兰张亚奇
关键词: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评价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评价结果,并分析血栓形成或自发性超声显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NVAF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心房血栓形成或自发性超声显影,分为血栓组(32例)和无血栓组(11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脏超声参数,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患者发生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心房前后径(LAAPD)水平较高,心耳峰值血流排空速度(LAAV)、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整体心房长轴应变(GLALS)水平较低(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AAPD、LAAV、LVEF和GLALS是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LAAPD、LAAV、LVEF、GLALS以及联合预测心房血栓形成的AUC依次为0.899、0.892、0.816、0.822和0.986,联合预测效能最高(P<0.05)。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AAPD、LAAV、LVEF、GLALS是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对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是联合预测效能最高。
潘新新朱树来韩晶晶郭雷
关键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CHA2DS2-VASc评分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全面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CHA2DS2-VASc评分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房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NVAF患者,根据心房血栓发生结果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EE检测指标[峰值排空流速(PEV)、三维射血分数(3D-EF)]、CHA2DS2-VASc得分等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资料显示,血栓组有26例,占比28.89%;无血栓组有64例,占比71.11%。两组患者的年龄、PEV、3D-EF、CHA2DS2-VAS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EV、3D-EF低于无血栓组,CHA2DS2-VASc得分高于无血栓组(P<0.05);年龄较大(>70岁)、PEV较低(<25 cm/s)、3D-EF较低(<28%)、CHA2DS2-VASc得分较高(3~9分)是影响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PEV、3D-EF、CHA2DS2-VASc得分等是NVAF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且TEE联合CHA2DS2-VASc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沈俐孙有海邓爱云王育全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
未抗凝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目的:探讨未抗凝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心房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或自发超声显影(spontaneous ech...
左诚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列线图
CHA2DS2-VASc评分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的预测价值
张义妮
房颤心房血栓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3年
心房颤动常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房血栓形成是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房颤类型、CHA2DS2-VASc评分、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房扩大、C反应蛋白及D-2聚体升高、血常规相关指标异常是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预防脑卒中提供理论基础。
李宏凤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

相关作者

惠杰
作品数:378被引量:698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阵发性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刘方舟
作品数:31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左心房血栓 心房颤动患者 消融治疗
陶新智
作品数:148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二尖瓣狭窄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薛玉梅
作品数:185被引量:974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
董建增
作品数:664被引量:3,325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