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07篇“ 工业碳排放“的相关文章
黄河流域工业排放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3—2021年静态和动态工业排放绩效进行测算,并揭示工业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面板模型,对黄河流域工业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静态绩效来看,黄河流域的工业排放效率总体呈现起伏增长的态势,相较于中部和西部,东部和南部的工业排放效率更高,但各省(区)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弱;(2)从动态绩效来看,除山西省外,其余省(区)的工业排放绩效均得到了改善,技术进步对黄河流域工业排放绩效变动的贡献最大;(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对工业排放绩效提升起推动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对工业排放绩效有负向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王雪刘冠权张瑜
关键词:碳排放绩效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工业技术复杂度与工业排放
2025年
文章以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工业技术复杂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工业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工业排放均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工业技术复杂度对工业排放具有促进作用,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与工业技术复杂度的交互作用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工业排放均具有抑制作用,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需要跨越门槛值0.387以后才能实现;非资源型地区相较困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地区,其工业技术复杂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工业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王韶华成梦瑞张伟徐静蕾
关键词:数字经济工业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
一种减少工业排放的二氧化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工业排放的二氧化吸收装置,包括净化桶,净化桶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的顶部等距转动连接有齿轮,净化桶的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齿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输送管将收集的二氧化输送到净化...
姚敏徐涛郑晶晶
淮安市工业排放核算及达峰分析
2025年
在能耗双控向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约束性指标由能耗强度降低变为排放强度降低的新时期,本文基于淮安市工业能源消耗量和工业GDP指标,核算排放总量和强度,并利用情景分析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LEAP)模型,模拟预测2023—2050年淮安市工业达峰中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12—2022年,淮安市工业排放总量由2811.84万吨上升至3056.31万吨,强度由3.75tCO_(2)/万元下降至1.87tCO_(2)/万元;在强度每年降低5%时,淮安市工业排放总量和强度发展趋势最符合达峰中和控制预期。
吴鑫宇林树生孙松蔡奕
江苏省工业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脱钩分析
2025年
作为我国工业经济强省,江苏省工业排放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排放量的增长。对2006—2021年江苏省工业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分析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结构效应4个因素对排放量的影响,运用LMDI和Tapio脱钩模型确定工业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脱钩弹性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近16 a排放总量以先快后慢的趋势逐年上升,排放强度逐年降低;研究期间,江苏省工业排放大部分处于弱脱钩和强脱钩不断转变的状态,仅在2016年呈现出扩张负脱钩;江苏省排量的主要促进因素是经济发展效应,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最后,对江苏省工业减排的有效实施提出建议。
俞姚洋张英彦
关键词:工业碳排放
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基于2013—2020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门槛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林产工业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初期产业集聚度的上升会加剧排放,但当集聚水平跨越门槛值后逐步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其他行业,造纸行业因资源依赖度高、能耗大,排放强度对产业集聚水平更敏感;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集聚与林产工业排放强度呈现“U”型关系。此外,产业集聚带来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能够显著降低排放强度。据此,建议结合区域林产工业实际情况,推进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联盟合作,提高产业链效率与竞争力。
侯方淼李申睿高帅印吴成亮
关键词:产业集聚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
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业排放的影响
2025年
文章在测度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排放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与基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业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了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了工业排放的增加,其中,约三成由能源消费结构的传导路径所致。分区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业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中部地区较为显著,且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大,而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其直接效应仅东部地区成立,能源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仅中部地区成立。
籍艳丽张晓东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碳排放
试点城市工业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2025年
利用OECD排放脱钩指数、Tapio排放脱钩弹性及LMDI指数分解法,对常州2011-2022年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常州在低试点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占比均出现增加态势,工业生产能力逐年增加,实现了工业总量增长,形成了市场竞争优势;常州工业排放处于脱钩状态,2011-2022年常州工业排放的首要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常州工业排放的首要因素是产业规模效应。
王书可
关键词:低碳碳排放
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工业排放脱钩及因素分析
2025年
根据河南省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IPCC排放核算体系和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工业排放的脱钩关系,利用Kaya公式和LMDI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工业排放的影响因素。实证表明:测算年度内河南省数字经济与工业排放的脱钩关系历经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三种脱钩状态,脱钩指数整体上呈现“V”形,基本实现强脱钩;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人员规模抑制排放,经济产出促进排放,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因此,河南省应结合“双”目标及数字经济绿色低转型制定政策,为实现工业减排提供实证支撑。
李艳萍孟祥瑞王向前
关键词:数字经济工业碳排放LMDI模型
淮海经济区工业排放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文章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淮海经济区工业排放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工业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普遍联系,空间邻近性特征显著,空间网络的吸收作用大于辐射作用。②网络层级性下降,呈现以徐州为核心的金字塔状网络层级结构演化趋势;网络类型为异配型网络,关键节点联系加强,呈现“富人俱乐部”现象;网络集聚性下降,节点县域间的抱团效应下降,整体网络较为分散。③空间邻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排放强度、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工业排放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优化空间网络结构、制定差异化工业减排方案、建立区域协同减排机制是推动淮海经济区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
仇方道徐新刘继斌张新林
关键词:工业碳排放网络结构

相关作者

董洪光
作品数:59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赤字 生态足迹 影响因素 核心员工
罗良文
作品数:140被引量:1,63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 省级面板数据 FDI
康玉泉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工业碳排放 光伏产业 煤炭运输 产业链 技术创新
李珊珊
作品数:21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FDI 环境规制 碳排放 工业碳排放 碳生产率
曹阿林
作品数:29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
研究主题:铝电解槽 铝液 电流效率 电解槽 预焙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