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混合嵌合体(mixed chimerism,MC)模型,分析影响移植后嵌合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通过非清髓allo-BMT联合移植后大剂量环磷酰胺构建MC模型,对构建过程中的123只小鼠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其嵌合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R语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以相关影响因素预测嵌合水平的数学模型。结果:该模型在移植后第14天呈现混合嵌合,第15天供者淋巴细胞(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输注可显著促进后期供体细胞的植入,而PBS对照组植入失败。123只小鼠中,MC和非MC分别有47只(38.21%)、76只(61.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鼠的基线体重(P=0.001,17.84±1.19 vs 18.50±0.94 g)、预处理条件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P=0.048)及是否加用环磷酰胺(P=0.16)会影响小鼠的嵌合状态,而移植的细胞数及检测时间对其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小鼠基线体重是影响后期嵌合水平的独立因素(OR=0.493,95%CI 0.307-0.791,P=0.003)。经R语言多元线性回归得数学模型:chimerism=6.09-12×weight(g)+80.03×TBI(Gy)-4.4×cell-counts(×10^(7))+0.38×CTX(mg/kg),R^(2)=0.5841,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移植后混合嵌合体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建立了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唐氏综合征嵌合体小鼠各脏器嵌合情况的方法,并初步探究其不同器官中的嵌合规律。方法·分别针对唐氏综合征模型Tc1小鼠细胞(三体细胞)内人源21号染色体(记为Hsa21)上SIM2基因和小鼠15号染色体(记为Mmu15)上Derl1基因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技术对SIM2和Derl1进行检测来反映Hsa21和Mmu15的比例,并以此计算嵌合体小鼠各器官中Tc1小鼠细胞的嵌合占比。结果·所鉴定的小鼠中有3只为嵌合体小鼠。该3只小鼠心脏组织Tc1小鼠细胞嵌合率分别为8.98%、21.71%和57.70%,小脑组织分别为5.62%、20.17%和40.43%,大脑组织分别为8.48%、15.35%和20.45%,肝脏组织分别为2.66%、6.50%和16.84%,脾脏组织分别为1.73%、3.80%和11.80%。结论·基于qPCR技术对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可用于唐氏综合征嵌合体小鼠中三体细胞嵌合率的定量检测。Tc1小鼠细胞在嵌合体小鼠的心脏、小脑、大脑、肝脏、脾脏均可发生嵌合,心脏组织的嵌合率偏向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