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1篇“ 岩浆混合作用“的相关文章
- 拉萨地块西北部阿翁错复式岩体岩浆混合作用:岩相学和矿物学约束
- 2025年
- 阿翁错复式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 复式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广泛发育, 岩浆混合作用特征明显, 是开展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次研究选择复式岩体中花岗闪长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为研究对象, 着重从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包体和寄主岩中见大量不平衡结构, 如嵌晶结构、环斑结构、石英眼斑结构, 包体中见针状角闪石、磷灰石等。寄主岩斜长石普遍发育复杂的韵律环带, An值为32~65, 以中长石和拉长石为主, 少量奥长石, An值多呈振荡变化, 边部具致密韵律环带结构特征, 是结晶晚期阶段岩浆房静态环境下快速结晶的产物, 幔部区域具有稀疏韵律环带结构特征, An值为44~65, 属于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从核部→幔部→边部整体呈现出正环带→反环带→正环带或正环带→反环带→正环带→反环带→正环带的变化趋势;包体中斜长石捕虏晶形态多样, 但仍具有与寄主岩斜长石相似的形态特征, 与寄主岩斜长石的差异表现在斜长石捕虏晶An值为10~68, 整体偏低, 具清晰的核-边结构, 从核部→幔部→边部整体呈现出反环带→正环带或反环带→正环带→反环带→正环带的变化趋势;包体基质斜长石粒径明显偏小, 核部存在弱的熔蚀作用, 见少量具正环带结构的斜长石, An值为26~62, 代表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前结晶的斜长石, 但大多数包体基质斜长石具明显的核-边结构, 发育正-反环带, An值为32~77。与寄主岩相比, 包体基质斜长石核部An值明显偏低, 两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岩浆体系。矿物温压计研究表明, 寄主岩形成于216~304MPa压力和632~718℃温度环境, 而包体形成于279~463MPa压力和722~768℃温度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背景, 认为阿翁错复式岩体与早白垩世晚期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盆持续向北俯冲诱发镁铁质岩浆底
- 雷传扬杨宗耀唐菊兴文辉王静杨显华罗海金
- 关键词:岩相学矿物化学岩浆混合作用特提斯洋
- 准噶尔东缘卡拉麦里花岗岩带岩浆混合作用——来自A2型花岗岩暗色包体的证据
- 2025年
- 卡拉麦里造山带是准噶尔东缘增生造山带最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晚石炭世巨量花岗岩带是研究硅质岩浆演化过程的理想实验室。本文详细研究了萨北、黄羊山及苏吉泉岩体花岗岩及暗色包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结果显示,花岗岩及萨北暗色包体具相似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15.9±2.4)Ma、(316.1±2.2)Ma、(319.4±2.0)Ma、(313.9±3.5)Ma。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碱性-准铝质的A2型花岗岩系列,强烈负Eu异常,富集Ta,Th,U及Rb,K,Pb,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萨北暗色包体为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闪长质包体,具典型岩浆结构,具岩浆混合演化趋势,为基性岩浆底侵上升发生混合作用残留的闪长质包体。晚石炭世卡拉麦里地区底侵作用引起的基性岩浆活动强烈,西段岩体受少量基性岩浆活化作用明显,形成卡姆斯特高分异花岗岩,而东段岩体受基性岩浆物质补给作用明显,形成萨北、黄羊山等富含闪长包体的碱性花岗岩。本次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巨量花岗岩硅质岩浆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王磊郭嘉张博文孙亚飞张春芽
- 关键词:东准噶尔A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岩浆混合作用
- 暗色微粒包体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吗?被引量:6
- 2023年
- 暗色微粒包体常见于钙碱性花岗岩中,已普遍被认为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酸性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暗色微粒包体可以具有很大负值的全岩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及大于0.710的全岩[n(87Sr)/n(86Sr)]i值,不存在幔源岩浆混合的痕迹;而且,大多数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晶体化学、形成年龄、全岩和锆石同位素成分等方面显示出完全相似的特征,反映出两者在时空与物质上都具有紧密的成因联系。笔者认为,暗色微粒包体不应该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基于包体岩浆极小的体量和稍晚的侵位(相对于寄主花岗岩),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方式:同造山花岗岩浆的主动上侵造成岩浆房内的“负压力”而导致岩浆房下部呈晶粥状态的闪长质层发生等温减压熔融作用,从而形成体量极小的包体岩浆;并即时“注入”地壳上部尚未固结的寄主花岗岩中,快速冷凝形成暗色微粒包体。因此,暗色微粒包体不能被视作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
- 汪相
-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岩浆混合作用壳幔作用花岗岩岩浆房
- 浙江江山上墅组玄武粗安岩岩浆混合作用 ——来自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板块拼合带岩浆活动强烈,是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江山—绍兴断裂带在新元古代发育了各种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混合作用。前人对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多从宏观上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而对断裂带中火...
- 刘清
- 关键词:单斜辉石斜长石环带结构岩浆混合作用
-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岩浆混合作用:阿克布拉克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
- 2023年
-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阿克布拉克英云闪长岩体由寄主岩石、微细粒闪长质暗色包体和基性辉长岩脉组成,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如暗色包体中发育长石斑晶、针状磷灰石,寄主岩中的黑云母包裹石英、斜长石等.寄主岩石、暗色包体和基性岩脉代表了岩浆混合演化过程中不同端元比例混合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寄主岩石、暗色包体和基性岩脉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396.3±3.3 Ma、392.2±3.7 Ma和402.3±3.3 Ma,说明三者是早泥盆世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为阿克布拉克岩体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证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包体、寄主岩石和基性岩脉主要氧化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三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微量元素蛛网形态相近,暗示寄主岩石与包体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发生过物质成分交换并达到均一化.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不均一,寄主岩石、包体和基性岩脉ε_(Hf)(t)分别变化于1.22~4.70、-3.49~7.41和3.65~9.02之间,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分别介于962~1131 Ma、816~1375 Ma和740~1015 Ma.综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岩体中发育的暗色闪长质包体是在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挤压构造背景下,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阿克布拉克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的确立进一步证实了早泥盆世时期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地壳深部发生过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并导致了该区重要的俯冲增生地壳水平生长事件.
- 蔺新望张亚峰陈国超郭岐明王星赵端昌
- 关键词:岩浆混合地球化学岩石学
- 山东郯城地区安山质岩石中斑晶斜长石的复杂环带结构:岩浆混合作用的记录被引量:3
- 2022年
- 山东郯城地区的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大颗粒金刚石及多个金刚石砂矿体,但尚未发现金刚石原生矿。为探索金刚石的来源,对该地区出露的一套安山质火山岩开展岩相学研究,发现以下特征:①斑晶斜长石多具有复杂环带结构,内核主要为微晶斜长石及细小橄榄石,外环的斜长石具有正常环带结构;②橄榄石较均匀地分布于岩石中,含量大于20%,且具有3个世代特征,与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3个世代特征一致;③岩石具有“橄榄石+金云母+石榴石”与“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岩相学证据表明该地区的安山质火山岩是安山岩岩浆与金伯利岩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而斑晶斜长石的复杂环带结构记录了混合作用的演化过程。研究对郯城地区金刚石原生矿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杨献忠徐敏成徐衍明褚志远肖凡周延
- 关键词:斜长石橄榄石金伯利岩岩浆混合作用
- 宝鸡岩体早侏罗世岩浆混合作用——来自暗色包体的证据被引量:1
- 2021年
- 对宝鸡岩体王家山一带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包体显具有岩浆结构,发育大量针状磷灰石,可见由钾长石核、钠长石幔和更长石边所组成的具有复杂成分环带的环斑结构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相对富MgO,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镁角闪石,成分上显示壳幔混合成因。这些特征表明,暗色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幔源岩浆注入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过程,指示秦岭造山带存在一期早侏罗世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岩浆活动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形成于非造山环境。
- 刘同辉阿米娜·托合提王续文兰宝石宫相宽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早侏罗世暗色包体岩浆混合
- 南祁连拉脊山构造带早古生代岩浆混合作用:以马场岩体为例
- 拉脊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北缘,发育大量早古生代岩浆岩。其南缘马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
- 文凤玲
- 关键词:早古生代岩浆混合
- 班-怒成矿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动力学背景
- 阿翁错复式岩体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盆俯冲消减、闭合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暗色微粒包体为特征,是开展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的理想对象,其研究对探讨狮泉河—纳木错特提...
- 雷传扬
- 关键词:岩浆混合
- 岩浆混合作用与火成岩多样性的耦合关系:以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长英质岩体为例被引量:12
- 2021年
- 壳-幔岩浆相互作用如何影响长英质火成岩的岩石学多样性是当前岩石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岩石类型丰富的东昆仑白日其利长英质岩体和暗色微粒包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和解析这一重要科学问题.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暗色微粒包体(247.8±2.0 Ma)与二长花岗岩(247.5±1.4 Ma)、花岗闪长岩(248.8±2.1 Ma)和石英闪长岩(248.8±1.5 Ma)均侵位结晶于早三叠世.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表明,白日其利长英质岩石与包体的成因机制与壳-幔岩浆的机械或化学混合作用密切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揭示,幔源镁铁质岩浆端元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熔融,而壳源长英质岩浆端元则起源于东昆仑古老的变质杂砂岩基底.岩石成因分析揭示,幔源镁铁质岩浆侵入长英质晶粥岩浆房,促使长英质晶粥发生活化,随后壳-幔岩浆端元以不同比例和不同方式发生机械和化学混合等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镁铁质岩墙、包体、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晶粥状态下壳-幔岩浆相互作用是控制东昆仑长英质火成岩多样性和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重要方式.
- 陈兵熊富浩马昌前马昌前黄虎
- 关键词:岩浆混合暗色微粒包体东昆仑
相关作者
- 莫宣学

- 作品数:462被引量:7,588H指数:6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火山岩 花岗岩 岩石成因
- 王玉往

- 作品数:322被引量:1,793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东天山 新疆北部 成矿作用 地质特征 成矿流体
- 王京彬

- 作品数:375被引量:2,761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东天山 成矿作用 新疆北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 罗照华

- 作品数:330被引量:3,429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透岩浆流体 成矿作用 花岗岩 东昆仑 火成岩
- 王莉娟

- 作品数:145被引量:1,12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新疆北部 成矿作用 大井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