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1篇“ 尖周病变“的相关文章
-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上颌窦底病理影响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样本人群中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情况及性别、年龄、后牙缺失对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影响;分析在病理状态下,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关系,及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的侵犯程度对窦底黏膜增厚的影响。方法选用334例符合标准患者的双侧上颌窦影像资料,包含636个上颌窦。在NNT软件界面下在矢状及冠状面记录患者上颌窦黏膜厚度(A型:≤2 mm; B型:>2 mm)、性别、年龄和上颌后牙缺失及根尖周病变的存在情况。对于无后牙缺失及存在清晰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的患者,记录病变与上颌窦底的波及关系:OS型(病变与上颌窦底存在一定距离); CO型(病变仅接触上颌窦底但未突破); IS型(病变突入上颌窦底)。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3个组:18~40岁; 41~60岁;>60岁。结果上颌窦黏膜病理性增厚的比例为40.4%,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对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有明显影响(P=0.00),黏膜增厚比例为77.9%; 3种不同类型的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窦底的波及关系造成的窦底黏膜增厚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30);男性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45.6%)显著大于女性(36.3%)(P=0.01); 41~60岁及60岁以上人群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显著大于40岁以下人群(P=0.00);上颌后牙有缺失时上颌窦底黏膜发生黏膜增厚的比例(58.9%)显著高于上颌后牙无缺失的情况(35.7%)(P=0.00)。结论根尖周病变是导致上颌窦黏膜增厚的主要因素,且随着根尖周病损逐渐侵入上颌窦内,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但是,当上颌后牙根尖周存在病变时,即使病变范围未触及上颌窦底,也不能排除上颌窦炎的可能性。另外,男性、中老年人群及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普遍较高。
- 顾烨辰朱庆萍吴大明
- 关键词:根尖周病变缺牙上颌窦锥形束CT
-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上颌窦底的病理影响关系分析
-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样本人群中上颌窦底(MSF)黏膜的增厚情况及性别、年龄、后牙缺失对上颌窦底黏膜的增厚的影响;分析在病理状态下,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关系,及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的侵犯程度对窦底黏膜增...
- 顾烨辰吴大明朱庆萍
- 关键词:根尖周病变上颌窦锥形束CT
- 不同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尖周病变的临床对比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78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30例(41颗)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B组30例(37颗)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A组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90.24%,B组为70.27%,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年疗效显示,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年就诊次数较B组少,术后根尖闭合时间较B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形成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牙周病效果满意,可减少就诊次数与治疗周期,也能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彭彩燕
- 关键词:年轻恒牙尖周病变牙髓炎根尖诱导成形术
- 磁共振成像在牙根尖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牙根尖周炎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名有牙髓及牙周病变的病例,对口腔上下颌牙进行MRI检查,分析牙根尖周病变的MRI表现,并与X线牙片进行对照。结果 8例均有牙根尖周炎症水肿表现,T1WI上信号减低,T2WI信号稍增高,脂肪抑制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其中3例病变范围显示较普通X线牙片大,2例普通X线牙片显示正常而MRI显示有炎性病变,2例显示牙根尖与上颌窦囊肿的关系。结论 MRI可敏感地显示牙根尖周的炎性病理改变,MRI在显示病变的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比X线片优越,并能显示普通X线牙片所不能显示的病理改变,MRI在牙根尖周炎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郑英任吉芳李文晋胥毅牛金亮薛雁山
- 关键词:炎症磁共振成像
- 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尖周病变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尖周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控制感染加钙维他药物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 2 4例患者 2 8颗根尖尚未发育完成并患有牙髓炎或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通过随访 ,X线摄片观察根尖发育情况 ,并结合临床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 :根尖发育完成 17颗 ,根尖孔处有钙化桥形成 9颗 ,有效率为 92 8%。结论 :根尖诱导成形术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炎及尖周病变的有效方法。
- 陈韵葛久禹李静
- 关键词:尖周病变牙周疾病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
- (牙合)创伤对鼠牙根尖周病变的影响
- 为了研究创伤性(牙合)对根尖周病变的影响,该实验制造了鼠实验性(牙合)创伤和实验性根尖周病变的动物模型.将60只Wistar大白鼠平均分为四个实验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暴露鼠左下颌磨牙牙髓造成根尖周炎症病变.C组在鼠...
- 张丽
- 关键词:根尖周病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尖周病变被引量:5
- 2000年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是多形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慢性感染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活性较高的酶类,其合成及分泌受到众多细胞因子的调控。iNOS催化产物一氧化氮(NO)在尖周病理损害中起轴心作用,NO生成抑制剂可望作为根管药物用于尖周病的治疗。本文就iNOS的产生、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包柳郁
-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尖周病变一氧化氮
- 白细胞介素-6及其与牙周炎及尖周病变的关系
- 1998年
-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L-6的细胞来源、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等以及IL-6在牙周炎、尖周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岳玲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牙周炎尖周病变
- 尖周病变患者循环血中产黑色素普里沃氏菌等细菌抗体水平
- 1995年
- 对18名健康人、20例慢性尖周炎、18例慢性尖周炎急性发作患者循环血清中的产黑色素普里沃氏菌等抗体进行了检测。发现正常人血清存在一定效价的中间型普里沃氏菌抗体,在尖周炎阶段该菌抗体水平明显上升,急性尖周炎患者血清中牙龈卟啉菌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慢性尖周炎,而正常人血清牙龈卟啉菌抗体效价极低。
- 薛毅许丽华谭巨莲史俊南齐莉亚
- 关键词:根尖周围疾病抗体
- 553例下颌乳磨牙尖周病变的X线分析被引量:7
- 1992年
- 分析553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尖周炎的下颌乳磨牙根尖片,观察吸收区的分布特点。根据骨吸收区所在部位和范围,将乳磨牙尖周病变分为5型,即分叉下型;分叉根侧型;分叉根尖融合型;分叉根尖独立型;根尖周型。结果说明:乳磨牙尖周病变涉及根分叉者有547例,占总数98.9%;单独出现在根尖周不波及根分叉者仅6例,为1.1%,这与恒牙尖周病以根尖周为主不同。目前临床上诊断为尖周炎的乳磨牙病例,相当一部份应属于根分叉病变,或是根分叉与根尖周的联合性病变。
- 谢欣梅
- 关键词:乳磨牙尖周病X线检查
相关作者
- 范兵

- 作品数:187被引量:1,308H指数:2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根管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根管充填
- 刘霞

- 作品数:89被引量:3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 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
- 边专

- 作品数:346被引量:1,939H指数:2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变形链球菌 龋齿 龋病 DNA疫苗 根管
- 申静

- 作品数:73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根尖周病 根尖手术 根尖片 ER:YAG激光
- 张颖丽

- 作品数:124被引量:271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牙髓 表达及意义 牙髓细胞 MMP-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