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小麦散黑穗病“的相关文章
粮食作物种传病害控制技术规程 第 5 部分:小麦黑穗病
5种种衣剂对甘肃省小麦黑穗病防治效果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明确5种种子包衣剂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在民乐县,采用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种子包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效在90.15%~97.78%之间,增产幅度在9.39%~13.05%之间。其中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福·烯唑醇FS防病、增产作用更为显著,防效、产量和增幅分别为97.78%、8340.74 kg/hm^2、13.05%和95.93%、8200.00 kg/hm^2、11.20%。[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呋·烯唑醇FS,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小麦黑穗病
贾秋珍范宏伟宋雄儒张爱琴王永生曹世勤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种衣剂防效
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明确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推荐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其对小麦黑穗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小区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同等有效剂量下的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结论]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最佳使用量为54~108 g a.i./100kg种子,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黑穗病,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于淑晶王国君寇俊杰鞠国栋李永红边强
关键词: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防治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滑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管理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滑菇的袋式生产。
小麦包衣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药效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小麦做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有明显效果,且无药害发生。
吕桂山顾永海卢永鑫丁月强吴玉华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
5种杀菌剂拌种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效及产量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拌种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效,使用5种杀菌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处理,评价不同处理对小麦黑穗病防治效果与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黑穗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8 g/100 kg处理的防效达96.84%;从产量方面分析比较,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15 g/100 kg处理的小区小麦增产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黑穗病引起的产量损失。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小麦黑穗病抑制剂。
段敏闫佳会郭青云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杀菌剂
313g/L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噻虫嗪种衣剂包衣对小麦黑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g/L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噻虫嗪是先正达公司即将上市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并且对麦类黑穗病有特效的新型三元复配种衣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13g/L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噻虫嗪50mL...
郭志刚张艳华李峰
关键词:散黑穗病咯菌腈噻虫嗪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明确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黑穗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黑穗病,使用45.0 g/100 kg种子处理时,对小麦黑穗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95.1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生产中推荐使用剂量为37.5-45.0 g/100 kg种子较为合理。
闫佳会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防效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黑穗病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2%立克秀拌种剂对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黑穗病防治效果明显,对小麦安全,增产幅度在9.4%-10.8%。注意在药剂拌种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可在春小麦生产田推广应用。
翟丽丽王岩军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防效
小麦黑穗病病原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小麦黑穗病小麦黑粉菌引起,是世界各麦区发生的典型种传病害。近些年来,因缺少简便有效的种子检测技术,从而影响其防治的种子处理决策,使该病呈现出加重趋势。本研究以真菌rDNA非编码区ITS1、5.8S和ITS2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小麦黑穗病菌等10种相关病菌进行PCR扩增、测序、Genbank搜索,通过Accelrys Gene 2.5软件比对,设计以小麦黑穗病菌为靶标的特异引物,对上述10种病菌进行检测,唯有靶标病菌呈阳性;经1ng^1fg 7个靶标病菌的DNA浓度灵敏度检测,表明对其最低检测限为1pgDNA。本方法检测小麦黑穗病快速、准确、灵敏,为实现带病种子检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朱桂清迟文娟曹远银陈秀梅
关键词:小麦散黑穗病PCR检测种传病害特异性引物

相关作者

闫佳会
作品数:39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防效 春小麦 小麦条锈病 田间药效试验 小麦黄矮病
宋志均
作品数:84被引量:4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选育 小麦品种 栽培技术 黑绿豆
曹世勤
作品数:177被引量:683H指数:17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菌 抗条锈性
刘西莉
作品数:407被引量:1,49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辣椒疫霉 杀菌剂 种衣剂 抗药性 游动孢子
张洪
作品数:17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组合物 复配 果树 病害防治 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