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篇“ 小说本质“的相关文章
- 王安忆小说本质观述评
- 2022年
- 王安忆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小说理论,同时又以理论为指导推进创作。她对小说本质的思考具有丰富内涵,而由此形成的创作理想则是王安忆小说创作观中最为独特的部分。本文试图结合作家谈,描述王安忆小说本质观的基本内容,分析王安忆对于小说虚构性、物质性以及小说理想的阐述,并运用相关小说理论对其进行评析。
- 付炯
- 关键词:小说本质观
- 再见桃花源——论《桃花源记》的小说本质
- 2015年
- 人们历来都将《桃花源记》只当做文来看待,很少有人把它当做一篇纯粹的小说。《桃花源记》虽是魏晋时期的作品,但却完全可以媲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它是一篇优秀的小说,而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散文。也就是说小说性才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本性。然而,由于历来人们对其小说本性的忽略,使得它虽然名声也不小,却失去了它作为小说所应该得到的赞誉。
- 韩占刚
- 关键词:桃花源记小说陶渊明
- 史诗与小说本质——从黑格尔到巴赫金
- 2009年
- 小说与史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黑格尔与巴赫金都从这个角度探讨小说本质。二位学者的理论代表了小说与史诗关系不同的两面,一面是小说的历史,另一面则是未来;一面是对史诗的继承,另一面则是背叛。
- 高红梅
- 关键词:小说本质史诗体裁
- 小说本质层次论——从小说叙事结构的纵向分析小说本质
- 2008年
-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它的本体就是小说作品的文本。小说本质层次论是从小说的内部结构纵向分析、把握小说的本质。茵伽登和罗兰.巴尔特对小说本质的探究从层次构造发展到功能结构层次,实现了对小说本质研究的精密化与系统化。
- 高红梅马常青
- 关键词:小说本质
- 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从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看小说本质理论的发展趋向
- 2008年
-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 高红梅
- 关键词:巴赫金小说本质杂语
- 客观生活的舞步——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本质论
- 2008年
- 从小说诞生那天起,许多学者及作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释小说的本质。塞万提斯、菲尔丁和巴尔扎克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小说的本质是客观生活的模仿或者反映,尤其是巴尔扎克将小说这个文学殿堂的后起之秀推向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
- 高红梅
- 关键词:小说本质模仿
- 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新小说派与昆德拉的小说本质理论被引量:1
- 2006年
- 作为对传统反叛的“新小说”在表象上虽然关注物质,实际上更关注在物质表象下人的无奈与无助,这可看作是向人生存境遇沉思的过渡。昆德拉的“存在沉思说”,则体现了对人及其世界可能性的深刻思索,最终将小说本体放逐于人与他的世界假定的可能性。
- 高红梅
- 关键词:小说本质生存境遇
- 精神生活的表现——詹姆斯和伍尔夫的小说本质理论
- 2005年
- 詹姆斯首开精神生活表现的先河,伍尔夫以其出色的创作实践与大胆的理论见地将精神生活推向小说本质理论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小说本质理论将小说本体等同于作家的精神生活,即作家的心灵。
- 高红梅
- 关键词:伍尔夫小说本质
- “意淫”观和《红楼梦》性描写的以诗写小说本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 薛海燕
- 关键词:性描写
- 小说本质的流变 ——从塞万提斯到巴赫金
- 小说本质是小说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课题,但是我们常常忽略对它的探讨。本文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小说本质理论放到历时的演变中加以考察,力图发现小说本质流变的规律,探讨小说本质研究的发展趋向。本文的重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 高红梅
- 关键词:小说本质
相关作者
- 高红梅

- 作品数:39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小说本质 乌托邦 严歌苓 电影 小说
- 乔叶

- 作品数:43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文学院
- 研究主题:乔叶 写作 文学 小说 随笔
- 韩占刚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桃花源记》 笔记小说 北宋时期 北宋 虚构
- 梁宁宁

- 作品数:5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笔谈 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 语言风格 《长恨歌》
- 李浩

- 作品数:30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造物 小说 文学 之于 波德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