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篇“ 小叶黑柴胡“的相关文章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小叶柴胡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通过探讨小叶柴胡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综合评价小叶柴胡的耐旱性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大田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以小叶柴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胁迫浓度(0~25%)的升高,小叶柴胡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较为一致,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峰值略有不同,MDA含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至PEG-6000胁迫最高浓度(25%)。综合分析认为,小叶柴胡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适度的干旱胁迫下可以保持一定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保持膜的稳定。
张立军彭云霞张东佳张东佳王国祥白波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PEG-6000干旱胁迫抗旱性生理特性
小叶柴胡的显微鉴别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保证用药的准确性,采用徒手切片法对小叶柴胡的根、根茎、茎的横切面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并详细观察和分析其显微特征。结果表明,小叶柴胡的根部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呈二元型,导管2~5个相聚或单个分布在薄壁细胞中,韧皮部含大量油管;根茎的木质部分布较多的木纤维,常呈连续或不连续的环状排列,韧皮部可见到明显的叶迹维管束和油管;茎内髓发达,占整个横截面的1/2,皮层和韧皮部均有油管分布。本研究结果可为正品小叶柴胡的原植物和药材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宋月荷任鹏秦晋钰蔡翠芳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显微鉴别根茎
晋产小叶柴胡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2021年
目的:建立小叶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山西省小叶柴胡主要产地的6个批次药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观性状考察,利用显微与薄层色谱等方法建立鉴别方法,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相关方法对其进行一般检测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与浸出物的研究。结果:对小叶柴胡药材的外观性状及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薄层色谱鉴别显示,6个批次的药材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显示出相同的颜色斑点,斑点较为一致且清晰,分离度好;根据实验结果,暂定小叶柴胡药材中水分≤9.0%、总灰分≤9.0%、酸不溶灰分≤2.40%、醇溶性浸出物≥18.0%。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山西省制定小叶柴胡药材地方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张妤蔡翠芳高晓霞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性状浸出物
野生小叶柴胡种子萌发特性及组织培养研究
2021年
为筛选出野生小叶柴胡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以种子萌发得到的小叶柴胡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础培养基和不同浓度外源性激素在愈伤组织、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以便对野生小叶柴胡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史正文
关键词:种子萌发
小叶柴胡野生居群生物学特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对典型生境的响应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索不同微生境对小叶柴胡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药材形成的影响,为其驯化栽培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小叶柴胡种群结构、优势物种、药用植物多样性及柴胡表观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烘干法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550℃烧失量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对柴胡中代表组分柴胡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哈思山地区野生小叶柴胡分布的典型生境有3个类型,分别为戈壁型、草甸型和灌丛型。戈壁型生境包括流石滩亚型和岩壁缝隙亚型,生境中无优势植物种群,戈壁型柴胡以匍匐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少,地下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草甸型生境包括低海拔和高海拔2个亚型,低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地榆,高海拔草甸优势植物为珠芽蓼;灌丛型包括叉子圆柏灌丛、鲜黄小檗灌丛和峨眉蔷薇灌丛,草甸型和灌丛型柴胡以直立型为主,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对较多,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小叶柴胡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且对恶劣生境适应性极强的药用植物,不同微生境条件下小叶柴胡的表观形态和药材品质不同,为其驯化栽培和野生资源保护奠定了一定基础。
任艳刘付松刘莎吴发明
关键词:柴胡生物学特性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小叶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比较研究药用植物小叶柴胡和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结合显微摄影对小叶柴胡和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柴胡与窄竹叶柴胡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 n=12,核型均为1B型。小叶柴胡核型公式是K (2n)=2X=12=5 m+1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6.79%;窄竹叶柴胡核型公式是K(2n)=2 X=12=6 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4.66%。说明小叶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分析为2种药用柴胡的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数据。
彭云霞张东佳张东佳魏莉霞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核型
一种小叶柴胡中皂苷类成分的闪式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叶柴胡中皂苷类成分的闪式提取方法,步骤如下:将小叶柴胡药材粉碎,用5%氨水‑甲醇溶剂闪式提取3‑5次,每次3‑5min,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水溶解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依次...
不公告发明人
文献传递
小叶柴胡种子吸水及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小叶柴胡种子吸水规律及萌发特性,探寻可促进其种子萌发的方法。方法:对小叶柴胡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通过前期筛选出小叶柴胡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适宜萌发介质后,再进行不同浓度化学药剂筛选。结果:小叶柴胡种子千粒质量为0.70~0.82 g,种子吸水规律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萌发介质以砂上做发芽床的效果最佳;试验所选化学药剂除6-BA对小叶柴胡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采用KMnO4、GA3、NAA及IAA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其种子萌发,若采用KMnO4处理,选用0.4%浓度为好;若采用GA3处理,选用50 mg/L浓度为好;若采用NAA处理,选用20 mg/L浓度为好;若采用IAA处理,选用30 mg/L浓度为好。结论:试验筛选的最适宜发芽条件可为小叶柴胡种子质量标准的发芽检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人工驯化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彭云霞张东佳张东佳武伟国米永伟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种子吸水率萌发特性
甘南野生小叶柴胡产量与品质形成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明高海拔区域野生小叶柴胡不同器官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方法】以甘南野生小叶柴胡根、茎、叶为材料,分别对其生物量、总黄酮、酚类和总皂苷类化合物含量、自由基抑制率(inhibition percentage,I%)和铁离子还原/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茎单株干质量显著高于根和叶;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干质量含量为叶>茎>根,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茎>叶>根;总皂苷干质量含量为根>叶>茎,而单株不同器官积累量呈现为根>茎>叶;I%和FRAP值均表现为叶>茎>根.【结论】高原野生小叶柴胡根、茎、叶3个器官之间产量、主要活性物质积累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药物利用与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活性物质分布与积累量进行定向选择.
马怀义贺学锋张晓燕马雄丁耀录马玲
关键词:小叶黑柴胡生物量抗氧化能力
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小叶柴胡化学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39
2019年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杨印军郑伟郭佳琪方伟马百平郭宝林彭云霞张东佳
关键词:柴胡

相关作者

蔡光明
作品数:186被引量:915H指数:1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小叶黑柴胡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 总黄酮 火麻仁
张卓勇
作品数:292被引量:1,570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ICP-AES 人工神经网络 太赫兹光谱
彭云霞
作品数:30被引量:164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叶黑柴胡 柴胡 羌活 种子萌发 竹叶柴胡
张东佳
作品数:38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叶黑柴胡 柴胡 羌活 啤酒大麦 连作障碍
汤芳玲
作品数:14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小叶黑柴胡 柴胡皂苷 UPLC 闪式提取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