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1篇“ 小儿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文章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24年
分析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8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指标,预防并发症。
赵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小儿患者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用血情况及风险因素分析
2022年
分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不同年龄、性别及血型的临床用血情况和特点,以期为优化手术备血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间就诊于我院小儿胸心外科病房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临床资料共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8例手术病例中男童88例,女童90例;年龄介于0-12岁之间,平均年龄(7.33±1.48)岁,其中0-6周岁患儿69例,7-12岁患儿109例;A、B、O、AB血型分别有51例、48例、57例和22例,围手术期输血率在性别、年龄及血型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医疗组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PT值、术前APTT值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患儿红细胞输注率为100.00%,其中7-12岁患儿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大于0-6岁(P<0.05);红细胞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型、O型、B型、AB型,不同血型之间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男童和女童之间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总输注率为72.97%(27/37),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血型的患儿输注率无差异(P>0.05);血浆输注量方面,7-12岁患儿血浆输注量显著大于0-6岁(P<0.05);血浆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O型、A型、AB型、B型,不同血型之间血浆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男童和女童之间血浆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冷沉淀总输注率为24.32%(9/37);血浆输注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型、O型、B型、AB型,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血型的患儿冷沉淀输注率及平均输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患者,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年龄、性别及血型等基本情况,根据上述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血、合理准备各类型血液成分制品,可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陈春如谢娟姚韵吴卞梁周小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婴幼儿修补术临床用血
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正中切口与右侧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资料,探讨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80例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右腋下小切口组(观察组,n=40)和正中切口组(对照组,n=40),对两组病历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灌注流量、平均灌注压、平均泵压、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输血例数、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成功,两组术前资料,性别、月龄、体重、缺损大小及合并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指标中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中平均灌注流量、平均灌注压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输血例数、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刀口长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技术安全可行,创伤更小,机体恢复更快。
李宪卿李宪卿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研究室间隔缺损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研究期间诊断的50例小儿室间隔缺损进行研究, 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最终判断,研究指标为诊断结果、数据分析、影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真阳性49例(100.00%),膜周部缺损37例(74.00%),肌部缺损7例(14.00%),嵴内型5例(10.00%),假阳性0例(0.00%),真阴性0例(0.00%),假阴性1例(2.00%);随访结果真阳性50例(100.00%),假阳性0例(0.00%),真阴性0例(0.00%),假阴性0例(0.00%),组间对比结果P>0.05,差异性小;超声诊断敏感度100.00%,准确性100.00%,漏诊率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0.00%,假阴性率0.00%。单纯型影像特征:(1)膜周部有缺损;(2)室间隔缺损宽度≥2-5mm;(3)回声失落;(4)四腔心影像显示对称;(4)缺损较大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断端会出现回声增强现象;(5)脉冲频率正负双相;(6)患者血流情况显示缺损水平过隔血流;复杂型影像特征:(1)左右心腔不对称,(2)室间隔连续性中断;(3)结合具体的合并情况,对应处表现出血流异常。结论: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能够及时发现室间隔缺损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型,有明确的临床影像特征。
陈娇娇丁黎李玲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不同输液方案对肺保护的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方案对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晶体液输注组和5%白蛋白输液组,每组35例。记录不同时间点[术中切皮前(T1);出手术前(T2);出重症监护(T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中出入量、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5%白蛋白输注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输液量、红细胞使用量及失血量低于晶体液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5%白蛋白输注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低于晶体液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aDO2值,减少术中液体应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刘家鹏杨进斌韩建阁
关键词:肺保护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膜周型VSD患儿10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微创封堵术组、改良修补术组,各53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浆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封堵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良修补术组(P<0.05)。微创封堵术组术后5 min、术后24 h BNP明显低于改良修补术组,术后24 h左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改良修补术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与16.98%,P>0.05)。结论对于小儿VSD,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治疗均可获得明显疗效,但微创封堵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BNP水平低于改良修补术组。
高建朝李利利高致柄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小儿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VSD修补术,年龄1~6岁,ASA I至Ⅲ级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SAPB组)及对照组(C组)。SAPB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罗哌卡因3 mg/kg行右侧前锯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术后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手术时间,诱导后、切皮后及停机后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中单次追加舒芬太尼的量,术中舒芬太尼的应用总量,术中的特殊情况,术后2h(T1)、6h(T2)、12h(T3)及24h(T4)的FLACC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切皮后SAPB组患儿的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C组(P<0.05),术后2h(T1)及术后6h(T2)SAPB组患儿的FLACC评分低于C组(P<0.01)。SAPB组术中舒芬太尼应用总量低于C组(P<0.01),术中单次追加舒芬太尼量低于C组(P<0.01),术后舒芬太尼应用总量低于C组(P<0.01),SAPB组患儿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1)。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可以在小儿侧卧位经肋间小切口VSD修补术取得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缩短患儿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
李响李术榕马骏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镇痛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A峰(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左心收缩时间间期(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的心、肺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LVEF、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刘建国阎红李青
关键词: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室间隔缺损重症肺炎
小儿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后炎症因子和乳酸的改变
目的:  探讨小儿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炎症因子和乳酸的变化。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14例单纯先天性VSD...
黄江山
关键词:儿童患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炎症因子乳酸
经右腋下小切口和开胸手术对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年
研究经右腋下小切口和开胸手术对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实施开胸手术,观察组41例实施经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将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相关血液指标、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CICU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浆量、输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LVEF、LVESV、LVEDV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中经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开胸手术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患儿术后尽快康复。
倪迪
关键词:小儿室间隔缺损右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

相关作者

莫绪明
作品数:428被引量:99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婴幼儿 小儿 儿童
李渝芬
作品数:332被引量:1,208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
陈俊
作品数:210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
刘利香
作品数:34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 小儿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朱善良
作品数:86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儿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