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15篇“ 家庭金融“的相关文章
家庭金融
内容包括:股票债券投资、银行储蓄、家庭保险、个人贷款和家属金融资产综合选择等。
强亚等著
关键词: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家庭金融脆弱性与居民消费
2025年
有效需求是影响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日趋重要。本文从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样本数据计算出家庭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数,并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升,而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是其重要渠道,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从政策端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范围,银行应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丰富线上保障性金融产品供给。
郑辛如阮超
关键词:家庭风险居民消费
数字金融使用能缓解城乡家庭金融脆弱性吗
2025年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数字金融使用与城乡家庭金融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且对农村家庭的缓解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对数字金融的使用能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和放松流动性约束,增加家庭资产组合的多样性,加强家庭在面临意外冲击时平滑经济损失的能力,从而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此外,数字金融使用缓解城乡家庭金融脆弱性的效果随着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逐渐减弱,且对“长尾群体”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大,体现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基于此,建议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推进数字金融的深度发展,提高农村家庭等“长尾人群”的数字金融使用水平,使家庭享受“数字金融红利”,加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有效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
温涛刘亭廷
关键词:资产配置
金融资产配置与家庭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
2025年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家庭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户主和家庭特征后,家庭金融资产比例的提升显著增加了旅游消费支出,并提高了旅游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其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尤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风险偏好、家族关系和教育关注度均正向调节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镇地区、金融素养较高、拥有住房资产及重视文化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彭倩邓明
关键词:金融资产配置财富效应
金融科技能否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5年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提升金融包容性的同时丰富了居民家庭投资选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对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居民家庭和低收入居民家庭而言,这种缓解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还有助于提升金融素养、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缓解信贷约束,进而缓解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基于此,为提升居民家庭金融风险应对能力,应进一步促进并规范金融科技发展,创造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优良条件;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契合家庭财务规划;普及和加强金融教育,提升家庭金融素养与风险认知。
周孟亮陆妍
关键词:金融科技家庭金融脆弱性
数字金融素养能否提升农村家庭收入质量——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研究
2025年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与2019年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能够提升农村家庭收入质量;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提高风险偏好程度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来提升农村家庭收入质量;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对西部地区和非脆弱农村家庭的收入质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为此,提出大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重视金融教育创新以及关注重点人群的数字金融素养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来提升家庭收入质量,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罗荷花左瑾瑶
关键词: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女性经济赋权?——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证据
2025年
提升女性经济权能、促进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路径。文章构建了经济赋权综合指数,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赋权的影响,并重点检验相应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以包容性为典型特征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经济赋权,相应效应对传统金融市场上受限较多的女性群体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性别歧视、加强信息搜寻与金融运用能力、促进风险金融投资参与,提升了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经济赋权。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作稳定性较弱、家庭养育负担较重的女性群体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赋权的作用更为明显。文章从包容性金融的角度为提升女性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地位性别平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维护女性经济权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王翌秋姚粤何亮
关键词:性别平等
智能投顾重塑家庭金融决策——基于认知负荷、信任机制及资产配置效率的多维实验分析
2025年
家庭金融决策在财富积累与风险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复杂的金融市场和信息过载问题使许多家庭难以做出最优的投资选择。智能投顾作为一种基于自动化和数据驱动的金融科技工具,为家庭金融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然而,信任机制与认知负荷的管理成为影响智能投顾应用效果的核心因素。本研究以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智能投顾对家庭金融决策影响的综合模型,重点分析智能投顾通过降低认知负荷与增强用户信任提升资产配置效率的路径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和多层次回归分析,研究验证了智能投顾在高信息复杂度情境下显著减轻认知负荷的作用,并发现信任度在智能投顾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智能投顾不仅通过简化信息处理降低了决策负担,还通过增强用户对建议的信任,提高了资产配置效率。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智能投顾设计与普惠金融应用的政策建议,特别针对低金融素养家庭,提出了提升透明度与信任度的具体对策。Household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 make it challenging for many families to make optimal investment choices. Robo-advisors, as a data-driven and automated financial technology tool,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for household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Nevertheless, the management of trust mechanisms and cognitive load has emerged as a cruci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obo-advisors. This study, grounded in behavioral finance and psychology theories,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model to explore how robo-advisors enhance asset allocation efficiency by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and strengthening user trust. Through a two-stage experiment and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confirms the significant role
乐雨涛张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金融韧性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家庭金融韧性是衡量家庭在面临不确定冲击时保持财务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对家庭经济福祉和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移动支付由于其便捷性、普惠性和技术融合性可能会对家庭金融韧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5、2017和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金融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家庭金融韧性,在考虑内生性等多种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移动支付能通过增强健康消费信念、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高金融素养等路径提升中国家庭金融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区域、城乡及收入维度呈现差异,其中中东部、农村及中高收入家庭受益更为显著。因此,应推广移动支付技术并加强普惠金融功能,同时开展金融教育以提升家庭金融素养;优化区域和城乡资源配置,缩小金融韧性差距;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防范移动支付风险。从而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的积极作用,促进家庭财务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姚澜董梅杨帆
关键词:移动支付资产配置金融科技
老年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衢州3657户老年家庭的调查
2025年
近年来,我国家庭凸显出小型化和老龄化的特征,与世界各国总体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更大。小型化表现为单身化、少子化、多代共居减少等家庭结构及关系演变引发的家庭人口数减少;老龄化主要体现为我国的人口年龄中中位数和老年抚养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老龄化的加剧将与小型化产生共振,对社会抚养关系形成严峻挑战,而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活动特征和金融需求。本文以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家庭1为研究对象,从金融健康2角度入手,通过对衢州市3657户老年家庭开展问卷调查,对老年家庭金融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改善老年家庭金融健康状况的建议。
刘芬胡迪张创詹知巡

相关作者

吴卫星
作品数:159被引量:2,171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金融 调查数据 流动性 资产配置 普惠金融
周弘
作品数:46被引量:37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金融 家庭 资产配置 家庭风险 金融教育
尹志超
作品数:166被引量:4,635H指数:38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 中国家庭 金融知识 实证研究 信贷约束
卢亚娟
作品数:119被引量:1,05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民营银行 家庭金融 资产配置 商业银行 实证研究
谢绵陛
作品数:60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金融 家庭 对外直接投资 家庭财富 家庭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