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篇“ 家庭类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家庭类型对中学生抑郁倾向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家庭类型对江苏省中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为今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3个设区市抽取220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常态家庭与非常态家庭2组间的混杂因素,最终获得样本8054人(4027对),且各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达到均衡。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家庭类型与中学生抑郁倾向的关系。结果江苏省中学生抑郁倾向检出率为26.1%。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常态家庭组4027人,抑郁倾向检出率为27.3%,其中城市和郊县的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7.4%、27.1%,是否住校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9.7%、25.6%;非常态家庭组4027人,抑郁倾向检出率为32.6%,其中城市和郊县的抑郁倾向检出率分别为32.9%、32.2%,是否住校的抑郁倾向检出率分别为33.8%、31.9%。生活在非常态家庭中的中学生发生抑郁倾向风险OR值(95%CI)为1.29(1.173~1.420)。在分层分析中,家庭类型对中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在被家长打骂、网络成瘾及遭受校园欺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城市和郊县中,非常态家庭的中学生抑郁倾向发生风险分别是常态家庭的1.30倍(1.15~1.48)、1.28倍(1.10~1.48)。在住校和非住校中学生中,非常态家庭抑郁倾向发生风险分别是常态家庭的1.20倍(1.04~1.40)、1.36倍(1.20~1.54)(均P<0.05)。结论家庭类型对中学生抑郁倾向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需多关注处于非常态家庭中的儿童青少年。
- 杨文漪周永林王艳陈彦君张锡彦张静杨信义亮杨婕
- 关键词:家庭类型中学生抑郁倾向
-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希望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类型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家庭功能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框架,提出了青少年希望感的影响模型。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青少年希望感问卷对502名中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和中学生希望感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功能正向影响中学生希望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与希望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是否为留守家庭在家庭功能和希望感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留守家庭环境使家庭功能对中学生希望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因此,社会要首先鼓励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家庭关怀,其次通过学校氛围的塑造、教师的理性引导促进儿童社会支持感知,进而提升其希望感水平。
- 张萍孟凡闫汪小林
- 关键词: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 不同家庭类型父母的抑郁情绪流行特征及其人格的潜在剖面分析
-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家庭类型父母的抑郁情绪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探讨人格、社会支持、家庭健康对父母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纳入四种不同家庭类型中的父母...
- 张磊
- 关键词:抑郁情绪家庭类型家庭健康人格特征
- 不同家庭类型的居家养老社区环境要素分析
- 针对不断扩大的老龄群体,其家庭照护的需求在急速增加。构建居家养老的友好社区环境对于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基于家庭需求建立社区环境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不同家庭类型结构的基础上,研究老年群...
- 王璐Rose Gilroy
- 关键词:养老需求家庭类型环境要素
- 父母育儿压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权威教养的中介作用和本地/流动家庭类型的调节作用
- 在当今提倡深度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下,优良的学习品质自然是助力个体全方位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学前阶段,家庭教育会在不同时空以不同形式对幼儿学习品质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例如父母的养育压力及其教养行为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 范宜真
- 关键词:流动家庭
- 不同家庭类型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孩子的行为发展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未来幸福感的获得,而且关乎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孩子的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具有累积性。具有积极表现行为的孩子会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未来幸福感强;而孩子早期的消极行为容易演变成问题行为或反社会行为,最终导致犯罪行为。影响孩子问题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如孩子的个体特征、学校因素、家庭教育等。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如果父母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监管参与水平较高,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生率会下降。
- 庄茂华
-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类型
- 蚌埠市中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类型对父母控制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中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类型对父母控制水平的影响,为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9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初、高中在校学生1 046名,使用父母控制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母亲行为控制及控制总分、父亲行为控制及控制总分与文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16,0.16,0.12,P值均<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6.93,32.21,P<0.05),小学及以下教育的父母行为控制得分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父母。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3,3.55,P值均<0.05),单亲家庭的父亲控制总分低于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的母亲控制总分低于大家庭,家庭类型和父母文化程度对父母行为控制均具有预测性。结论 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类型对父母心理行为控制均有影响,应通过提升家庭教养环境改善父母控制水平。
- 韩慧宋文刚王元明程耀慧
- 关键词:家庭教育程度精神卫生
- 焦作地区农村不同家庭类型老年人健康状况特点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 目的:本研究以焦作地区农村400例不同家庭类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一般情况、既往患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方面,探讨焦作地区农村不同家庭类型老年人健康状况特点,以是否患有高血压、...
- 邝月阁
- 关键词:家庭类型农村老年人
- 居家学习期间高中生家庭类型与心理状况比较
- 2020年
- 长期居家学习,国内外教学与考试政策变化,对高中生家庭类型和心理状况影响较大,且高考班与国际班所受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此间两类高中生家庭类型比例差异显著;焦虑、抑郁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但反应均较强。因此,提醒家长和老师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心理健康辅导;面对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国际班家庭更应及时做好调整。
- 施秀梅胡施尤杰
- 关键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抑郁
- 我国家庭发展及特殊家庭类型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特殊家庭类型大量出现,独居、空巢、同居、单亲等家庭形态已成为现代家庭的常见现象本文使用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特殊家庭类型的分布状态及面临问题,为政府制定完善政策提出建议,促进政府及社会积极主动应对,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满足家庭及其成员成长的需要,促进家庭及个人健康发展。
- 邹艳辉王晖
- 关键词:家庭关系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
相关作者
- 王智勇

- 作品数:170被引量:5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近视 青少年 学校卫生 视力 问卷调查
- 徐品良

- 作品数:29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问卷调查 青少年 饮食习惯 家庭类型 精神卫生
- 潘建平

- 作品数:135被引量:791H指数:1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忽视 儿童 农村 小学生 虐待儿童
- 郭蔚蔚

-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人力资源 政府采购 满意度 家庭类型 医用耗材管理
- 王桂香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家庭类型 分层整群抽样 儿童忽视 小学生 青春发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