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篇“ 家庭形态“的相关文章
浙江省三孩家庭形态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与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三孩政策的实施成为缓解人口结构失衡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与文化学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N=1000)与统计数据分析,探讨经济条件、文化传统与社会政策对三孩家庭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收入、住房成本与教育支出显著影响生育决策,收入每增加10万元,生育三孩概率提高7%(p<0.05);(2)农村地区受“多子多福”传统观念影响,三孩生育意愿(40%)显著高于城市(15%);(3)社会政策对低收入家庭激励作用显著(50%认可补贴效果),但对高收入群体效果有限(25%)。基于此,提出差异化政策设计、公共服务优化与文化引导等建议。
付英
关键词:生育决策经济压力文化传统社会政策
“亲情”维系的“无缘家庭”——《小偷家族》中的家庭形态探究
2024年
由日本知名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小偷家族》获得诸多电影奖项,反映了在血缘、社缘、地缘淡漠的无缘社会之中,社会底层边缘人以亲情牵绊代替血缘纽带维系的非传统家庭关系,彰显着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关怀与反思,聚焦家庭形态问题。传统血缘家庭的关系淡化以及非传统亲情家庭的支撑依存引人深思,家庭究竟由何构成值得关注。
商靖云卢永妮
关键词:家庭形态
商鞅变法中秦的基层家庭形态——从《中外历史纲要(上)》商鞅变法的一则内容谈起
2024年
近年来,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越来越受重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专门用一个单元来论述与此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与以往旧教材相比较更是从无到有,渗透于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各处。而基层社会治理的对象则是各种形态家庭。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商鞅变法”中有这样一条内容:“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这是一条容易让教师和学生忽视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众多个体小家庭的出现,才使得基层管理组织有了用武之地。
张庆勇
关键词:旧教材中外历史商鞅变法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管理家庭形态
论岛崎藤村《一个女人的一生》中的家庭形态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名家,多以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为人们所知,例如代表作长篇小说《破戒》、《新生》等。但若深入了解他的创作生涯,到生命尽头仍笔耕不辍的岛崎藤村从新体诗到散文再到小说,留下了诸多宝藏。《一个...
商文淑
关键词:家庭形态家族制度
家庭代际关系网络:一种新家庭形态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2022年
本研究重点关注家庭代际关系网络,并对这一形态的结构性特征及运行机制展开分析。家庭代际关系网络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家庭代际关系网络是一种新的家庭形态,其内涵和外延完全超越了传统定义的家庭。其二,家庭代际关系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网络,或者说,是社会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厘清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网络这一新的家庭形态及其所具有的结构性功能,以及由此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福利影响,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吴帆
关键词:结构性特征家庭形态家庭成员
家庭代际关系网络:一种新家庭形态的结构与运行机制被引量:12
2022年
家庭代际关系网络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联合体,这种家庭形态在结构上的多维扩展,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定义的家庭,形塑了中国新的家庭形态。本文基于对50个家庭代际关系网络样本进行调查的一手数据,从心理聚合和空间聚合的一致性程度、代际资源的流向与流量、代际支持互惠程度三个维度,探讨了家庭代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及运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代际关系网络中最核心的强化机制是代际之间的情感积累机制,资源的代际流动并非通过即时的、等价交换的交易机制实现,而是通过输送机制和回馈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提出了家庭代际关系网络行为主体的情感人假设,认为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构成了家庭代际关系网络运行的核心机制。
吴帆
关键词:家庭代际关系社会网络分析
“一家三制”:教育城镇化背景下的亲代陪读与农民家庭形态调适被引量:20
2022年
在教育城镇化背景下,作为一种家庭策略的亲代陪读开始兴起,推动农民家庭从“一家两制”向“一家三制”转变。研究发现,“一家三制”是农民家庭回应教育压力的适应性调整,家庭成员由此拆分在村庄、县城/乡镇和大城市三个不同空间,并围绕子女教育目标而整合。家庭教育动力强化、学校教育公共性弱化、家庭教育去社区化和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共同塑造了“一家三制”的家庭模式。子女教育导向的“一家三制”模式有利于农民家庭发展与阶层流动,但也给农民家庭秩序带来一定的风险。“一家三制”的家庭模式提供了从微观层面反思城乡关系的新视角,从而打破了农民家庭城乡流动的二元视野,展现了转型期城乡关系的丰富形态,凸显了县城/乡镇对农民家庭发展的重要意义。
李永萍
关键词:家庭结构城乡关系
基于家庭形态的日本孝行演变轨迹被引量:1
2022年
在迈向深度老龄化的当下,如何让老人颐养天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和我国同样深受孝道影响,发展社会化养老的时间更早。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利用“孝”建立中国特色养老体系,孝行在日本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其在不同时代的作用值得探究。通过研究大家族形态时期、二战后泡沫崩溃前后家庭内养老时期以及社会化养老时期中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孝行变迁,分析得出孝行、社会、家庭三者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三者的闭环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养老状况。这一模型揭示了如何以孝行作为媒介,通过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改变而改善养老状况将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课题。
陈彬耀周琛
关键词:孝行家庭形态养老老龄化社会
不辨古今,何以为家?——家庭形态变迁的儒学解释被引量:7
2021年
目前一些儒者呼吁回归中国传统家庭,以为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并且优越于西方文化之处,这其实是夸大了家庭的中西之异,遮蔽了中西家庭形态的古今之变。事实上,无论中西,家庭构成方式是基本一致的,即若干核心家庭组成较大的家族家庭,若干家族家庭组成更大的宗族家庭。纵观人类文明史,家庭形态演变的历史趋势是与上述构成方式反向而行的解构过程。这个规律在中国的表现是:第一次社会大转型导致宗法时代的宗族家庭解体,较小的家族家庭成为社会基元;第二次社会大转型导致帝国时代的家族家庭解体,最小的核心家庭成为社会基元。不仅如此,现代社会基元其实已不再是家庭,而是个人,因为家庭已丧失了作为社会基元的最重要的生产功能与政治功能。传统家庭解体趋势所带来的问题,决不是回归前现代家庭形态的复古主义所能解决的,因为特定的家庭形态是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匹配的,即宗族家庭与王权封建制度相匹配,家族家庭与皇权帝国制度相匹配。由此可见,回归中国传统家庭的诉求不仅事实上不可能,而且价值上不可取;同时也不符合儒学原理,即不符合作为一种制度伦理学的儒家正义论。
黄玉顺
关键词:核心家庭
金代汉族家庭形态研究
本书研究金代汉族家庭形态,从家庭规模结构,人际礼、法关系,收支与经济管理,宗教信仰,家庭教育,与乡村社会关系以及民间信仰七个方面,考察金代汉族家庭“大杂居、小聚居”的外在生存生活实态和内在礼、法维护与制约下的尊卑有差、长...
刘晓飞作

相关作者

赵心愚
作品数:123被引量:3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南诏 纳西族 方志研究 地方志 乾隆
吴帆
作品数:111被引量:1,575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家庭政策 生育意愿 家庭 生育 社会工作
邵方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婚姻制度 家庭形态 婚姻 父权 法律制度
周琛
作品数:20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 老龄化社会 老龄 老龄社会 生命质量
张德秀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苏板浦高级中学
研究主题:一夫一妻制 复数 家庭形态 向量 数学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