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2篇“ 室内活性“的相关文章
室内活性水滤净化空气,生物分解清除甲醛环保装置
本发明通过人们能够接受的家用鱼缸养殖装置,把生物活性水源引入室内,用作填料塔净化技术所必须的循环液和液体储存装置,使填料塔生物水循环净化室内空气成为可能,尤其为去除甲醛危害开辟了可行,高效和净化能力强的室内空气净化新方法...
蒋岁亚蒋瑞璋
(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对几种杂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2025年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具有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对后茬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的特点。课题组前期以双草醚(bispyribac-sodium)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了以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为靶标的高活性双草醚酚酯类候选化合物(2,6-(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酸(2-硝基-4-甲氧基)苯酯(Ia-19)。为探讨Ia-19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评估了10%Ia-19可分散油悬浮剂(OD)的室内除草活性、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室内活性试验表明:10%Ia-19 OD在有效成分45、60和90 g/hm^(2)剂量下,对稗草、猪殃殃等主要田间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可达到80%以上,与同剂量下的对照药剂10%双草醚OD相当。田间防效试验中,10%Ia-19 OD在有效成分60和90 g/hm^(2)剂量下,药后15 d均可达到60%以上的株防效,但药后30 d的株防效较15 d明显下降,表明有新的杂草长出;药后30 d,10%Ia-19 OD有效成分在45、60和90 g/hm^(2)剂量下处理对田间杂草均有较高的鲜重防效,但整体表现比双草醚略差。水稻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成分90 g/hm^(2)的10%Ia-19 OD处理组比空白对照增产22.35%,且即使在该高剂量下施用对水稻也无明显药害,表明Ia-19是一种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候选品种。
原子杨周静路慧哲袁越邓鑫元甘秀海覃兆海
关键词:杂草控制
麦叶蜂种群动态及4种杀虫剂对其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测定
2024年
[目的]明确麦叶蜂发生为害规律,筛选对麦叶蜂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麦叶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室内叶片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麦叶蜂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4种杀虫剂对麦叶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7—2018年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室内药后48 h,25 g/L溴氰菊酯乳油6.25~100 mg/L用量处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2.50~2000 mg/L用量处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30、5060 mg/L用量处理对麦叶蜂的致死率均超过75.00%。田间药后7 d时,25 g/L溴氰菊酯乳油9.375 g a.i./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 g a.i./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90 g a.i./hm^(2)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2.00 g a.i./hm^(2)对麦叶蜂幼虫的防治效果在84.13%~97.77%之间。[结论]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25 g/L溴氰菊酯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麦叶蜂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沈煜洋李进邓菲菲孙婧婧李广阔高海峰
关键词:麦叶蜂种群动态杀虫剂室内生物活性
特丁净·氟噻草胺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室内活性及安全性
2024年
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00%,对于菵草抑制率可达99.01%,对于节节麦抑制率也高达87.11%,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特丁净与氟噻草胺复配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增强了对小麦田抗药性节节麦的防治效果,且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田间使用量,对小麦安全,可作为麦田除草剂的优良选择。
严盛曹战强柏振东韩进财李皓李祖任
关键词:小麦除草活性
环丙氟虫胺对黄曲条跳甲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被引量:1
2024年
为测试并评价环丙氟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以溴虫氟苯双酰胺和哒螨灵作对照药剂,室内活性采用浸叶法,田间防效采用小区喷雾试验法。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活性最高,LC50值为0.58 mg/L,优于溴虫氟苯双酰胺(1.48 mg/L)和哒螨灵(258.02 mg/L);在2021—2023年的3年9地田间试验中,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15~30 g a.i./hm^(2)剂量下,药后7 d对黄曲条跳甲的平均防效为87.62%~93.54%,与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SC在22.5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88.15%相当,显著优于15%哒螨灵EC在225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53.36%。因此,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可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有效药剂,推荐剂量为15~22.5 g a.i./hm^(2),在黄曲条跳甲发生初期均匀喷雾防治,且对作物安全。
肖坦赵莉相君成张颂函杨燕玲倪珏萍
关键词:黄曲条跳甲室内活性田间防效
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评价
2024年
为评估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98%丁醚脲和95%唑虫酰胺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联合毒力,通过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12.5、150.0、187.5 g·hm^(-2),25%丁醚脲悬浮剂750.0 g·hm^(-2),以及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0 g·hm^(-2)进行两地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丁醚脲与唑虫酰胺以2∶3比例混配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4.21。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速效性良好,药后1 d,长安村田间试验防效为67.55%~76.87%,岭下村田间试验防效为86.24%~93.33%;持效性优异,药后7 d,长安村防效为89.50%~95.29%,岭下村防效为85.53%~92.74%。综上,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较好,茶叶生产中推荐施药剂量按有效成分112.5~187.5 g·hm^(-2)的25%丁醚脲·唑虫酰胺悬浮剂兑水喷雾防治。
侯超群何康丽杨景涵韦诺李猛冯建国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丁醚脲室内活性田间防效
杀菌剂复配对羊肚菌细菌性病原菌假单胞菌的室内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
2024年
[目的]研究针对羊肚菌Morchella spp.细菌性病原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高效防治策略。[方法]自贵州本土染病羊肚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致病菌假单胞菌。采用浊度法研究14种商品农药及不同复配组合对假单胞菌的室内生物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其防效。[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将20%辛菌胺醋酸盐AS和80%乙蒜素EC以3∶1的比例复配具有增效作用,SR为2.0229,其他组合及配比均为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将20%辛菌胺醋酸盐AS与80%乙蒜素EC以3∶1进行复配具有较好的防效,在质量浓度为12 mg/L时,防治效果达到78.64%±2.05%。[结论]将20%辛菌胺醋酸盐AS和80%乙蒜素EC以3∶1的比例复配对于因假单孢菌引起的羊肚菌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胡淑慧张邦喜孙敬祖安建松晏畅吴文能
关键词:羊肚菌假单胞菌复配农药生物活性防效
不同杀菌剂对小白菜软腐病菌室内活性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试验
2024年
小白菜软腐病是小白菜夏季栽培中的常见病害。为了筛选出对小白菜软腐病具有显著性防效的药剂,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测定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EC_(50)值分析,测定了6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小白菜软腐病菌的离体抑菌效果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WG)、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WP)、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SP)、30%噻唑锌悬浮剂(SC)对软腐病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田间软腐病防效较好,可作为防治小白菜软腐病的优选杀菌剂。
高天一任锡亮孟秋峰王洁
关键词:杀菌剂防效
环丙氟虫胺等4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2024年
采用浸叶法并结合长沙、泰安、南昌等1年3地田间小区试验评价环丙氟虫胺等4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甜菜夜蛾的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其LC50值分别为0.0453、0.0411、0.0419、0.0425 mg/L: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DC)在7.5、15、22.5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73.43%~100%,用量越高防效越优;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在15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87.48%~98.61%;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在30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32.13%~72.01%;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在36 g a.i./hm^(2)剂量下药后3、7 d防效达83.47%~99.76%。建议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较高的区域优先推荐环丙氟虫按、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效优异的化学药剂,并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邓登辉赵莉相君成张颂函周丽琪黄兰淇倪珏萍
关键词:甜菜夜蛾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
环丙氟虫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测试并评价环丙氟虫胺对小菜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为登记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为对照,采用浸叶法测试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广东3个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活性;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为对照,在上海和广东开展了3年2地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对敏感、上海和广州3个不同种群小菜蛾LC50值为0.0488~0.0516 mg/L;上海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RR值)分别为10.31、12.61,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广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RR值分别为699.52、2671.90,表现为极高水平抗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以15~30 g a.i./hm^(2)在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用,20%环丙氟虫胺SC对小菜蛾药后3、7、10 d的平均防效为87.75%~92.23%、91.55%~94.98%、90.03%~94.42%,与对照药剂溴虫氟苯双酰胺相当(15 g a.i./hm^(2)防效90.08%~92.15%),显著优于乙基多杀菌素(36 g a.i./hm^(2)防效79.44%~85.09%),略优于溴氰虫酰胺(18 g a.i./hm^(2)防效83.23%~90.03%)。20%环丙氟虫胺SC对甘蓝和小白菜安全。[结论]环丙氟虫胺对敏感种群及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均具有高活性,与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之间没有交互抗性,有利于治理抗性害虫。20%环丙氟虫胺SC防治蔬菜小菜蛾的推荐用药量15~22.5 g a.i./hm^(2),对水量750 L/hm^(2),于小菜蛾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药1次,防效可保持7~10 d。鉴于环丙氟虫胺是创制新农药,且作用机制新颖,进入市场后需要科学合理使用,不能在同一生长季节重复多次使用,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
丁福栋赵莉相君成张颂函肖坦黄兰淇李庆辉陈秀朱建华倪珏萍
关键词:小菜蛾室内活性田间防效

相关作者

吴文伟
作品数:87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南美斑潜蝇 杀虫
何成兴
作品数:110被引量:456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南美斑潜蝇 荞麦 小菜蛾 蚕豆 田间药效试验
林军
作品数:258被引量:517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类化合物 杂环烯酮缩胺 卤代 化合物 抗肿瘤
杨丽娟
作品数:109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合物 芳烃 百菌清 包合物
雷晓天
作品数:16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2-巯基苯并噻唑 乙氧氟草醚 莠灭净 室内活性 玉米田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