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57篇“ 审美心理“的相关文章
基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中职学生自然笔记现状调查
2025年
为了加强中职学生自然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文章对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职学生进行了关于自然笔记现状及自然笔记APP设计需求的问卷调查,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朱世越李博杨宛萤杨洪泽
关键词:审美心理结构中职学生
唐宋书法符号构形及其审美心理研究
2025年
符号学专注于探究符号及其相关现象,深入剖析符号的本质、定义、范畴,以及它们如何传达意义与构建表意机制。在书法领域,每一笔一画、每个字形都是对文字内容的独特符号化诠释,超越了文字本身的直接意义,成为书法家情感、意境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载体。中国书法史上,唐代与宋代是两个重要时期。唐代书法注重法度,风格多样。初唐时期,书法以瘦硬为主,欧阳询的楷书便是典型;盛唐时期,书法则趋于宽博肥美,颜真卿的书法便是一个例证。宋代书法则更加注重个人意趣的表达,书家的作品各具特色,如苏轼的深沉、黄庭坚的酣畅、米芾的痛快、赵佶的瘦挺,都展现了宋代书法的独特魅力。书法作为文字符号,不仅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功能,更融入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史杉浩黄朋贤
关键词: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到人类文化:走向审美人类学被引量:3
2024年
由于西方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权威传统的深刻影响,美学研究长期以来都停留在其最初的哲学思辨领域,这种传统误判了审美的作用,忽视了它在维持和重塑人类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事实上,审美是人类学研究的固有问题。马塞尔·莫斯、弗朗兹·博厄斯、埃德蒙·利奇、克利福德·格尔茨、霍华德·墨菲等现代文化人类学家都曾将审美视为多元文化研究的基础,并以此重建了美学作为跨文化范畴的解释价值的观念。与此同时,审美人类学作为对不同社会感性经验的跨文化研究也应运而生。从人类学研究来看,审美可以概括为审美行为、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三个相互联系的维度。审美的这种多维复杂性受到进化论美学、人类认知进化、神经美学等的深时研究和大量边远地区民族志案例的充分支持。审美与人类发展动力之间不是后者决定前者的单向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双向机制,揭示它们之间这种关系,有助于改变我们对人类文化的持存、转型和传播等更为普遍问题的看法。
孙文刚(译)
关键词:审美心理审美人类学文化传播审美人类学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的图画书讲读策略探析
2024年
审美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对培养儿童感知世界、情感表达和创造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儿童的审美心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还能够为儿童美育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图画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儿童营造出丰富的图画书世界,为儿童带来丰富的审美情感体验。本文从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四个方面总结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探析图画书的讲读策略,其中包括:立足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的阅读快乐;关注图文特点,丰富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多种阅读方式填补画面留白,加深儿童的审美理解。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as it cultivate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the creation of beauty. Therefore, in-depth research on children’s aesthetic psychology not only helps to better enter their inner world, but also provide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Picture books create a rich world of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graphics and text, bringing them rich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from four aspects: aesthetic perception, aesthetic imagination, aesthetic emotion,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It explores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picture books, includ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respecting their reading pleasure;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hics and text, and enriching children’s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and filling in the blank space in the picture with multiple reading methods to deepen children’s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石翊苇
关键词:儿童审美审美心理图画书
民族审美心理在纸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被引量:1
2024年
纸材料因其易回收、成本低、质量轻、可折叠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商品包装中。因而在对中国包装设计的研究中,如若忽略了纸质包装的价值,那必然是有所缺失的。不仅如此,因为纸材料适用于印刷,所以纸质包装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以便全面地展示和传达商品的价值。然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纸质包装设计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设计理念。
郭青云
关键词:民族审美心理可折叠装饰效果
《故都的秋》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教学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故都的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名篇,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散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其对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标准要求体会民族审美心理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故都的秋》的常见解读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实际教学中,如果以郁达夫人生经历与散文观为切入点,对《故都的秋》进行症候式阅读,将打破一般教学模式中的浅表性解读,真正进入郁达夫内在的精神世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张桂模
关键词:《故都的秋》民族审美心理教学实践
乡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审美心理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文章以乡村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小学生审美心理本源出发,分析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及运行机制,通过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尝试,培养乡村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情感,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旨在填补审美心理学在音乐欣赏教学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后续此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机制运行及差异,探究学生审美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奥尔音乐教学理论,探讨如何将音乐审美心理应用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以新课标为基准设计一堂完整的音乐欣赏课。结果: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更倾向于直观和具象的表达,更容易被那些旋律和节奏明显的音乐吸引。据此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结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使用直观的音乐教具和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贺金洋李思
关键词:音乐审美心理音乐欣赏教学
虚静、移情与心理距离——中西审美心理的超越性追求
2024年
虚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的审美心理观念,其最高境界是“心斋”“坐忘”或“虚壹而静”。“心斋”“坐忘”通过斋戒般的心理修炼实现完全、彻底的“忘”,“虚壹而静”则强调兼知与专一,目的都是实现审美的超越。西方的移情说强调主体将情感移到客体身上,不管是通过想象、象征还是内模仿达成目的,情感的移植最为核心,成为审美超越的手段。心理距离的超越性表现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实现了有限度的一体,要求与审美对象的利害保持距离。中西审美心理都追求对功利或利害的超越,虽然手段存在差异,但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摆脱功利或利害对审美的阻碍,以期进入纯粹的审美境界。
李健
关键词:虚静心理距离审美心理
作为方法的士风与文风——论《故都的秋》的民族审美心理
2024年
《故都的秋》蕴含着高雅纯洁的秋的世界、沉闷悲凉的现实世界,以及郁达夫对现实既抵抗又关怀的心灵世界。郁达夫以潇洒孤傲的士风欣赏秋的世界,用文以载道的方式寄寓苦闷,均是其抵抗现实世界的方式,也是其心灵世界的外化。通过多文本比较可知,从士风和文风切入能够透过秋的世界直达现实世界和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士风和文风也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心理
郑杰
关键词:士风文风《故都的秋》民族审美心理
物我相融抒士怀 雅俗共赏话清秋——论"三重视角"下《故都的秋》中的民族审美心理
2024年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常有人将教学重心落在秋景而非景后之人,缺少对作者情感的深度关注,这不符合散文教学的要求.本文依据单元学习任务要求,聚焦散文独特的情感与个性化的语言,从文人、平民、志士这三重不同的叙述视角,分析郁达夫眼中"秋"的独到别致,探究其中蕴涵的民族审美心理.
陈方剑
关键词:散文文体民族审美心理

相关作者

潘殊闲
作品数:118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
研究主题:叶梦得 杜甫 宋代 文学批评 诗歌
施咏
作品数:140被引量:45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民歌 乐理 文化 流行歌曲 古琴
张佐邦
作品数:25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审美心理 生命意识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 小说 西南少数民族
张玉能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杨健平
作品数:23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审美效应 审美文化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信息 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