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0篇“ 实车试验“的相关文章
- 250 km/h动车组气动载荷及动态气密特征的实车试验
- 2024年
- 为了对长期运行的现役列车车体疲劳及静强度提供载荷边界输入条件,并加强对车体气动载荷特性和车内压力舒适性的长期运用评估,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得到CRH5A型动车组线路气动载荷和频率特征及不同隧道运行工况下车内外压力波动和车内压力舒适性特征,结合实测数据和所提出的动态气密指数分析方法,计算整车动态气密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沈客专沈阳—朝阳试验段,车体绝对气动压差变化范围为−2.53~0.71 kPa;车体外两侧压力无明显主频;间隔1 s和3 s的车内压力变化量最大值分别为294 Pa和383 Pa,尾车的车内压力波动最剧烈。列车通过黑山隧道、下窝堡隧道、扣莫明洞隧道、三棱山隧道4个典型长度隧道的整车动态气密性指数计算结果分别为10.46、12.13、11.06和14.40 s,对于同一列车而言,列车的动态气密指数未因所通过隧道长度的不同而有较明显的离散特征。
- 马瑶余以正夏春晶王雷梅元贵
- 关键词:隧道压力波实车试验
- 基于实车试验的旅游公路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系统与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实车试验的旅游公路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系统与设备,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包括体征采集模块、采集处理模块、景观图谱库、分析识别模块、推荐规划模块、路线优化模块、缓存管理模块、质量评价模块、交互反馈模块以及报告生成...
- 顾晓锋李滨杉周红萍孔亚平伍朝辉
- 基于实车试验的大跨度桥梁轨道静态长波高低不平顺验收标准验证被引量:7
- 2024年
- 由于温度、施工偏差、二期恒载等因素影响,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存在较大差异,且矢距差法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和地基大面积沉降等区域的轨道线形验收。针对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基于轨道高低不平顺不同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高低不平顺60 m弦测值与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给出桥上轨道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60 m中点弦测值10 mm的验收限值建议,最后在某主跨为672 m的高速铁路斜拉桥上预设“四峰三谷”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并进行实车验证,证明此限值建议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速度为250 km/h的高速铁路,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与不平顺60 m弦测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大跨度桥梁温度变形显著,整体表现为桥面高程与温度成反相关关系,但桥梁温度变形主要表现为长波不平顺;预设的60 m余弦波形式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主要影响行车舒适性,对安全性影响较小,且列车速度在275 km/h及以下时,产生的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0.98 m/s2,舒适性指标最大为2.47,评价为“优秀”,接近优秀/良好分界线。
- 李国龙孙宪夫高彦嵩杨飞高芒芒柯在田
- 关键词:实车试验
- 大坡道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环境下高速列车车内外压力波特性的实车试验研究
- 2024年
- 高速列车通过25‰单面坡隧道时,形成压力波和大气压两者耦合下的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在隧道大气压持续变化下的高速列车通过大坡道隧道时的气动载荷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获取动车组通过西成高铁西安北—汉中线路的列车车内外压力测试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列车下坡通过25‰特长隧道时车外压力波动受隧道压力波与大气压的共同作用,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2)单面坡上坡和单面坡下坡隧道的长度由1541.2 m增大至8399.2 m时,列车车内外最大压力峰值越靠近隧道出口,单面坡隧道长度越长,列车车内外压力峰值越大;3)随着大坡道隧道长度的增大,列车头车和尾车的整车气密效率在不断减小,列车车内Δp/1 s、Δp/3 s、Δp/10 s和Δp/60 s在不断增大,相应的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更恶劣,当列车通过长大坡道隧道群时,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和列车车体的气密性能更差;4)与压力保护阀逻辑控制相比,压力保护阀全程关闭时列车车内压力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最大压力变化量要更小,车内压力舒适性环境更优。
- 杜权杜迎春杨瑞魏康万有财梅元贵
- 关键词:隧道群实车试验
- 基于实车试验的隧道入口段彩色路面行车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驾驶人驾驶汽车进入隧道时,急剧改变的亮度环境将引起驾驶人产生视觉暗适应过程,造成“黑洞效应”,严重降低驾驶人的视认能力,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提出在隧道入口段铺设明色化的彩色路面来提高洞内亮度,进而缓解“黑洞效应”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实车试验获得驾驶人在原色、绿色、红色和黄色路面条件下的障碍物发现距离,定量评价驾驶人在彩色路面条件下的视认能力。结果表明:3种彩色路面对驾驶人的视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黄色路面改善效果最好。
- 林志刘超铭王江华赵耀黄可心李佳奇
- 关键词:黑洞效应彩色路面行车安全
- 高速列车隧道车内外压力变化的实车试验被引量:6
- 2023年
- 基于350 km·h^(-1)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大西高铁科学试验段的实车试验,结合压力保护阀工作状态,研究了列车通过试验段全程的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分析了隧道长度、线路坡度、隧道群和列车速度对车内外压力变化的影响;针对EN 14067-5—2010中实车试验最大压力变化量的估算方法和TB/T 3250—2010中“整车车内可构成一个气压密封舱”的条文进行了实测数据验证,研究了整车气密效率的变化特征以及其与车内压力舒适性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EN 14067-5—2010中车外压力峰值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对其中列车和隧道壁面摩擦导致压力变化进行变量替代修正后的计算与实测差异明显减小;在压力保护阀关闭状态下,列车通过大坡度隧道后车内外长时间保持较大压力差;车厢内端门、风挡通过台门、司机室门的关闭几乎不存在气密性效果,整列车内贯通空间可视为一个气压密封舱;头车端和尾车端进入隧道引起的压力变化以及空气与列车和隧道壁面摩擦引起的压力变化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整车气密效率随隧道长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且其减小会带来车内人员耳部不适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车内外压力变化特征和国内外相关试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撑。
- 梅元贵王志钧吕博杜云超杨永刚
- 关键词:实车试验隧道群
- 基于实车试验的驾驶人潜在危险感知评估研究
- 驾驶人危险感知是驾驶人识别和预测道路上危险及交通状况的能力,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分析驾驶人在面临潜在危险场景时的感知特性并研究其危险感知过程,对于提高驾驶人的危险感知、减少事故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危险感...
- 赵刘昌
- 关键词:驾驶人综合评价实车试验
- 再生润滑油在特种重型车辆实车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为验证再生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本文以分类分离再生的润滑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新油、再生油的特种重型车辆实车试验,系统对比了新油与再生油使用过程中运动粘度、正戊烷不溶物含量、泡沫倾向性、极压抗磨性、闪点、铜片腐蚀、水分、酸值、凝点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规定的试车周期内,未发生与润滑油相关的故障,再生润滑油各项性能指标稳定,油品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重型车辆的使用要求。
- 张伟东王金栋杨鹏飞张继腾任卓然宋冉超
- 关键词:再生润滑油实车试验
- 基于实车试验大数据分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解析被引量:5
- 2023年
- 以某先进的串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逆向解析方法。基于功率流和能量分析,设计试验解析流程,通过实车试验,分别完成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测试及其性能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iulink平台及其Simscape模型库,开发了基于实车试验大数据的串并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仿真平台,通过仿真与实车试验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解析策略的正确性。
- 曾晓帆胡明辉徐磊
- 关键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车试验能量管理
- 货车运动惯性荷载特性实车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美国密歇根科技公司(MSC)货车车轮六分力传感器,采集不同道路线形、车型、载重和路面类型货车轮胎荷载实车试验数据,结合车辆动力学理论进行了典型货车运动惯性荷载特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惯性运动荷载的量级主要取决车辆质量、质量分布、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以及轮胎的组数和接地压强,道路线形起伏和平面转换会引起车辆加减速和复杂惯性运动模式。运动惯性荷载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为较大的均匀荷载,另一类为冲击性荷载;在3个方向荷载中,垂向方向上数值最大,纵向和横向水平方向上数值较小,垂向冲击系数可达4以上,远高于目前一般采用的冲击系数值。引起较大运动惯性荷载的敏感位置,一般分布在车速变化和行驶方向变化显著的转弯路段和坡底路段。长时间持续冲击一般由弯道侧倾运动引起;短时冲击是由于在竖曲线上的车辆制动或加减速引起的俯仰运动以及摇摆运动造成。考虑货车的运动惯性荷载作用效应对于货车重载交通路面结构与材料合理设计、桥梁结构弯道设计和车辆管理均十分必要。
- 胡昌斌林淼童生豪
- 关键词:道路工程重型货车
相关作者
- 梁习锋

- 作品数:340被引量:92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高速列车 轨道车辆 列车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 熊小慧

- 作品数:172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高速列车 列车 隧道 数值模拟 气动力
- 徐进

- 作品数:302被引量:768H指数:15
-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驾驶行为 交通安全 小客车 交通工程 山区公路
- 刘堂红

- 作品数:222被引量:54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高速列车 列车 隧道 微气压波 气动性能
- 郭应时

- 作品数:365被引量:1,039H指数:22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 研究主题:车辆 驾驶人 换道 车道 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