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4篇“ 学科组织“的相关文章
- 学科组织架构何以适应学科交叉需求:高校学部制改革的行动逻辑探究
- 2025年
- 近年来不少国内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正探索并逐步实施以学部制改革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创新。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学术场域的分化、多种力量的交织、学科文化的嵌入这三方面入手搭建学部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尽管不同高校学部制改革的宗旨原则、规划思路、功能定位、机构设置各异,但均表现出对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的高度一致的诉求,其行动逻辑体现为大学知识场域与社会场域的叠加耦合与互动、强化基层学术权力的内在诉求、学科文化演变下的调适性融合,由此提炼出我国高校学部制改革的行动路径。尽管学部制改革有助于打破原有学科组织的结构惰性和思维惯性,并在促进学科交流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要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跨学科合作,仍需要超越学部现有的框架与局限,以多元化的跨学科合作方式或组织模式作为有效补充。
- 吴业春梁佩雯
- 关键词:场域学科组织学术权力
- 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组织困境及其消解对策
- 2024年
- 面对学科组织的作用二重性,高校在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时既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又需要克服其带来的困境。从模式、资源与文化三个维度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组织困境主要表现为学科组织与专业教育相互强化、教育教学资源按照学科组织分割与配置、学科文化阻滞跨学科育人环境生成等方面。要消解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组织困境,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与现有学科组织的融合,高校需树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加强统筹与协调机制建设,优化学科组织的内部结构。
- 张晓报蒋雨君
- 关键词:跨学科人才培养学科组织消解高校
- 组织惰性超越:大学学科组织的风险透视与治理进路
- 2024年
- 学科组织化水平是决定学科治理效度的重要因素。但在组织惰性视角下,大学学科组织固有的身份、结构和资源惰性风险层见叠出,学科组织面临着发展定位模糊、结构设置静态偏向、资源汲取差异性加剧等梗阻。为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规避组织惰性风险,大学学科组织应秉持多维发展思路、遵循多重权力逻辑、坚持多元评价导向,持续推进治理进路,健全学科建设的“三重螺旋链条”,建构学科运行的“协同决策机制”,牵引学科发展的“预警清单建设”,激发学科组织内涵式发展的溢出效应,最终实现学科善治的愿景。
- 谢凌凌肖沅依
- 关键词:学科组织风险规避
- 大学跨学科组织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构建的启示
- 2024年
- 作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形式,大学跨学科组织对推动我国基础科学和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历程,发现大学跨学科组织是由外部现实问题需求和大学内部知识发展需要共同驱动的结果,其组织形式多样、人员构成多元化和动态性、组织结构弹性、兼具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大学跨学科组织的成功经验,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构建应厘清认识,制定跨专业组织战略规划;问题导向,发挥院校专业资源优势;变革组织,打造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加大资助,完善跨专业组织保障机制。
- 胥郁
- 关键词:大学跨学科组织
- 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学科化改造——对跨学科组织另类转型战略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跨学科组织的学科化改造现象是中国大学中一种独特的组织现象。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主义视角来看,作为案例组织的A大学某生态环境类跨学科组织之所以采取向地理学学科化方向改造的转型战略,是由于其在面对大学中的传统单一学科组织和跨学科组织两种组织群体的趋同压力时被迫选择与弱趋同压力的跨学科组织群趋异而与强趋同压力的传统单一学科组织群趋同的结果。这种趋同是由我国独特的学科规范合法性压力和文化-认知合法性压力所共同促成的,而讲求效率的考量,又使案例组织在向地质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传统学科回归和靠拢的可能性兼具的情况下,做出集中建设地理学一门学科的战略选择。这一学科化改造的过程,既可以看作是案例组织对我国大学以《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为本的治理格局的一种妥协,也可以看作是其一次迫不得已的战略突围。对大学跨学科组织另类转型战略的解读,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在常规的跨学科组织发展思路之外的其他可能性,并对这种中国式的另类可能性进行辩证的思考。
- 申超张帆
-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合法性机制制度主义
- 辐射型跨学科组织的结构和运行:基于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学院的案例分析
- 2024年
- 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学科管理方式和组织运行机制代表了当前大学一种新型辐射式跨学科组织模式。苏世民计算学院作为交叉共享的组织载体,处于学科系统的中心位置,辐射其余5个学院,推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与其他学科的协作教育、研究和创新。探析该学院的知识生产、行动者参与及组织建构,发现该组织知识生产秉持整合现有项目、开发跨领域新项目的发展理念;参与主体以教师双聘、学生联培的资源共享模式为特点;组织建构以辐射、贯通为原则,并与其他组织单元形成多个合作点。该结构提高了学院对外界需求的响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为我国高校创新学科组织形式、加强跨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思考方向。
- 陈锐
-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
- 斯坦福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特征及促进机制——基于18个独立跨学科组织的案例调查
- 2024年
- 在全球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中,斯坦福大学走在世界前沿并呈现出鲜明特征:服务顶层决策的组织职能、布局全球跨学科产研合作、跨学科协同育人新模式及数据驱动式跨学科科研质量评估等,构建了跨学科组织促进机制,包括战略推进机制、组织结构优化机制及资源整合机制等,对我国高校跨学科组织变革具有借鉴意义,启示我国高校树立科学的跨学科理论观,突出咨政服务职能,加强科研数字化治理、科研体制创新、研究范式变革并深化跨学科产研融合。
- 张惠
-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
- 以高校为主体的跨学科组织运行机制探讨
- 2024年
- 跨学科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对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受政策环境、文化价值、体制机制阻力的限制,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非常缓慢,存在运行机制不明晰、多主体协作和资源整合困难、跨学科组织制度滞后等问题。本文剖析了剖析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现状,查明我国当前跨学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跨学科组织的高效运行机制,为国内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创新管理及有效运行提出参照性建议。
- 李园利谢瑞士吕丽娜刘海峰
-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高校
- 跨学科组织中的学术共同体——以美国二战前后的三大跨学科组织为例
- 2024年
- 现代大学以追求知识进步的学术共同体为底色,学科在其中成为知识整合的形式并日趋发达;学科的专业化也限制了学者职业生涯,割裂了学者的身心,引出跨学科这一重新打造学术共同体的机制。本文考察了二战前后出现于美国大学的三个跨学科组织,它们都受到基金会的资助,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缔造出了不同的整合性社会科学。然而,三个组织诞生于不同的大学土壤,也构筑了不同的共同体理想。在三个跨学科组织中,学科边缘人和具有宽阔学术眼光与激情的年轻学者都是组织活力的来源,但与系科相比,跨学科组织的传承更加困难,这构成了跨学科组织不变的问题。
- 王利平张正涛
-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
- 跨学科组织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科研创新探索实践的深入推进,组织发展或组织变革对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对于高校的原始创新活动而言,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新知识的增长点,这就需要依靠能够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相应组织——跨学科组织来实现其创新目标。跨学科组织作为为了打破传统院系组织建制形成的学科壁垒,并由不同性质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以应对复杂性问题的新型学术组织,其在组织惯性、跨界搜索和知识溢出层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这构成跨学科组织驱动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而在实现机制层面,跨学科组织可以通过动态调整、目标重构以及协同网络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思考。
- 陈良雨
-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原始创新能力知识溢出
相关作者
- 宣勇

- 作品数:146被引量:1,655H指数:23
-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大学校长 学科 学科建设 校长管理
- 黄扬杰

- 作品数:19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创业教育 学科组织 创业力 学术 高校教师
- 王振维

- 作品数:120被引量:63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大学跨学科组织 核心竞争力 跨学科组织
- 邹晓东

- 作品数:109被引量:1,729H指数:2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工程教育 跨学科 跨学科研究 协同创新 高校
- 黄一岚

- 作品数:15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学科组织 大学学科组织 大学生就业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