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4篇“ 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文章
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2025年
目的构建并评估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基于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两种模型回代拟合效果,使用最优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结果1994—2023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χ2=50170.0,P<0.05),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24、12.389、3.519和3.966、27.651、5.258,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后验差比值C=0.079,小概率误差P=1,预测精确度为1级。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4—2030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0.05/10万、9.16/10万、8.34/10万、7.59/10万、6.91/10万、6.30/10万、5.73/10万。结论灰色预测模型对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有较好预测效果。经预测,云南省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能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控制目标。
赵珊高赛李堂春赵钟鸣吴亚婷郑敏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四川省2016年-2022年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的现况及死因,及时发现和掌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16年-2022年四川省孕产妇省级评审为因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的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年-2022年四川省孕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人数占评审死亡孕产妇总数的11.2%,心脏病死因专率为1.2/10万。6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构成中,其他心脏病(58.3%)占首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5.0%,产检小于5次者近半,可避免死亡51例(85.0%),主要归因于个人家属知识技能态度与资源(25.0%)和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51.0%)。结论间接产科原因占比升高,心脏病引起孕产妇死亡成为首要因素。究其原因为医疗机构早期识别不到位,救治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不足,健康宣教成为关键问题。应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严格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加大基层人员技能培训,强化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减少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邓佳欣何丹彭鸣明陈燕彬高岩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妊娠合并心脏病
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00%,其中1991—2005年APC为-3.71%,2005—2013年APC为-8.16%,2013—2021年APC为-4.05%。1991—2021年我国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3.9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2年APC为-5.17%,2002—2010年APC为0.70%,2010—2021年APC为-5.82%;1991—202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6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4年APC为-3.55%,2004—2011年APC为-11.26%,2011—2021年APC为-4.14%。孕产妇主要死亡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肝病。结论: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城市。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仍是产科主要死亡疾病,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苏燕燕神艳聂雷刘燕青甄娜王霞周超峰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2023年湖南省经过省级评审的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死因分布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4年14.86/10万下降至2023年的χ_(趋势)^(2)5.62/10万,下降幅度为62.18%(χ_(趋势)^(2)=51.312,P<0.001);死亡原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6.91%,直接产科原因占43.09%,χ_(趋势)^(2)直接产科原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χ_(趋势)^(2)=4.630,P=0.031)。排在前3位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23.09%)、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2.50%)和羊水栓塞(11.91%)。孕产妇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结论2014—202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和羊水栓塞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梁婷高洁陈小英吴颖岚郭婷婷陈霞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影响因素
谨防异位妊娠致孕产妇死亡
2024年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类急腹症,因检测手段的进步,患者大多可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但仍有因首发症状不典型和多样性,临床思维受限等因素而延误诊治,最终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情况发生。文章总结了异位妊娠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期加强临床对异位妊娠的重视及降低相关孕产妇病死率。
孙磊赵茵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异位妊娠
现阶段中国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及促进孕产妇健康和福祉是一项复杂的全球任务。2015年,全球通过制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来确保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虽然2030年将近,但距离实现全球MMR低于70/10万活产的目标仍遥遥无期:2020年全球MMR为223/10万活产;2016—2020年中亚和南亚等地区的31个国家MMR降低,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亚和东南亚以及北非等地区的133个国家MMR停滞,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7个国家MMR上升~([1])。
石慧峰陈晓燕赵扬玉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医疗服务质量
2013年至2022年迎泽区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本区孕产妇死亡死因及影响因素动态变化,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2022年迎泽区孕产妇死亡监测信息及评审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
张燕田月青宁仙玲解艳红
关键词:孕产妇影响因素
2017—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探索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方法措施,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相关数据、死亡个案和评审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孕产妇死亡19例,6年来死亡率分别为10.00/10万、9.48/10万、17.14/10万、9.30/10万、9.77/10万和0/10万,平均死亡率为9.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市十三五规划要求。其中,可避免死亡居多,死亡原因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死亡地点以妇幼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为主。造成死亡的“3个延误”主要为医疗处理延误(84.61%)、决定就诊延误(46.15%)和交通延误(7.69%)。导致死亡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市级医疗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84.61%)和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69.23%)。结论2017—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及三级综合医院的产科能力和多学科协作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高危识别能力、快速反应和救治能力,并进行分级诊疗,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丁志芬王丽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死因干预措施
海南省2003-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3-2022年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2023-2025年孕产妇死亡率进行预测,为降低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三级网络收集2003-2022年资料,采用卡方趋势检验(CMH)分析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采用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03-2022年共报告孕产妇活产数2 010 116例,孕产妇死亡46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3.03/10万;20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下降率为-4.13%,呈负增长。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25.74/10万(373/1 448 943)高于城市的16.04/10万(90/561 173),前10年城乡差距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后10年城乡差距明显,尤其是2017年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农村,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4,P<0.001);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年下降率分别为-5.0%和-3.71%,均呈负增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率低于城市。海南省及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波动性下降,不如国家下降趋势平稳。直接产科死因(230例)与间接产科死因(233例)死亡率分别为11.59/10万和11.44/10万。孕产妇死亡评审以可避免死亡为主(315例,68.03%);布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9.45/10万、8.17/10万和6.89/10万。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受农村孕产妇死亡影响较大,应重视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并针对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干预,采取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和提供危重孕产妇救治补助等措施以持续降低海南孕产妇死亡率。
黄翠敏吴桂花粘惠瑜窦倩如曹霞范霞林程冷眉刘燊樊利春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RNN、JPR及ARIMA 3种模型预测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Joinpoint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的应用价值,并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的MMR下降目标能否实现进行统计预测。方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农村MMR数据建立RNN、JPR及ARIMA模型,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比较3种模型的回代拟合效果,通过残差及相对误差比较3种模型对2020年中国农村MMR数据进行点预测的效果,利用优选模型对2021―2030年中国农村的MMR进行预测。结果2000―2020年中国农村的MMR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3种模型回代拟合效果由好到差排序为:RNN>JPR>ARIMA,RNN模型的MAE、MSE、RMSE均<0.02。3种模型的点预测效果由好到差排序为:RNN>JPR>ARIMA。最优的RNN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农村MMR预测值为18.02/10万,能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下降目标;2025及2030年中国农村MMR预测值分别为17.58/10万、17.27/10万,均不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下降目标。结论RNN模型预测效果优于JPR模型及ARIMA模型,JPR模型预测效果一般,ARIMA模型不太适合本数据的预测。
尹小兰何芯芯杜林李远盛张俊辉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相关作者

刘兴会
作品数:432被引量:5,998H指数:3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产后出血 子痫前期 妊娠 妊娠期 孕妇
杨柳
作品数:269被引量:929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孕产妇 儿童 孕产妇死亡 死亡率 新生儿
陈敦金
作品数:654被引量:4,092H指数:3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妊娠 胎盘植入 子痫前期 产后出血 妊娠合并
杨慧霞
作品数:1,145被引量:13,633H指数:6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梁娟
作品数:50被引量:1,620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孕产妇死亡率 发生率 孕产妇死亡 流行病学 围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