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8篇“ 婴儿痉挛症“的相关文章
- 婴儿痉挛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年龄特异性癫痫性脑病,且多为药物难治性,随着年龄增长容易转化为其他类型癫痫,多数患儿预后不佳,伴随神经发育障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氨己烯酸是目前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药物,但应用一线药物后患儿痉挛控制率、脑电图缓解率和复发率并不理想,急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复杂多样,针对病因学治疗方案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更有效地控制痉挛、改善预后、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婴儿痉挛症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婴儿痉挛症的治疗现状及一些尚未进入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兴疗法。
- 尤铭洋马福艳霍亮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癫痫综合征难治性癫痫
- 益肾平肝法治疗婴儿痉挛症15例回顾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辅助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确诊的IS病例,整理了28例资料完整的医案,对其中给予中药辅助治疗3个月以上的15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以方测证的方法,以平肝益肾、补肾息风为主要治则,所用处方包括泻青丸合导赤散、地黄饮子、肾风汤、百合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涤痰汤。均每2周进行复诊,病情稳定后每4周复诊,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稳定后可固定处方并长期服用2~3年。结果总有效率为73.33%(11/15),其中无发作者4例,75%≤发作减少<100%4例,50%≤发作减少<75%3例。15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初步证实了益肾平肝法对于IS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证据等级相对低,且没有固定的方药,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临床处方,有必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及平行对照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 马融张喜莲张喜莲陈汉江戎萍付乾芳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回顾性分析
- 氨己烯酸治疗婴儿痉挛症颅脑MRI异常表现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总结氨己烯酸(vigabatrin,VGB)治疗婴儿痉挛症过程中相关颅脑MRI异常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服VGB治疗并出现颅脑影像学改变的婴儿痉挛症患儿,分析其基线影像学特点及随访影像学特点。结果共收集3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年龄(10.34±0.86)个月。颅脑MRI表现:21例累及双侧丘脑、脑干(背侧)、苍白球、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分布;9例累及双侧海马,1例累及单侧海马,1例累及双侧壳核及尾状核头。各序列对病变的检出率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100.0%,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50.0%,T2WI序列46.9%,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25.0%,T1WI序列25.0%。经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与不典型VGB相关头颅MRI异常(vigabatrin-associated brain abnormalities on MRI,VABAM)的表现与性别、年龄、病因、VGB峰值剂量、MRI检查时VGB剂量、新发临床症状等多种临床因素无关,P值分别为0.888、0.924、0.955、0.360、0.058、0.636。10例患儿随访时1例原异常信号完全消失,5例减轻,1例变化不大,3例异常信号较前明显。发现MRI异常时,2例新出现锥体外系为主的症状,停药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颅脑MRI丘脑、脑干(背侧)、苍白球、小脑齿状核的对称性DWI异常信号可出现在VGB治疗婴儿痉挛症过程中,部分可累及海马,多为可逆性的。DWI对病变的检出率高。
- 符念霞宋建勋向超李晨曦段祺郭啸林矫秉轩边祥兵娄昕吕晋浩
- 关键词:氨己烯酸婴儿痉挛症磁共振成像
- 共情护理对婴儿痉挛症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
- 2025年
- 研究共情护理使用到婴儿痉挛症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初次开启患者纳入工作,并在2024年1月结束研究,这阶段中我院收治的痉挛症患儿共计选择80例进行研究,分组时运用随机数表法,研究组和对照组当中各含有40例患者。研究组全部接受共情护理,对照组全部接受常规护理,对护理期间的相关指标展开比较。结果 SAS焦虑自评量表用于焦虑评估,而SDS抑郁自评量表用于抑郁评估,P>0.05为两项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前得到的结论,P<0.05为护理后得到的结论,都是研究组指标低;研究组家长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估痉挛程度,可知护理前?P>0.05,护理后MAS评分研究组低,P<0.05;在护理前对比患者的生存质量,P>0.05,护理过后对比,PedsQL4.0评分研究组较高;Gessell量表分数,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言语、个人社交评分都是研究组稍高,P<0.05。结论 共情护理用于婴儿痉挛症患儿当中,可调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改善患儿的痉挛表现,使幼儿发育情况更加理想,在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运用。
- 欧窕平
- 关键词:共情护理婴儿痉挛症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满意度
- 婴儿痉挛症儿童脑网络特点及ACTH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IS)儿童脑网络特点及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IS并给予ACTH治疗的20例患儿(IS组)为研究对象。另纳入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脑电图数据,比较其脑网络属性并进行ACTH预后相关分析。结果Sigma频段下,IS组特征路径长度(CPL)低于对照组,全局效率(GE)高于对照组,传递性(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Pz电极中介中心性(BC)在alpha、sigma频段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Sigma频段下CPL越高、GE越低,ACTH短期疗效更好。结论IS患儿存在脑网络属性异常,CPL和GE可能成为评价IS患儿ACTH短期疗效的神经生物学标志物。
- 叶小飞胡盼盼杨阳张儒李强杨斌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脑电图促皮质素
- 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婴儿痉挛症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
- 2024年
- 讨论评价婴儿痉挛症患儿及家属护理工作中采取互联网、延续护理联合方案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干预,以此为基础,实验组再行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比较患儿身体发育情况、婴儿痉挛症改善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身体发育情况评估分值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婴儿痉挛症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出院2月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小(P<0.05);二组家属心理状态评价数据比较,对照组比实验组高(P<0.05);二组总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 婴儿痉挛症患儿实施互联网+延续护理方案可以促进患儿身体发育,在促进病情改善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改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有积极正面影响。
- 邓秋芬覃丽莉黄艳颖李夏梅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心理状态延续护理互联网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期间的专项护理分析
- 2024年
- 分析专项护理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期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120例采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婴儿痉挛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项护理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婴儿痉挛症期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袁惠丹
-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婴儿痉挛症专项护理
- 早期护理对婴儿痉挛症患儿认知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早期护理对婴儿痉挛症(IS)患儿认知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01月-2024年05月收治的IS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患儿认知功能、生长发育情况、患儿家属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P<0.05);观察组患儿Gesell量表各维度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评分均显著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评分均显著高(P<0.05)。结论 运用早期护理方式为IS患儿提供服务,可加速患儿认知功能改善,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运用。
- 覃丽莉韦巧欢
- 关键词:早期护理婴儿痉挛症生长发育
- 氨己烯酸治疗婴儿痉挛症(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氨己烯酸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例经氨己烯酸治疗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病例1,男性,11月龄+26d入院。患儿7月龄时出现痉挛发作,脑电图示高峰失律,头颅MRI正常,诊断婴儿痉挛症后,予托吡酯及硝西泮控制不佳,加用氨己烯酸后随访1个月未再发作。病例2,男性,10月龄^(+19d)。3月龄时出现局灶性癫癎发作,予拉考沙胺、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治疗后局灶性发作减少,出现痉挛发作,脑电图示高峰失律,头颅CT、MRI及基因检测证实结节性硬化症,诊断婴儿痉挛症及结节性硬化症,予托吡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及生酮饮食后疗效欠佳,加用氨己烯酸后随访2个月发作明显减少。结论婴儿痉挛症是一种难治性癫癎性脑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氨己烯酸为一线治疗方案,氨己烯酸对婴儿痉挛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 徐欢汤继宏张兵兵肖潇武银银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氨己烯酸结节性硬化症
- 甲强龙冲击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探究分析甲强龙冲击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2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为观察对象,进行分组治疗,以数字排序的奇、偶性分为对照、观察2组,两组各6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所在的奇数排序的60例患儿均实施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所在的偶数排序的60例患儿均实施苯巴比妥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和安全性(不良反应率、复发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1)两组患儿都取得了相应治疗成效,就就总体效果来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6.67%VS85.00%),结果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和在治疗后的随访中,都发现观察和对照2组患儿中有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的案例,但总体而言,观察组的预后相对较好,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率均更低,2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统计结果表现为P<0.05;(3)通过BI指数评分结果来看,治疗后观察和对照2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得以提高,但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分更高,2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统计结果表现为P<0.05。结论 甲强龙冲击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儿后期生活质量,改变其因肌阵挛等症状带给患儿的不良后果,是一种切实有效且安全性也具有保障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张庸赵春阳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甲强龙临床疗效安全性
相关作者
- 邹丽萍

- 作品数:457被引量:1,38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儿痉挛症 癫痫 结节性硬化症 痉挛
- 钟建民

- 作品数:234被引量:62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痉挛症 儿童 泼尼松 癫痫 文献复习
- 易招师

- 作品数:109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痉挛症 泼尼松 泼尼松治疗 患儿 复发
- 查剑

- 作品数:96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痉挛症 泼尼松 泼尼松治疗 文献复习 生酮饮食
- 吴华平

- 作品数:113被引量:23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痉挛症 泼尼松 儿童 病毒性脑炎 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