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3篇“ 头颈部血管“的相关文章
计算流体力学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头颈部血管性病变是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病理进程与血流动力学异常密切关联。计算流体力学(CFD)通过构建病人特异性三维血管模型,可量化分析血管几何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可用于了解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和颅内动脉瘤的病理机制,并在预测病变进展、制定治疗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CFD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丁静任博郭瑜夏爽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
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手术治疗专家共识
2024年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脉管源性疾病,随着对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大量患者在微创或无创情况下得以改善或治愈疾病,但在特定情况下,手术依然是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综合序列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然而,针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如何选择和应用手术诊疗技术,学术界尚未形成规范和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国内同行对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治疗水平,规范和统一手术治疗策略,本文汇集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相关专家的讨论意见,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最新成果与诊治经验,从头颈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及策略、术后护理及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随访及社会心理支持等方面,制定此专家共识,以帮助和指导相关专业的医师开展规范化手术治疗。
王延安秦中平郑家伟李春洁刘少华杨耀武陈刚陈伟良刘学键杜仲张雷王业飞王德明苏立新谢峰董长宪郭磊李凯顾松何悦张志愿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瘤脉管畸形手术治疗
一种移动式心脏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头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心脏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头架,包括底座(1)、头托(2)、手臂支架(3)、前连接杆(4)、后连接杆(5),头托(2)放置于底座(1)上,其中间部位设有凹槽,手臂支架(3)也设有凹槽,两个手臂支架(...
韩林梅李依蔓陶诗沁杨浩铃
头颈联合CTA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2024年
探索头颈联合CTA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01-2022.12我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联合CTA血管成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的方式的检出结果及其准确度、特异度与敏感度,并对诊断后患者的血管狭窄性病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准确度为98.00%,诊断准确度较高,能帮助患者更快诊断。检查后,所有患者的特异度为60.00%(3/5),敏感度为98.64%(291/295)。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检查中,DSA检查与CTA检查的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运用头颈联合CTA血管成像,能更为准确地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疑似患者的情况,该项检查方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并且能较好地检查出患者的血管狭窄性病变情况,是一种较为优质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董安有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头颈部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头颈部血管疾病的疾病类型众多,病情复杂并且病情表现各异。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需要获得确切的诊断结果,而影像检查是得出病变情况的主要手段。常规CT检查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却很难对头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引起的血管性病变准确判定,此外常规的CT检查方式也对于头颈部血管走形、血管畸形以及血管狭窄显示不理想,对于疾病的治疗不利。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可快速评估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检查方式,该方式能够清晰显示全身各脏器血管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对于疾病的判定有重要帮助。本文总结CTA与头颈部血管解剖关系,同时对头颈部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做一综述。
刘思萍
关键词:头颈部CT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化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两组分别进行头颈部CTA成像,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客观评分,并对两组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大部分都能满足诊断,头颈部较大血管能清楚显示,但B组脑血管边缘分支显示更清楚,脑静脉污染较少,因此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左大脑中动脉M1段、左大脑后动脉P1段、左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分,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大脑中动脉M1段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剂使用量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较常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更能获得稳定、优良的图像质量,同时对比剂用量显著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左开荣陈力代红李伦成李政雄周艺
关键词:图像质量
头颈CTA在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在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比较头颈CTA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分析ASPECT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头颈CTA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47,P<0.05)。预后不良组ASPECT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SPECT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截断值分别为0.902、3分。结论:采用头颈CTA能够较好评估脑梗死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并预测预后。
颜慧慧卞鹏宇
关键词:头颈CT血管成像脑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预后
CT血管减影技术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研究分析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诊断中CT血管减影技术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有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指征患者72例,采用常规CT、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做疾病检查,诊断作用、应用价值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病变总检出率以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具有较高检出率(P<0.05)。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类型统计,单一病灶者占比高于多发病灶者,不同检查技术检验结构具有差异性(P<0.05)。病灶病变性质比对,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较常规CT病灶病变性质检验结果存差异性(P<0.05),临床确诊结果为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病变诊断金标准,比对后可见,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技术具备较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P<0.05)。结论 检验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CT血管减影技术实施检验,能够对患者患病情况做到检出及有效诊断。
于宝龙
128排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128排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通称CTA)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128排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DSA)检查。通过对比分析CTA与DSA的检查结果的差异,从而证实CTA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基于DSA的诊断数据,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情况方面,CTA与DSA之间的符合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DSA发现397段颈动脉狭窄,狭窄率为45.95%,相比较之下,CTA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95%(734/864);对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的情形,方法 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亦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一致性。采用CTA诊断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灵敏度达92.00%(138/150),特异性为83.33%(125/150)。结论 CTA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效果明显,可指导临床诊治,值得临床推广。
罗舒纹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狭窄
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行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118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对比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注射50 mL碘海醇注射液)66例与对照组(注射70 mL碘海醇注射液)52例。两组均给予CT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显影CT值、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图像质量评分,以及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对比剂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对比剂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66),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无明显差异,且可减少对比剂残留、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巧润
关键词:低剂量对比剂多排CT头颈部血管病变

相关作者

石小田
作品数:149被引量:378H指数:12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铸型标本 血管铸型标本 制作方法 三维重建 血管铸型
孙胜禄
作品数:42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LAVA MR 64排螺旋CT MRI诊断
范新东
作品数:213被引量:87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动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静脉畸形 栓塞 栓塞治疗
王兴海
作品数:191被引量:91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铸型标本 解剖学 标本 血管铸型标本 血管
包雪平
作品数:55被引量:186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管电压 MR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