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篇“ 大动脉转换术“的相关文章
- 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DORV)大动脉转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经手术证实为DORV,并行大动脉转换术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将手术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0例患儿中,超声术前诊断DORV者155例(96.9%),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部位与手术相符者127例(79.3%)。术后补片残余分流者17例;术后超声提示左、右肺动脉流速情况85例(53.1%),其中右肺动脉狭窄29例,左肺动脉狭窄21例。新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加重者114例,新肺动脉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加重者20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于术前准确诊断DORV及其室间隔缺损部位;术后准确评估半月瓣反流程度、补片残余分流及吻合口残余梗阻的情况,但对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检出较为困难。
- 沈蓉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国珍吴兰平洪雯静张玉奇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换术
- 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7例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采用大动脉转换术(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27例,其中〈2周11例,〈4周8例,〈6个月4例,〈1岁3例,〉1岁1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D—TGA/IVS)19例,其中快速二期4例。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8例。所有患者均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ASO。结果全组死亡5例,病死率18.5%。其中TGA/IVS15例,死亡2例,1例为肺出血,1例为重度黄疸、肝功能衰竭。TGA/IVS快速二期4例,无死亡。TGA/VSD 8例,死亡3例,2例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例死于出血。22例随访3~56个月,心功能均正常,残余主动脉轻度梗阻1例,肺动脉轻度梗阻3例。结论大动脉转换术治疗TGA效果良好。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冠状动脉的完美转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彭帮田王平凡谌启辉刘志永
- 关键词:大动脉错位大动脉转换术冠状动脉畸形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 2009年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该病预后凶险,尤其是室间隔完整型的D—TGA,出生后常因严重缺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早期夭折,出生后第1年存活率仅10%,唯有尽早手术治疗方能治愈。
- 张蓟
-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转换术
- 应用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 2007年
- 目的探讨Switch术(大动脉转换术)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应用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7例。手术平均年龄(3.14±4.56)个月,体重(4.12±9.45)kg。结果手术死亡1例,其余随访2月-3年,胸片,心脏超均提示心脏能状况良好。1例患儿主肺动脉吻合口压差35mmHg。结论大动脉转换术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保持肺动脉吻合的低张力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谌启辉王平凡彭邦田刘志永李永武白希玲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大动脉转换术的回顾
- 大动脉转换术(Switch 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纠治,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该方法不但纠治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缺(Taussig-Bing)的,同时还开展了双 Switch 手...
- 徐志伟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严勤苏肇伉丁文祥
- 关键词:大动脉转换术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 大动脉转换术113例的手术结果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伞性大动脉错位113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TGA/IVS)60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错位(TGA/VSD)53例。患儿体重最轻2.3 kg,年龄最小出生后6 h。在深低温停循环和低流量下行大动脉转换术。结果手术总死亡率9.7%,其中 TGA/IVS 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8.3%,TGA/VSD 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11.3%。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围手术期以及体外循环转流技术的提高,其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从早期的手术死亡率16.6%降至目前的5.6%。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导致大动脉转换术死亡的关键,TGA/VSD 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 TGA/IVS 要高。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并不影响手术成功率。左心室与有心室压力比例<0.6时,不能行大动脉转换术,否则术后将出现严重左心室低心排。
- 徐志伟刘锦纷张海波郑景浩严勤仇黎生王顺明苏肇伉丁文祥
-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大动脉转换术冠状动脉
-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儿行大动脉转换术的术后监护被引量:5
- 2006年
- 姚建爱陈秋丽鲍赛君
-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大动脉转换术术后监护患儿冠状动脉移植早期救治
- 107例大动脉转换术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和治疗结果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107例大动脉转换术的冠状动脉解剖分类和手术结果,以进一步提高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隔完整型(TGA/IVS)44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TGA/VSD)38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Taussig-Bing)25例,其中冠状动脉畸形28例,占全组28%。结果大动脉转换术107例中死亡17例,总病死率15.88%。其中TGA/IVS组死亡4例,病死率9.02%;TGA/ VSD组死亡8例,病死率21.05%;Taussig-Bing组死亡5例,病死率20.00%。90例术后随访6个月-4 年,VSD残余漏3例,2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自愈,1例同时伴右室流出道梗阻,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肺动脉瓣上狭窄2例尚在随访中。其余病儿活动良好,无任何心肌缺血表现。结论冠状动脉畸形的变异很多,分型比较困难,Leiden方法简单,易掌握。Taussig-Bing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高,TGA/VSD的冠状动脉畸形达40%左右,进行Switch手术时应注意。
- 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右室双出口冠状血管畸形冠状动脉畸形大动脉转换术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转换术的麻醉处理
- 2004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转换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33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转换术的资料,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后经鼻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监测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电,氧饱和度,呼吸气二氧化碳,饱温和血液气体分析。结果:30例恢复良好3例术后死于冠脉供血不足和低心排等症,无1例发生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此类病人的麻醉处理应注意避免心肌抑制。维持循环稳定,加强术中监测并及时对症处理。
- 陈锡明白洁周泓QinLiuJian-weiZhangYuChen
-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大动脉转换术麻醉处理经鼻气管内插管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抑制
- 大动脉转换术在大动脉侧侧位先心病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大动脉转换术在侧侧位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以及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缺(Taussig-Bing)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应用Switch手术方法纠治大动脉侧侧位型TGA或Taussig-Bing 10例,平均年龄(3.58±4.34)月,平均体重(4.48±1.73)kg。结果 手术死亡2例,其余随访3月~2年,胸片、心脏超声均提示心脏功能状况良。1例Taussig-Bing患儿主肺动脉吻合端压差30mmHg,主动脉瓣轻-中度返流;2例Taussig-Bing患儿随访中发现轻度主动脉瓣返流。结论 大动脉转换术在侧侧位TGA以及Taussig—Bing中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保持肺动脉吻合的低张力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徐志伟丁文祥苏肇伉陈玲史珍英朱德明
- 关键词:大动脉转换术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冠状动脉移植
相关作者
- 徐志伟

- 作品数:456被引量:1,5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室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婴幼儿
- 丁文祥

- 作品数:388被引量:1,64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室间隔缺损
- 苏肇伉

- 作品数:512被引量:2,06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 朱德明

- 作品数:174被引量:76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婴幼儿 脑保护
- 史珍英

- 作品数:111被引量:61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术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