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1篇“ 大分割放疗“的相关文章
- 大分割放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常规分割放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和观察组(n=38,大分割放疗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的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唐秋燕查亚云欧阳俊石大友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后斯鲁利单抗巩固治疗
- 2025年
- 研究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ocalized-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LS-SCLC)实施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模式、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后斯鲁利单抗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33例实施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观察组33例则以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后斯鲁利单抗巩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均具备优势,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1、FEV1/FVC、FVC指标数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化疗同步大分割放疗后斯鲁利单抗巩固治疗,可使局限期小细胞癌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并且有利于减轻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 丁典牛广宇
- 关键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化疗
- 一种结直肠癌大分割放疗抵抗复发细胞株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直肠癌大分割放疗抵抗复发细胞株及应用,涉及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该结直肠癌大分割放疗抵抗复发细胞株于2025年1月2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
- 文维韬陈大卫张晓冬王娟孙奉鑫林玉涵
- 大分割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
-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规分割作为最常用的放疗模式,存在治疗总次数多、治疗周期长等缺点。随着放疗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大分割放疗已成为乳腺癌、宫颈癌等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大分割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得到充分证实。本文对大分割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霍晓鹏林宇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十次大分割放疗的Ⅱ期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区域淋巴结36.5 Gy/10次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纳入85例局部区域进展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胸壁±锁骨上区接受36.5 Gy/10次的大分割放疗。研究主要终点为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次要终点为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患者中位随访98(94.0~109.0)个月。放疗相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皮肤、肺1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9%、40%;皮肤、肺、上肢水肿和心脏1级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29.4%、21.2%和2.4%。仅1例患者(1.2%)发生了2级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85例患者中1例出现区域复发(锁上淋巴结),6例远处转移,6例死于乳腺癌。患者9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7.7%、91.8%和92.8%。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6.5 Gy/10次大分割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有必要开展Ⅲ期研究以验证其临床疗效。
- 蒋华勇赵大伟罗燕容孟玲玲孟玲玲戴相昆马林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
- 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大分割放疗的剂量学分析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大分割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放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该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MAT组(n=41)与IMRT组(n=42)。VMAT组采用VMAT大分割放疗,单次分割剂量2.9 Gy/次,放疗总剂量43.5 Gy/15次;IMRT组采用IMRT常规分割放疗,单次分割剂量2.0 Gy/次,放疗总剂量50.0 Gy/25次。比较两组计划靶区V 95、V 110、适形指数、均匀指数、治疗时间,以及患侧肺V 5、V 20、V 30、平均剂量(D mean),肱骨头D mean和心脏V 30、D mean。同时比较两组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无病生存及急性、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与IMRT组比较,VMAT组V 95更高,V 110、均匀指数更低,治疗时间更短,患侧肺V 5、D mean及患侧肱骨头D mean更低,患侧肺V 30更高,左侧乳腺癌的心脏V 30更低,右侧乳腺癌的心脏D mean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全部生存,无局部复发,两组远处转移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Ⅰ~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和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Ⅰ~Ⅱ级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Ⅱ级以上急、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大分割放疗有效、安全。
- 庄雅靖王宁郭燕陶廖平燕刘晓东孙海涛陆源远刘祥辰黄国森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常规分割放疗剂量学
-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比较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HyRt)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pTis-T2N0M0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术后采用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分割放疗组(n=41)与常规分割放疗组(n=42)。分析两组危及器官受量、治疗疗效、治疗失败模式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根据NCI CTC AE 3.0标准评估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乳腺/皮肤纤维化、肺纤维化等。结果最终纳入83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4(26~6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P=0.443)、TNM分期(P=0.335)、分子分型(P=0.333)、分化程度(P=0.617)、病理类型(P=0.127)等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比较,大分割放疗组患者的患侧肺V5(25.6%vs.33.8%,P=0.015)、患侧肺V20(13.3%vs.17.2%,P=0.042)及患侧肺平均照射剂量(MLD;7.4 Gy vs.10.4 Gy,P=0.020)均明显降低。本组仅3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未观察到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无明显差异(94.4%vs.85.2%,P=0.818)。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比较,大分割放疗组≥Ⅱ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4%vs.21.4%,P=0.015);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Ⅰ级乳腺/皮肤纤维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9.5%vs.14.3%,P=0.570),两组均未观察到≥Ⅲ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全乳常规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照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行HyRt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的放射治疗模式。
- 姚得顺孙志国黄昱霖翟红芳蔡海峰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大分割放疗常规分割放疗
- 大分割放疗联合EP化疗治疗LS-SCLC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联合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LS-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超分割放疗+EP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分割放疗+E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8.00%(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且观察组CD3^(+)(66.21±4.06)%、CD4^(+)(43.10±3.09)%、CD4^(+)/CD8^(+)(1.72±0.19)及NK细胞(15.12±2.74)%高于对照组的(62.18±3.62)%、(39.16±2.99)%、(1.32±0.24)、(12.07±2.17)%;CD8^(+)均降低,且观察组CD8^(+)(21.09±2.75)%低于对照组的(24.72±2.65)%(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12.98±2.19)个月、总生存时间(20.19±3.2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8.27±1.98)、(14.29±2.91)个月,2年生存率68.00%高于对照组的42.00%(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00%略低于对照组的32.00%,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EP化疗治疗LS-SCL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张凤琰梁风范陆相前
- 关键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大分割放疗依托泊苷生存期
- 大分割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HFRT)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序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肿瘤的效果。方法对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难治性实体瘤患者行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四联治疗:每21 d接受1次HFRT(5~8 Gy×2~3 f),至少2个周期;从放疗开始第1~7天接受200μg的GM-CSF,从第8~14天接受200万IU的IL-2。在HFRT完成后1周内,使用PD-1/PD-L1抑制剂进行治疗。重复上述治疗策略。GM-CSF和IL-2治疗6个周期,后续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直到疾病进展(PD)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对客观缓解率(ORR)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1月9日—2023年6月15日,共有40例患者入选,随访时间2.8~3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9个月,其中39例患者(97.5%)完成了至少1次非放射治疗靶区内的肿瘤部位评估。97.5%患者为癌症,2.5%为软组织肉瘤,20.0%在基线检查时曾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ORR为30.8%,疾病控制率(DCR)为71.8%;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ORR为28.6%,DCR为57.1%;结直肠癌的ORR为14.3%,DCR为71.4%;胃癌的ORR为16.7%,DCR为66.7%;28例患者(70.0%)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4例患者(10%)发生≥3级TRAE,最常见的TRAE是乏力、发热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HF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序贯GM-CSF和IL-2的治疗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耐受性良好,毒性可接受,可能为晚期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的挽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刘佳王坚顾小伟蔡依玲何佳孙玲娣于波舒忠琴沙莎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4年
- 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选取100例于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行改良根治术后观察组采取大分割放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割放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皮肤反应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移率高于观察组,2年生存率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分割放疗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疗效显著,也能有效抑制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 许瑞敏
- 关键词:大分割放疗常规分割放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关作者
- 李晔雄

- 作品数:387被引量:2,080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预后 乳腺肿瘤 直肠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
- 马家宝

- 作品数:33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大分割放疗 保乳术后 前列腺癌 同步加量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 王捷

- 作品数:127被引量:31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鼻咽癌 放疗 保乳术后 食管癌
- 王小虎

- 作品数:328被引量:1,05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放射疗法 食管癌 放疗 乳腺癌
- 王淑莲

- 作品数:207被引量:81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乳腺癌 乳腺肿瘤 卡培他滨 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