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4篇“ 大兴安岭北部“的相关文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降水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识别
2025年
为了探究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水循环及其水汽来源,本研究基于2022年6月—2024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集的降水样品,运用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析当地降水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探讨了不同季节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同位素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暖季富集、冷季贫化;局地降水线的斜率(7.82)低于全球,渐伐林降水线的斜率(6.57)低于原始林(7.39),表明渐伐林区降水受二次蒸馏效应的影响较强。研究期及冷季降水温度效应显著,相关系数为0.85和0.94,而降水量效应在研究期间并不显著。暖季水汽主要源于西风水汽(48.9%)和陆地蒸发水汽(31.9%),冷季则以西风水汽(66.9%)和北冰洋水汽(42.9%)为主;暖季的潜在蒸发源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冷季则集中在西北部北部
吕晨歌贾德彬郝玉胜尚紫琴郭少峰郭少峰
关键词:水汽来源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主要交通基础工程冻融灾害考察研究进展(Ⅰ):融沉灾害
2025年
作为东北多年冻土典型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大兴安岭山区多年冻土广泛快速退化,并导致了冻融灾害的频发。为系统地掌握该区工程融沉灾害分布及冻土退化情况,我们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浅层测温(0~2 m)和无人机航测等方法于2023年8—9月开展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融沉灾害调查。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下融沉长度和融沉量最且以路基融沉(包含路基倾斜和波浪路面)为主;混凝土路面以长深纵裂为主,而林区铁路和中俄原油管道(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s,CRCOPs)以管基和施工运营作业带(right-of-way,或ROW)融沉和热喀斯特为主。融沉灾害地理分异特征明显:融沉灾害多发现于地势平坦且冻土保存条件较好的位置,融沉灾害的年平均地温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且破坏长度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阳坡的融沉灾害平均破坏长度于阴坡破坏长度。低纬度的融沉灾害平均破坏长度于高纬度破坏长度。年平均地温较低的草甸土和森林土的融沉灾害平均破坏长度于年平均地温较高的暗棕壤融沉灾害的破坏长度。融沉灾害对交通工程设施地基基础的安全运营造成了威胁:CRCOPs I和II线(漠河-庆段)对多年冻土的热影响范围在水平方向于伴行公路(如G111部分路段)的相应范围,垂直(深度)方向两者热影响范围相似。初步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施工运行以及局部微地形地貌(如阴阳坡和坡脚积水积雪)分异是融沉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野外实践表明,探针式数字温度仪是开展浅层地温测量的实用工具,具有测量快速、操作便捷、经济高效等显著优势。但是,本次调查研究存在着覆盖范围、冻融灾害类型不够全面和相关监测内容不够细致全面、时间序列较短等问题。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冻融灾害的监测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王文辉车富强金会军李善珍唐建军李向龙翟金榜张泽黄帅薛广垠陈思宇王永平肖子旺肖子旺杨雪杨雪陈敦李国玉李安原
关键词:冻土退化
大兴安岭北部林下苔藓层穿透雨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5年
苔藓在森林水源涵养、养分固定和水质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苔藓对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选取泥炭藓和赤茎藓为研究对象,对2023年6—9月生长季2种苔藓层穿透雨水化学特征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藓的最持水量、最持水率和厚度均显著于赤茎藓(P<0.01);2种苔藓穿透雨各离子质量浓度存在差异,泥炭藓淋溶作用最显著的为K^(+),截留作用最显著的为F-,经过泥炭藓层后相较于林冠层穿透雨K^(+)质量浓度提高241%,F-质量浓度降低51.6%,经过泥炭藓层后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提高71.7%,非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降低19.9%。赤茎藓淋溶作用最显著的是PO_(4)^(3-),截留作用最显著的为Ca^(2+),经过赤茎藓层后相较于林冠层穿透雨PO_(4)^(3-)质量浓度提高147.7%,Ca^(2+)质量浓度降低5.2%,经过赤茎藓层后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提高10.2%,非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降低62.6%;苔藓层穿透雨离子淋溶质量浓度受pH、温度和林冠层穿透雨离子质量浓度的影响,其中除Fe^(3+)、Cl^(-)外的其余离子均与林冠层穿透雨中离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性。研究表明林冠层穿透雨在经过苔藓层后水中各离子质量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会对森林土壤化学含量产生影响,结果可为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水文和水化学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王鑫涛樊笑荧张锦豪蔡玉山段亮亮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水化学阴离子阳离子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现状及变化特征
2025年
冻土作为冰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存在分布及水热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纬度、海拔等,局地因素如植被类型、积雪、土壤水分等也在很程度上影响冻土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欧亚陆多年冻土南缘的兴安-贝加尔型多年冻土,其发育、保存和分布等状态特征与局地因素密不可分。本文结合40多个钻孔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得出目前大兴安岭多年冻土温度和厚度总体上受纬度影响,由南往北随年平均气温降低,冻土温度由0℃降到-2.83℃,但局地因素的影响可使地温最低达-3.6℃;厚度范围为29~130 m,其中地温低、厚度的多年冻土主要发育在谷底的塔头灌丛湿地区域。满归、根河、伊图里河、新林等地的监测数据表明,自2009年开始,部分钻孔温度显示该区活动层减薄,浅层多年冻土地温降低,融区最冻结深度加深,而深层多年冻土却呈升温趋势,零地温变化率位置则各不相同,推测这种情况与全球变暖间隙以及植被、积雪和人类活动等局地因素有关。本研究对理解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地温变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应对冻土退化带来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常晓丽肖苓海金会军李晓英何瑞霞余田霞
关键词:冻土退化冻土温度
大兴安岭北部根河流域多年冻土分布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2025年
我国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位于环北极多年冻土分布区的南缘,连续性较差,对地形地貌和地表覆被条件变化极为敏感,其分布和特征的空间异质性较高。对东北多年冻土分布规律认识的不足,极限制了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区域气候、生态和水文及工程建设等影响的评估和预估。本文以大兴安岭北部的根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和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多年冻土的分布规律。调查数据主要来自2023年开展的20个钻孔的编目及测温记录,钻探工作沿根河下游至上游布设的6个调查剖面开展,覆盖了流域内主要植被和地貌类型。结果显示,根河流域草地农田区的多年冻土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低洼潮湿地区,区域内道路具有明显冻融起伏现象;森林区的多年冻土分布较为广泛但并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受地形影响极:山间低洼地区多年冻土发育较好,而在向阳的陡坡、根河干流河床以及自然干涸的沼泽湿地内均未发现多年冻土。研究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而已有的东北多年冻土分布图很程度上高估了多年冻土的实际面积;未来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制图工作需综合考虑植被类型、地形和河流等局地因子对多年冻土分布的综合影响。
张煜赵林邹德富胡国杰肖敏轩刘广岳杜二计肖瑶王翀刘世博刘亚东汪凌霄汪远伟李智斌张钰鑫赵建婷王逸玮储晓煜兀艺凡焦雪玲
关键词:冻土分布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林下植被白桦次生林土壤氮磷有效性
2025年
为了解植物群落组成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科学评价寒温带森林土壤养分供给水平。以大兴安岭寒温带白桦(B.platyphalla)林3种林下植被组成(兴安杜鹃-白桦(Rhododendron dauricum-Betula platyphalla)林、草类-白桦(Herba-Betula platyphalla)林、杜香-白桦(Ledum palustre-Betula platyphall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推进树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白桦林不同林下植被组成和不同土层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有效磷(AP)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10月份,0~20 cm土层,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分别为4.14~21.66 mg·kg^(-1)、3.08~5.49 mg·kg^(-1),在8—9月份,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无机氮素中,NH_(4)^(+)-N比例为69%。5—10月份,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7.57~55.21 mg·kg^(-1),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在7、8月较低;草类-白桦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兴安杜鹃-白桦林(P<0.05)。林下植被对白桦林土壤氮磷有效性有影响显著(P<0.05),草类-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较高,兴安杜鹃-白桦林土壤磷有效性较高,杜香-白桦林土壤有效氮磷质量分数均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含水率(SWC)和可溶性有机氮(SON)是影响3种林下植被白桦林土壤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酸碱度(pH)是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林下植被通过影响土壤pH值,间接影响土壤磷有效性;NH_(4)^(+)-N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NO_(3)^(-)-N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张明爽蔡体久满秀玲高明磊赵欢
关键词:白桦次生林林下植被无机氮速效磷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车辆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车辆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森林火灾数据;步骤2: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步骤3:以达到消防车救援时间最短为目标,根据步骤(2)确定的约束条件,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张捷任世豪
1974—2020年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积雪变化及其与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
2024年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5个气象站1974—2020年逐日气温、地面温度、积雪深度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积雪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积雪物候变化及积雪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积雪深度年内变化呈单峰型,积雪深度最出现在2月,平均17.9 cm,年积雪日数为161.5 d,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最月份不重合。年均积雪深度为10.6 cm,最积雪深度平均为22.6 cm,近47 a年均积雪深度呈弱的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终日显著提前,使得积雪持续日数明显缩短。研究区年均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呈较好的正相关,年最积雪深度和冷季地面−雪面温差亦呈较好的正相关,积雪深度越其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年均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4211℃,年最积雪深度每增加1 cm,地面−雪面温差升高0.2889℃,年均积雪深度对冷季地面−雪面温差的影响更
宝乐尔其木格张秋良郝帅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
大兴安岭北部十五里桥地区磁场特征及成矿预测
2024年
十五里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前陆盆地东南部,属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直接获取地质信息难度。在1∶5万磁法数据综合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化探等信息,建立区域成矿预测模型、圈定成矿预测区,为十五里桥地区找矿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小比例尺物探信息。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五里桥地区各类地质单元磁场区分明显,火山岩地层表现为高磁化率、高剩余磁场强度,早白垩世侵入岩次之,沉积岩地层表现为低磁化率、低剩余磁场强度;高磁异常梯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沉积岩区磁异常值为20~80 nT,火山岩区磁异常值为120~180 nT;圈定Ⅱ级成矿预测区3处,Ⅲ级成矿预测区5处。其中,Ⅱ级成矿预测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综合信息强度高,找矿潜力较
杨亮邰振华孙桐商宇航李向文
关键词:磁场特征找矿潜力成矿预测大兴安岭北部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乔木树种叶片-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典型森林群落主要乔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叶片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乔木叶片C∶N范围为25.66~47.92,C∶P范围为323.83~603.86,N∶P为10.21~20.59,兴安落叶松叶片C∶P和N∶P均最低,樟子松叶片C∶N和C∶P均最高,白桦C∶N最低,山杨N∶P最高;4种乔木叶片C∶N和C∶P都高于全球植物平均水平,表明这些乔木叶片具有较高的N、P利用效率,同时山杨叶片N∶P>20,其生长主要受P素限制;不同的群落土壤C∶N为13.89~18.46,C∶P为35.43~77.19,N∶P为1.96~5.26,山杨林C∶P和N∶P均为最高,而C∶N最低。白桦林C∶N最高,N∶P最低。樟子松林C∶P最低。冗余分析结果显示,4种乔木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对乔木固碳及氮磷吸收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我国寒温带4种乔木具有较高的N、P利用效率,但山杨生长受到P的限制,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显著相关。
景继鑫陈灿阳满秀玲韩昭郅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土壤叶片

相关作者

满秀玲
作品数:135被引量:1,11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兴安岭北部 寒温带 白桦次生林 兴安落叶松 土壤
武广
作品数:143被引量:1,37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规律 大兴安岭南段 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
蔡体久
作品数:221被引量:1,88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穿透雨 林冠截留 植被恢复 积雪 大兴安岭北部
刘军
作品数:79被引量:76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大兴安岭北部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年代学
李晓波
作品数:51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热河生物群 早白垩世 大兴安岭北部 地层序列 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