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97篇“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文章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征与基因同源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三明市第一医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特征与同源性。方法收集三明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检测到的MDR-AB。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3株M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MDR-AB感染者以男性、老年患者多见,主要分布在ICU(44.1%)。根据同源性分析将感染菌株大致分为4类,其中A类菌株居多。结论患者免疫力低下和采用侵入性操作是感染MDR-AB的重要因素,ICU是医院MDR-AB感染的高危科室,要做好重点管理,以防止患者感染MDR-AB。
- 陈龙卓德祥林允斌
- 关键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
- 两种抗菌肽类似物及其在抗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多肽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两种抗菌肽类似物及其在抗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方面的应用,抗菌肽EN‑LK6的序列为ENIKKILSKIKKLLK‑NH<Sub>2</Sub>,抗菌肽LK6‑EN的序列为IKKI...
- 董维兵尚德静王晓瑞
- 黏菌素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黏菌素,即多黏菌素E,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由于黏菌素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的特性,在体外或体内与许多药物都有协同效应,可通过联合用药治疗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黏菌素与美罗培南联用临床上可治疗碳青霉烯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黏菌素与舒巴坦、黏菌素与米诺环素的组合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安全性。替加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与黏菌素联用尽管在体外及小鼠实验中展现出协同效应,但临床上与黏菌素联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尚不明确。此外,黏菌素与达托霉素、替考拉宁的联用在实验室中展现出良好的杀菌效果,其疗效有待临床研究的证实。
- 何思勉刘智超杨洁杨厉颖孙晓利郭停停
- 关键词:多药鲍曼不动杆菌
- 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IL-6与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与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诊的102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57)和预后良好组(n=45),另选取同期98例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和IL-6水平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合并免疫抑制状态、抗菌药物使用类型≥3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CD64感染指数和IL-6是影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感染指数单独预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AUC为0.869,最佳截断值为5.66,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0.27%和86.99%;IL-6水平单独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836,最佳截断值为239.15 ng/L,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7.57%、86.30%,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6,显著大于CD64感染指数单独预测的AUC(Z=3.849,P=0.000)和IL-6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2.233,P=0.026)。结论外周血CD64感染指数和IL-6水平在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张友华蔡天斌吕光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预后
- 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近年来,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由于这类细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对干湿温度耐受性强,具有极强的获得性耐药和克隆性传播的能力,耐药谱广泛,易随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入侵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 李涵金玉芬李琳于庭王永仁常静郎明菲王鑫磊张宇
- 关键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ICU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系统Ade B、Ade IJK与氟喹诺酮类耐药的关系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系统AdeB、AdeIJK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分离出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采用药敏实验检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外排泵抑制剂CCCP使用前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qRT-PCR实验检测adeB、adeJ基因表达情况,分析adeB、adeJ基因表达与菌株耐药和外排泵表型的关系。结果75株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总耐药率为81.33%(61/75),其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8.67%(59/75)、61.33%(46/75),加入外排泵抑制剂CCCP后,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67%(29/75)、28.00%(21/75)。CCCP加入前后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743、16.858,P<0.0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外排泵表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5);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adeB、adeJ基因阳性检出率高于敏感菌株(P<0.05);外排泵表型阳性组adeB、adeJ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外排泵表型阴性组(P<0.05)。结论AdeB、AdeIJK外排系统过表达介导了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 文星力黄小翠余婷李超马健
- 关键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氟喹诺酮类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析耐药率变迁情况。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51、75、150株,其中MDRAB各25、32、136株,分别占49.02%、42.67%、90.67%。193例MDRAB中109例来自重症医学科,占56.48%。分离自痰液标本占75.65%,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7.10%、3.63%。近3年我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10.0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检出呈上升趋势。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米春玲马海军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耐药率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 2018年
-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我院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46株,其中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203株占37.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45株占8.2%。203株MDR-AB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共183株占90.2%。其次为尿液,共9株占4.4%。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共80株占39.4%。其次为内科,共65株占32.0%。MDR-AB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和头孢呋新钠抗菌药物显示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对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以上。对其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以下,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多药耐药及泛耐药株不断产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及时控制其感染,严格消毒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遏制多药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 张敬治闫文萍李俊洁马玲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泛耐药耐药性
- ICU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聚集性感染的调查干预分析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聚集性感染的原因,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3月10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DRAB NICC)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标本检测分析和统计学描述。结果 10例患者发生在春节前后,均入住ICU病房;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有8例为VAP);6例患者的年龄>65岁,占60%、危重症患者10例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其中1例气管插管14d后转气管切开;其使用一周以上抗菌药物8例占80%;入住ICU时间(3~27)d,平均(10.5)d。结论 DRAB NICC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有创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入住ICU时间、隔离与消毒、手卫生、病区医院感染监控以及AB的生物学特性等有关。
- 花静李家斌王文阳王进汤红芳石光顺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聚集性病例
- 基因组学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基因特征
- 2017年
- 目的 基因组学研究细菌生物被膜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 选取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研究同一菌株在不同生长状态、浮游细菌状态和生物被膜状态下,两个样本间基因组的表达差异;分析细菌生物被膜状态下独特的基因表达。结果 我们发现,不同生长状态下两个样本间存在基因表达差异。相对于浮游状态菌,生物被膜菌株有198个基因出现表达差异; 其中106个基因表达上调,9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细菌生物被膜状态下的菌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菌体生理生化特性、致病力和对药物敏感性都与浮游菌状态显著不同。这些表达差异的基因中,主要集中于外膜蛋白和调控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
- 李海涛董超阎锡新李帅张鲁涛王伯丽
- 关键词:基因组学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基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