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1篇“ 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文章
鼻部多形性腺瘤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鼻部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收住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鼻部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2~84岁。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2例鼻部多形性腺瘤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鼻塞(8例),最好发的部位为鼻中隔(7例),9例为良性,3例恶变。术后随访10个月至9年,其中1例良性者在术后5年时复发,复发后未再进行治疗,其余11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在临床上少见,鼻腔内好发于鼻中隔,主要症状以鼻塞为主,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是主要治疗手段。
张胜男王琳李学慧于龙刚颜旭东温君凤魏朝霞姜彦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
鳞状细胞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2025年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XPA)是源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的恶性变,其中伴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CXPA罕见,主要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诊断依据是瘤组织中同时存在SCC和PA成分,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可协助诊断,同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并对肿瘤充分取材。本文结合文献报道1例52岁男性患者的SCC-CXPA,以期为SCC-CXPA的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魏小乐李长天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病例报道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韩蕾马鸣岳董燕刘红生孙鹏峰张巧莹高明刘晓岚邬小平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瘤
基于CT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区分腮腺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联合临床影像资料区分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基底细胞腺瘤(BC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证实为PA和BCA的15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特征,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对特征降维和筛选,并分别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和深度学习评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临床、传统组学、深度学习和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之间的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最终筛选出12个影像组学特征和14个深度学习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影像组学评分和深度学习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0.948、0.981),与临床模型(分别为0.675、0.761)、传统组学模型(分别为0.883、0.87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P值分别为<0.001、0.026,测试集P值分别为0.007、0.039)。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拟合良好且临床净收益最高。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联合临床影像资料能较准确地区分PA和BCA,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刘奇峰贺克武丁治民姚琪王亚奇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计算机断层成像
基于CT增强扫描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模型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及腺淋巴瘤(70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数据构建临床模型,应用单因素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最后构建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将160例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12例和验证集48例。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利用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和单发/多发构建临床模型,AUC为0.889(95%CI0.812~0.966)。动脉期、静脉期及2期联合分别有5、4、5个特征用于模型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以2期图像联合模型最佳,AUC为0.951(95%CI0.890~1.000)。将临床资料及动静脉期组学特征纳入联合模型,其AUC为0.969(95%CI0.922~1.000),优于其他模型。结论:动静脉期联合模型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优势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资料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路丽柳成良张力左超于淑靖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腮腺肿瘤
鼻内镜辅助下经口鼻联合入路腭部巨大多形性腺瘤切除术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腭部巨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腭部的巨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腭部的多形性腺瘤一种形态复杂的上皮性肿瘤,常发生于硬腭后部与软、硬腭交界处,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无症状生长缓慢的孤立性光滑肿块,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可引起压缩性骨质吸收。根据发病部位可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咀嚼困难和鼻出血等。多形性腺瘤生长过程中有恶变的潜在危险,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对于原发于硬腭的巨大多形性腺瘤,治疗上应个体化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对于范围局限的肿瘤可采用传统的经硬腭入路,对于范围较大的肿瘤可采用内镜辅助经唇龈沟入路或内镜辅助经口鼻联合入路将肿物切除。
孙乐张云云刘浩叶京英吴彦桥
关键词:硬腭鼻内镜技术
左侧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1例
2024年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之一,然而特别巨大的多形性腺瘤伴恶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77岁男性左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患者的诊治经过,查体见一大小约20.0 cm×18.0 cm×18.0 cm的肿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物。
李科李子慧寇家豪孙国文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手术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及研究现况
2024年
泪腺多形性腺瘤(LGPA)是一种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眶部泪腺,其具体发生机制未明。LGPA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9.5岁,通常表现为泪腺区肿物和眼球突出,一般呈无痛性,若出现疼痛应警惕其是否发生了恶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LGPA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LGPA通常不进行术前活检,以防止包膜破损致肿瘤细胞溢出。LGPA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术中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与肿瘤的复发和恶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LGPA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医学影像学改变、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恶变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邵雅琪马建民
关键词:泪腺多形性腺瘤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分子机制预后
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5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
2024年
目的研究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间5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的病理与临床资料,记录所有病例的初诊时间、复发次数、手术次数及随访结果等指标,并进行各参数生存分析比较。结果5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病例,男34例,女18例,男女比为1.89∶1,50~59岁最好发(15例),单纯手术组五年生存率85%,手术+放疗组五年生存率7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10年达22例,五年生存率67.6%,病程≤10年者五年生存率90%,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次手术患者五年生存率100%,手术2次患者五年生存率73.2%,手术3次及以上患者五年生存率61.5%,初次手术组与手术3次及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10年以上,复发3次及以上,恶变的几率高且预后相对较差。单纯手术组与手术+放疗组都有较高的生存率。
毕文婷魏博孙惠葛柳花胡敏刘华蔚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
超声引导下腮腺多形性腺瘤微波消融治疗3例
2024年
1资料患者1,男性,66岁,主因“下巴和颈部异物感1周余”入院。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触及1.5 cm×1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度差。超声显示:右侧腮腺内见低回声病灶,大小约13.5 mm×11.7 mm×9.1 mm,边界欠清,呈大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呈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左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占位性病变回声,双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回声。
赵璐璐盛建国卢峰韩秋成郭佳章建全
关键词:腮腺肿瘤多形性腺瘤穿刺活检微波消融

相关作者

王洁
作品数:236被引量:492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成釉细胞瘤 涎腺肿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牙源性角化囊肿 涎腺多形性腺瘤
田臻
作品数:130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唾液腺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恶性多形性腺瘤 涎腺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李江
作品数:241被引量:39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唾液腺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分析 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
胡宇华
作品数:84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唾液腺 多形性腺瘤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病理分析
董福生
作品数:348被引量:1,127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涎腺腺样囊性癌 牙周炎 X线头影测量 种植体 涎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