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46篇“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相关文章
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探讨固定支架在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68例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与参考组,各34例。参考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对比组采用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固定支架治疗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手术时间的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刘明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折愈合术后感染手术时间
骨水泥棒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骨水泥棒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在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手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特别是第五掌骨颈开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手腕关节的三维CT图像数据,首先利用Mimics Research 21.0、Geomagic Studio 2021软件进行三维图形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Solidworks 2020软件构建第五掌骨颈骨折骨水泥棒固定支架模型(A模型)和第五掌骨颈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模型(B模型)。在ANSYS Workbench 17.0中对各模型的材料属性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在第五掌骨头远端关节面进行轴向施加和第五掌骨三点弯曲实验,计算得出两种施压方式的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以此评价骨水泥棒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结果(1)轴向施压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大于B模型,A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小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2)在三点折弯给力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大位移小于B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小位移等于B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的均值大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3)与B模型相比较,A模型的总体应力、固定物应力均明显较小。结论骨水泥棒固定支架及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面,在轴向和纵向上的位移及总位移均未超过1 mm,差异较小;但骨水泥棒固定支架在两种施力方式中与交叉克氏针相比应力更小,提示骨水泥棒固定支架能提供可靠的力学稳定性。
任远洋季亮胡兴峰李青松梁伟王洋张博伟
关键词:第五掌骨颈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四肢骨折对骨愈合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带锁定加压钢板与支架在肢体伤后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例福清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的肢体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骨密度、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X线骨痂评分,术后肾上腺素、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以及疼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固定支架联合治疗在创伤四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其骨折的修复过程,改善骨骼状况,减轻伤压力,减轻痛苦,改善恢复效果,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陈伟谢孝云许位
关键词:骨折骨折固定术
半环形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半环形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分别采用CT和MRI扫描腕关节。基于CT和MRI扫描数据,建立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制作并装配半环形固定支架。分别在装配半环形固定支架的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上施加轴向、旋前及掌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下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及骨折块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结果:(1)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和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涉及1 094 717个单元,387 763个节点。在尺骨近端施加完全约束后,对模型施加100 N的轴向载荷,桡腕关节面最大应力为10.7 MPa;桡骨远端关节面主要应力分布于桡舟关节面和桡月关节面,且桡舟关节面所承受的应力较大;该结果与文献中尸体实验结果一致,提示正常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成功。(2)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在轴向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27 mm、0.14 mm、0.64 mm;在旋前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21 mm、0.29 mm、0.36 mm;在掌屈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桡腕关节面的轴向最大相对位移依次为0.11 mm、0.08 mm、0.24 mm。(3)3种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在轴向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依次为5.58 MPa、20.93 MPa、40.91 MPa;在旋前载荷下,C1、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骨折块的最大应力依次为1.45 MPa、11.31 MPa、11.89 MPa;在掌屈载荷�
王文蒋科卫成永忠林晴尹晓冬钱秀清刘广伟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固定器
石膏固定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2024年
对比石膏固定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 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选取本院60例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固定,观察组采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以及影像学观察指标参数均更高值,且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对于发生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更理想,预后效果也更好。
谢中宝张猛刘英杰王鹏飞韩树刚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
关于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研讨
2024年
评估骨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综合护理效果,对其实施价值进行研讨。方法 2021年01月~2023年10月,研究共纳入康保县人民医院60例患者,患者均为四肢长管骨骨折,入院后,实施治疗方案为骨固定支架治疗,根据其治疗后各指标状况,按照抽签法,将患者纳入两组,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样本均为30例。结果 自护能力差异显示研究组护理后的改善效果更加,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的负性情绪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利于疾病转归,实施后,患者自护能力显著提升,且通过心理相关疏导,患者情绪状况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
刘金霞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不良情绪自我护理能力
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接受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固定组(行内置固定支架治疗),每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复位优良率、功能恢复状态及手术前后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水平。【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站、坐、工作、性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PG、BGP水平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OPG、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与内置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内置固定支架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而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效果更优、愈合时间更短。
梁海群史志强吕新智
系统化护理在骨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4年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长管骨折手术实施骨固定支架治疗有着积极影响作用,本次文章根据此依据主要探讨系统化护理在实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研究主要从2021年至2023年医院接收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样本,所有样本均在电脑随机数字编号法帮助下分组,比如1-50数字号的患者被纳入到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51-100数字号的患者被纳入到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护理方法是系统化护理,搜集资料并检测评估患者干预情况,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手术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等护理效果上,研究组护理效果均比对照组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骨固定支架是四肢长管骨折治疗的有效手段,而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影响,尤其是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预后效果。
邓立彦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骨外固定支架
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年
评估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选择60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些患者均被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每组30人。一组患者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接受了固定支架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掌倾角、桡骨短缩和尺偏角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内对照组(P<0.05),但在第6个月时,两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再显著(P>0.05)。此,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所发生的桡骨远端骨折,在纠正尺偏角、减少桡骨短缩以及改善掌倾角方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属于同等水平,但固定支架治疗在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上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谢中宝张猛刘英杰王鹏飞韩树刚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
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
2024年
目的目的探究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与固定支架治疗对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高龄桡骨远端骨折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者纳入钢板组(n=46),给予支架组给予固定支架治疗者纳入支架组(n=38)。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评分法)。结果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钢板组高于支架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和握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钢板组涨幅更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论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取两种治疗均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但固定支架治疗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掌侧万向锁定接骨钢板治疗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
陈仲育赵汝家陈永春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相关作者

万春友
作品数:164被引量:604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TAYLOR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 外固定支架
黄富国
作品数:873被引量:2,451H指数:2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 骨折 韧带 肘关节
钟刚
作品数:396被引量:36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研究 韧带 导航
杨述华
作品数:1,760被引量:5,884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髋臼骨折
项舟
作品数:650被引量:1,176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韧带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