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4篇“ 塔里木西部“的相关文章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辉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奥依塔克辉长岩出露于塔里木盆地西部,位于塔里木地块与北昆仑地体之间的奥依塔克韧性剪切带上,侵入于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内。本研究对辉长岩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全岩主微量分析、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和锆石U-Pb定年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的SiO_(2)含量为49.6%~51.3%,K_(2)O含量为0.16%~0.41%, Na_(2)O含量为2.58%~3.30%,为拉斑系列的辉长岩, Mg#值为66~68。辉长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正异常。奥依塔克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图解中Nb负异常。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06.5±3.2Ma。在Th-Hf-Ta构造图解中和U/Yb-Nb/Yb构造判定图解中,奥依塔克辉长岩都落入岛弧构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奥依塔克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俯冲的背景,岩浆来源可能为地幔物质和俯冲板片混合作用的熔体。奥依塔克辉长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洋壳的向北俯冲到西昆仑地区206Ma可能依然存在着古特提斯洋的洋壳俯冲,北昆仑地体与塔里木地块尚未完全碰撞。
慕生禄王核王赛蒙白洪阳陈谋贺国锐
关键词:辉长岩锆石U-PB定年古特提斯洋洋壳俯冲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师骏冯晓军郑民
关键词:古生代塔里木西部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作者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配套的原位微区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平均年龄分别为:337.5±6.5Ma和339.2±6.5Ma(Th/U比值在0.3~1.0之间),与前人所获得的SHRIMP年龄基本一致。所有锆石的_(176)Hf/_(177)Hf比值均分布在0.2829~0.2831之间,并具有极高的正ε_(Hf)值(12~17),其平均Lu-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359.1Ma,与其U-Pb年龄十分接近。上述Hf同位素特点反映出其源区可能为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此外,所有锆石的_(176)Hf/_(177)Hf比值和ε_(Hf)值基本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上,指示该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来源于亏损地幔。结合前人对该岩体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推测奥依塔克岩体应与巴楚—喀什一带石炭纪似层状杂岩体相关,其形成可能受石炭纪时导致天山裂谷发育的地幔柱活动的影响。
李广伟方爱民吴福元刘小汉潘裕生王世刚
关键词:斜长花岗岩U-PB年龄和HF同位素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被引量:40
2008年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师骏冯晓军郑民
关键词:古生代塔里木西部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06年
报道了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的研究结果.该岩体出露面积约60km^2,侵入于中元古代片岩、千枚岩和下石炭统火山岩中.其主要的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含少量的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中的长石以更(奥)一中长石为主,部分含极少量的条纹长石.通过SHRIMP U-Pb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30.7±4.8)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富Na低K(Na/K=4~87,摩尔数比),属于Na质系列侵入岩.岩石的稀土总量(∑REE=50-220μg/g)与SiO2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轻重稀土基本没有分异[(La/Yb)N=0.5~1.5],有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3~0.6).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高的Y含量及低的Sr/Y比值(~1.0).Nd同位素组成表明岩石有相对“年轻的”T2DM(470--580Ma)和正的Nd初始值[εNd(331Ma)=6.23-7.65].上述特征与产于洋岛或洋脊的斜长花岗岩非常相似.然而区域地质特征(尤其是它的规模)并不支持它直接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推测其原始岩浆是来自“年轻的”玄武质地壳经过5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原始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侵入到中上地壳形成该岩体.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岩体为石炭纪天山造山带大陆裂谷作用在塔里木板块内部的效应.
张传林于海峰叶海敏赵宇张东生
关键词:年龄地球化学地质意义
塔里木西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成岩演化特征被引量:11
2002年
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古近系中可识别出7种具典型成因意义的高频旋回层序,根据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由5个Ⅳ级旋回层序、2个Ⅲ级旋回层序和一个Ⅱ级旋回层序组成的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它基本上控制着研究层位中不同沉积相和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展布特征.上白垩统在盆地西南缘形成了较厚的高水位体系域开阔台地相灰岩储层,但成岩特征受海水成岩环境控制,胶结作用强烈,致使储层呈低孔低渗特征.古近系在帕米尔山前主要为一套冲积平原-河流沉积体系产物,从中可划分出4种有利的沉积-成岩相带.由于该碎屑岩均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成岩环境呈酸性,储集性能明显优于上白垩统灰岩储集层.
王琪陈国俊薛莲花史基安
关键词:塔里木西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成岩
塔里木西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17
1999年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陈国俊史基安薛莲花王琪肖立新
关键词:层序地层不整合面古生代塔里木西部
塔里木西部与东北部奥陶系的牙形刺及其意义被引量:41
1998年
采自塔里木西部和东北部4个主要剖面的牙形刺共有58属108种。在塔里木西部,奥陶系的牙形刺由下而上可分为Monocostodussevierensis,Chosonodinaherfurthi,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Paroistodusproteus(或Seratognathusdiversus),Scolopodus?tarimensis,Eoplacognathuscrasus,E.suecicus,Pygodussera,P.anserinus,Prioniodusvariabilis,P.alobatus和Belodinaconfluens带;在塔里木东北部,奥陶系的牙形刺由下而上则可分为Cordyloduslindstromi,C.angulatus,Paroistodusproteus,P.originalis,Amorphognathusvariabilis,Eoplacognathussuecicus,Pygodussera,P.anserinus,Prioniodusalobatus,YaoxianognathusyaoxianensisBelodin?
王志浩周天荣
关键词:牙形刺奥陶纪
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3
1996年
塔里木西部地区30余条剖面及钻井资料的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地震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纪为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旋回。在海进初期和海退末期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时期,用"混积陆棚"的概念,将石炭-二叠系划分为下石炭统(个别地区的下二叠统下部)混积陆棚沉积体系;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二叠统上部至上二叠统为陆源碎屑沉积体系。
德勒达尔
关键词: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台地
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研究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系,划分了3个地层分区、6个地层小区,建立了、牙形石、有孔虫、介形虫、孢粉5个门类的化石带或化石组分共36个,为石油地质勘探和井下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用各门类化石,结合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化石资料对各地层小区进行了对比,拟订了新的地层划分方案。本文还探讨了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系三个重要的系间界线。
丁跃潮
关键词:地层地层划分对比化石石炭系化石带化石组合

相关作者

李曰俊
作品数:126被引量:1,37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正断层 塔里木盆地西部 放射虫化石 断裂带
薛莲花
作品数:31被引量:5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页岩 孔隙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海平面变化 砂岩
王琪
作品数:168被引量:2,591H指数:28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延长组 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吴根耀
作品数:132被引量:1,606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盆地 盆山耦合 塔里木盆地 交界区 造山带
史基安
作品数:184被引量:2,51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成岩作用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