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5篇“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相关文章
-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宽度动态分析
- 2025年
- 本研究采用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并辅以Google Earth Pro 4800像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确立解译标志,将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划分为三种类型:绿洲与石质裸山、沙质荒漠、砾质荒漠。在4个不同尺度(30、60、90、120 m)上,绿洲边缘的NDVI呈现出两条线性变化趋势,这两条趋势线的交汇点与绿洲边界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过渡带的宽度,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以及针对不同尺度的焦点分析方法对1994—2020年塔里木盆地北缘过渡带的宽度、尺度依赖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北缘NDVI线性变化趋势均极显著(P<0.01),绿洲-石质裸山过渡带宽度1994—2020年稳定在540 m;而绿洲-砾质荒漠过渡带宽度在逐年减少,1994年为540 m,2009年下降到420 m,2020年为360 m;绿洲-沙质荒漠过渡带宽度也在显著减少,1994年为600 m,2009年减少为420 m,2020年缩减为300 m。这主要是由于近30 a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砾质荒漠和沙质荒漠边缘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同时气温和降水量减少,人为活动和自然气候两者变化导致绿洲-砾质荒漠和沙质荒漠过渡带宽度逐渐萎缩;然而,裸岩石质地面积未发生变化,绿洲-石质裸山过渡带宽度稳定。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化进程显著加速,绿洲-砾质荒漠和沙质荒漠过渡带宽度减小趋势明显。因此,该地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 刘笑笑缑倩倩王国华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缘
-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碳储量及其碳密度的分布特征
- 2025年
- 土壤碳库是全球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碳库的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0~20 cm、0~100 cm和0~1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密度及储量,并对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壤深度的碳库组成不同,土壤0~20 cm深度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20.66%,随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储量占比逐渐减少,但无机碳储量占比逐渐增加,0~180 cm深度无机碳所占比例为85.73%,土壤碳库组成以无机碳为主;3种土壤层次的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956.45 t/km 2、7913.37 t/km 2和11973.19 t/km 2,无机碳密度分别为71722.84 t/km 2、37605.54 t/km 2和71914.93 t/km 2,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区不同统计单元土壤碳库构成也具有一定差异,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中,潮土、棕钙土、灌淤土和盐土的有机碳、无机碳密度较高,风沙土、灌漠土较低;耕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最高,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碳密度较低。各地貌间,起伏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冲洪积平原无机碳密度相对较高;研究区土壤碳密度空间分布呈现焉耆盆地为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喀什三角洲部分区域(西、南部局地及东部边缘)为有机碳密度中等水平区,阿克苏地区为无机碳密度高值区的特征。综上,在极端干旱背景下,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具有较大的无机碳碳汇潜力,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貌景观等因素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较大。
- 阿地来·赛提尼亚孜段星星何峻岭王翠翠董越
- 关键词:土壤碳密度土壤碳储量塔里木盆地北缘
- 基于机器学习和Sentinel-1/2数据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盐分反演研究
- 土壤盐碱化是我国乃至全球都正面临的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地退化而且影响农业资源,还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其通常好发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强度大、地下水位高以及含可溶性盐类较多的地区,它是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和人类农...
- 毛春莲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缘干旱区绿洲
- 塔里木盆地北缘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相与物源演化--以塔北隆起XH1井为例
- 2024年
-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北隆起地区缺乏震旦系野外露头,导致对整个盆地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发育和物源演化等认识不足。以XH1井苏盖特布拉克组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砂岩的碎屑组分、重矿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研究。测井曲线、岩心岩相变化和重矿物指标显示塔北隆起的苏盖特布拉克组为潮坪相。碎屑锆石U-Pb年龄分为2900~2400、2300~1600、1100~900和750~580 Ma 4组,苏盖特布拉克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不早于572 Ma。重矿物和碎屑锆石显示其母岩主要为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基性-超基性岩,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其次为北部的塔北隆起、东南缘阿尔金—敦煌地区,以及西南缘的西昆仑地区,少量来自中天山微陆块。大部分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εHf(t)为负值,少量的碎屑锆石εHf(t)为正值,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C介于3474~2360 Ma,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改造,少量来源于幔源岩浆输入或新生地壳的物源区。新元古代碎屑锆石εHf(t)主要为负值,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C介于4032~1485 Ma,表明其物质来源于太古代至中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改造。塔里木北缘在震旦纪苏盖特布拉克期为碰撞背景。
- 张玮胡俊成张玉修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碎屑锆石
- 塔里木盆地北缘一次局地极端暴雪天气异常机制及成因
- 2023年
- 2021年4月2日塔里木盆地北缘拜城县出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灾害性暴雪。利用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分析了极端暴雪天气环流异常、多尺度环流特征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高层伊朗高压及低纬东风气流的异常导致中亚低涡与高原低涡异常结合,加强了低层异常东风气流,东风急流引导南海、孟加拉湾暖湿空气沿河西走廊到达塔里木盆地中部,使得水汽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在地面辐合线触发下,产生极端降雪天气。地面冷高压稳定维持,导致塔里木盆地持续降温,而拜城位于海拔1000 m以上的浅山区,二者共同作用,造成拜城4月降水相态仍然为雪。(2)垂直位温梯度和西风异常导致湿斜压不稳定发展,形成低层锋生和高层及近地面湿位涡异常,而锋生作用和湿位涡异常又通过垂直运动变化影响降雪的发生发展。对于拜城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层的上升运动及300~500 hPa的垂直风切变。(3)中尺度云团不断发展并向东北移动经过拜城县上空,增加了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移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一致性则决定了中尺度云团生消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加深对塔里木盆地局地极端暴雪成因的认知,为精确预报、精准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 曲良璐姚俊强赵勇周雪雁
- 关键词:大气环流异常中尺度云团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北缘二叠纪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 2023年
- 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火山岩,对于理解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哈拉峻地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球化学、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凝灰岩富硅(SiO2=74.59%~76.18%)、富碱(Na_(2)O+K_(2)O=7.48%~7.79%)、低铝(Al_(2)O_(3)=13.80%~14.29%),属于钾玄质过铝质流纹岩类;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具Eu弱正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Nb/Ta值平均为16.60,Sr/Y值平均为2.42,Mg^(#)值平均为34.71;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280.47±2.58 Ma,εHf(t)值为-0.7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318~1145Ma。结合塔里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沉积分布等信息,指出巴立克立克组沉积于南天山洋壳向塔里木板块俯冲的板内裂谷盆地中,具非造山板内岩浆岩特征,可能为地幔柱作用背景下,岩石圈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继承了壳源和幔源的双重源区特征。
- 闵壮陈正乐潘家永霍海龙韩凤彬张文高吴玉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缘凝灰岩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 基于空间句法的塔里木盆地北缘地面佛寺空间研究
- 李砖砖
- 塔里木盆地北缘日达里克铀矿床后生蚀变特征及其铀矿成因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日达里克铀矿床为塔里木盆地北缘新近系铀矿找矿成果的典型代表,其成因研究可为相同地区、构造背景、层位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章在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日达里克铀矿床及典型矿带进行详细解剖,对含矿主岩后生蚀变分带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浅析后生蚀变成因,综合判断矿床成因类型。研究显示,日达里克铀矿床产出有多个矿带,各矿带赋矿砂体均可划分为发育高岭土化的灰白色岩石类型、发育褐铁矿化的褐黄色岩石类型及未见明显蚀变特征的灰色岩石类型。赋矿砂体岩性-地球化学分带自西向东可划分为氧化蚀变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及原生未蚀变带,其中氧化蚀变带包括灰白色岩石类型、褐黄色岩石类型,氧化还原过渡带包括褐黄色岩石类型、灰色岩石类型,原生未蚀变带包括灰色岩石类型。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显示氧化还原过渡带高w(U)、w(Mo)、w(Se)、w(Ga)、w(V)、w(Re)、w(Fe)、w(C_(有))、w(S)及Fe^(3+)/Fe^(2+)值,氧化蚀变带相对高w(Mo)、w(Se)、w(Ga)、w(V)及Fe^(3+)/Fe^(2+)值,原生未蚀变带相对高w(U)、w(Re)、w(S)值,反映氧化蚀变带为后生氧化成因。研究表明,日达里克铀矿床岩性-地球化学分带与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一致,矿床成因应属层间氧化带型;下一步工作需在梳理以往地面调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沿走向追溯、垂直走向探索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
- 王强强王元元鲁克改李书海吕俊维陈瑞李秋实
- 关键词:铀矿层间氧化带
- 塔里木盆地北缘秋里塔格地区新构造运动及铀成矿作用阶段划分——来自不整合的约束被引量:5
- 2023年
- 秋里塔格构造带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变形复杂且强烈,然而对其构造变形时间和变形过程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同时对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变形过程刻画较少,制约了铀成矿过程的研究。文章以秋里塔格构造带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不整合构造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新构造运动过程研究;以上新统库车组下段为主要研究层位,探讨其赋矿砂体、层间氧化带等两大成矿要素特征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进而进行铀成矿作用过程研究。研究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不整合包括下更新统西域组下伏不整合、中更新统乌苏群下伏不整合、上更新统新疆群下伏不整合,分别显示为削截低角度不整合、超覆平行-高角度不整合、削截平行-高角度不整合。秋里塔格构造带新构造运动阶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平缓背斜发育阶段(N_(2)^(1)-Qp_(1))、箱式背斜发育阶段(Qp_(1)-Qp_(3))、构造突破阶段(Qp_(3)-今)。上新统库车组铀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同生沉积预富集阶段(N_(2)^(1)-N_(2)^(2)),时限为5.5~4.3 Ma;褶皱期层间氧化阶段(N_(2)^(2)-Qp_(2)),时限为4.3~0.12 Ma;剥蚀突破期改造-氧化阶段(Qp_(2)-今),时限为0.12 Ma~今。
- 王元元王强强吕俊维杨小强陈瑞李秋实
-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铀成矿作用
- 塔里木盆地北缘汉唐时期城址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 2022年
- 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历史上天山以北游牧部落与天山以南城邦诸国互动的重要区域。自汉至唐,中央王朝均在塔里木北缘设置完整的军政建置体系,遗留下大量的古代城址。自清代起,诸多学者对这些城址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塔里木盆地北缘汉唐时期城址研究现状,查找不足与空白,推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党志豪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缘汉唐城址丝绸之路史地研究
相关作者
- 贡璐

- 作品数:106被引量:1,17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
- 研究主题:绿洲 乌鲁木齐 干旱区 塔里木盆地北缘 生态学
- 王雪梅

- 作品数:232被引量:2,094H指数:20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库尔勒香梨 光合特性 遥感 红枣 施肥配比
- 徐珏

- 作品数:53被引量:72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榴辉岩 金红石 成矿规律 超高压变质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 邹天人

- 作品数:60被引量:1,2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碱性岩 寿山石 伟晶岩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地球化学
- 叶发旺

- 作品数:235被引量:48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铀矿 高光谱遥感 铀矿勘查 蚀变矿物 高光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