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3篇“ 培门冬酶“的相关文章
- 培门冬酶化疗后致儿童高脂血症1例
- 2025年
- 培门冬酶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能够显著提高儿童ALL的完全缓解率及治愈率[1-2]。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胰腺炎、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3-6]。高脂血症也是培门冬酶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19%[7-8],但国内却较少报道。现报道1例培门冬酶化疗后致儿童高脂血症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并发症的警惕,并为儿童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 侯萍萍
- 关键词:培门冬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异常完全缓解率
- 腹腔镜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培门冬酶相关重症胰腺炎1例
- 2025年
- 培门冬酶相关胰腺炎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病例为轻症,但临床上仍有极少数培门冬酶相关胰腺炎会发展为重症,治疗困难,病情进展快,病死率极高。一旦停用培门冬酶或化疗中断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目前国内关于培门冬酶相关重症胰腺炎治疗的报道极少,本文报道1例培门冬酶相关重症胰腺炎患儿经腹腔镜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后迅速康复的成功案例。
- 万成亮白强张传勃方辉黄纯锋郑陈军海波
- 关键词:腹腔镜灌洗引流培门冬酶重症胰腺炎
- 培门冬酶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程度预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接受培门冬酶治疗后发生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高危因素,以及评估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儿童急性胰腺炎(PAPS)评分、Ranson′s评分及日本儿童量表(JPN)评分对A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接受培门冬酶治疗的32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AA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计算确诊AAP时的儿童SOFA评分、确诊48 h时的PAPS评分和Ranson′s评分、确诊72 h时的儿童JPN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重症AAP的预测效能。结果AAP发生率为6.7%(22/328),中位年龄6.62岁,最常发生于诱导缓解阶段(16/22,72.7%),3例AAP患儿再次暴露于门冬酰胺酶,其中有2例发生了第2次AAP。22例AAP患儿中,轻症AAP 16例,重症AAP 6例,其中转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治疗6例,均为重症AAP。AAP组在性别、初诊白细胞数、ALL的免疫分型、危险分层及培门冬酶单次剂量方面与非A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P组的ALL诊断年龄明显大于非AAP组(t=2.385,P=0.018),AAP组的超重或肥胖例数也多于非AAP组(χ^(2)=4.507,P=0.034)。儿童JPN评分、儿童SOFA评分、Ranson′s评分和PAPS评分预测重症A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844、0.731和0.606,儿童JPN评分(t=4.174,P=0.001)、儿童SOFA评分(t=3.181,P=0.005)在轻症与重症AA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AP是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ALL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可能是AAP的高危因素,儿童JPN评分、儿童SOFA评分对重症AAP有预测价值。
- 赖肖蓉余莉华黄露露林丹娜吴莉张亚芥资娟廖旭袁宇婷杨丽华
- 关键词:培门冬酶高危因素评分系统
- 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采用培门冬酶(PEG-Asp)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ALL患儿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观察组使用PEG-As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不良反应以及住院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尿淀粉酶升高以及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受损、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LL患儿使用PEG-Asp治疗效果较好,但其易造成凝血功能异常,使用时应及时监测患儿凝血情况,该药物半衰期较长故用药频率低且住院时间较短,安全性高,过敏反应少。
- 焦顺
- 关键词: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选取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例数各3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左旋门冬酰胺酶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培门冬酶组采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6天,并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46天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及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细胞因子、凝血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46天后,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比较,培门冬酶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率更高(χ^(2)=4.874,P<0.05)。治疗前及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3.372、3.704,P<0.05)。治疗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治疗21天后升高,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7.181、5.635,P<0.05)。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铁蛋白(SF)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3.785~7.921之间,均P<0.05);治疗46天后培门冬酶组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2.983~7.000之间,均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门冬酶组治疗21天后长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2.985,P<0.05);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
- 温大科徐旭张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安全性
- 对比培门冬酶与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采用培门冬酶与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患儿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高博博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3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66例,化疗联合门冬酰胺酶治疗]和B组(65例,化疗联合培门冬酶治疗)。28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延长,且B组均长于A组;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B组患儿过敏、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肝损害、胰腺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化疗联合门冬酰胺酶的治疗方案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化疗联合培门冬酶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其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但应注意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凝血功能。
- 吕长俊刘杨吴宇彤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
- 培门冬酶或门冬酰胺酶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或门冬酰胺酶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诊ENKT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酰胺酶+DICE方案(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地塞米松),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DICE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凝血功能[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命质量[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generic scale,FACT-G)]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个疗程后,两组sIL-2R水平均低于前一个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长于治疗前,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情况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T-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门冬酰胺酶,以培门冬酶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ENKTCL患者疗效显著,肿瘤细胞活跃程度较轻,不易影响患者凝血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ENKTCL复发率下降,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 李言冰蔡玲玉左宏波
- 关键词: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耐受性
-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培门冬酶化疗治疗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化疗治疗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sal natural killer/T 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NKT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IMRT联合左旋门冬酰胺(L-asparaginase,L-ASP)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IMRT联合PEG-AS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常规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口干1~2级及骨髓抑制3~4级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骨髓抑制1~2级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死亡率为2.50%,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PEG-ASP化疗治疗ENKTCL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口干、骨髓抑制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言冰蔡玲玉左宏波
-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培门冬酶
- 培门冬酶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 2024年
- 探究培门冬酶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7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取VDLD化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培门冬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42% vs 17.14%,P<0.05)。结论 培门冬酶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血液学指标,提高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 杨芬
- 关键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
- 培门冬酶注射液致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影响因素,为肿瘤患儿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培门冬酶治疗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病例,经停药、禁食、予对症处理后恢复,评估后再次予培门冬酶治疗后再现急性胰腺炎。采用Naranjo评分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诱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时间关联性,结合Naranjo评分9分,确定培门冬酶为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同时高脂饮食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诱因。结论 培门冬酶可致急性胰腺炎,治疗期间应强调低脂饮食,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该药相关胰腺炎的防治认识。
- 刘婷曹忠强何文佳袁秀丽陈泽彬李学娟
- 关键词:培门冬酶注射液急性胰腺炎药品不良反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相关作者
- 黄韵红

- 作品数:78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IMRT 放射疗法 淋巴瘤 培门冬酶
- 李健

- 作品数:117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文献复习
- 张明智

- 作品数:330被引量:1,242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夏枯草 NK/T细胞淋巴瘤
- 胡云飞

- 作品数:35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IMRT 疗效 培门冬酶 同期放化疗
- 郑浩

- 作品数:69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