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篇“ 培养性状“的相关文章
两株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性状研究
2024年
通过研究菌株Zb-21[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WX-6[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特性,以明确其生长规律。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镰刀菌生长状态影响显著,菌株Zb-21在pH值为7、温度为20℃时生长最快,在30℃时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最高;菌株WX-6在pH值为6~10、温度为20℃时生长最快、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最高。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b-21在以D-麦芽糖为碳源,无氮源,硫酸镁为微量元素,Czapek培养基中加维生素B1时菌丝生长最快;在以蔗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微量元素为硫酸亚铁、加维生素C,培养基为CPDA时产孢量最高;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微量元素为硫酸亚铁,加入维生素C,培养基为CA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株WX-6在以蔗糖为碳源,酵母浸粉为氮源,微量元素为硫酸镁,无维生素,培养基为Czapek或CA时菌丝生长最快;在以β-环糊精为碳源,微量元素为硫酸镁,复合维生素B,培养基为CPDA时产孢量最高;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微量元素为硫酸镁,加入维生素B1,培养基为CPDA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在含磷酸盐的供试培养基中,菌株Zb-21在琼脂与磷酸盐分开灭菌时菌丝生长最快,CPDA培养基共同灭菌时产孢量最高;菌株WX-6在琼脂与磷酸盐共同灭菌的Czapek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CPDA培养基共同灭菌时产孢量最高。
李玲义兰阿峰郭素芬郭素芬彭浩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产孢
冀东地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培养性状多样性被引量:1
2022年
为明确旱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菌种类及其菌株培养性状多样性,采用ITS序列测定病原菌种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冀东地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的生长速度、培养性状、显微特征、致病力及其营养需求的差异性。根据生长速度将28株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分为快、中、慢等3种类型,分离频率分别占25.00%,67.86%和7.14%。菌落颜色分别为墨绿色、灰绿色、灰褐色和灰白色。BB19112508致病力最强,在中农6,新津春4号和娇子8号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7.78,54.07,53.70。BBCL19122506的假隔膜数量变化最大,1~14个;分生孢子的长度和基脐宽度最大,分别为139.17,4.24μm。BB19112508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乳糖;硝酸钠。BBCL19122506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可溶性淀粉;硝酸钠,硝酸钾。BBCL20052502产孢最适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培养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防治时应考虑优势菌株的比例。
薛制国李婧婷李翠霞金鸽韩亚梅贺字典
关键词:旱黄瓜性状多样性
吉林省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与遗传特性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茄子黄萎病发生在门茄坐果后,是危害茄子生产的重要病害。茄子黄萎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为深入研究吉林省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变异,对分离自吉林省的3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培养性状观察、遗传特性分析和致病性鉴定。大丽轮枝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 d后形成菌核型、中间型2种菌落形态,其中83.3%的为菌核型,16.7%为中间型,未分离得到菌丝型菌株。利用PCR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的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交配型。结果表明,36株大丽轮枝菌均不含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均为非落叶型,交配型均为MAT1-2。选取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6株大丽轮枝菌均可不同程度引起茄子黄萎病,其中2号大丽轮枝菌菌株致病力最强,4号菌株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可为茄子抗黄萎病育种和针对性制定茄子黄萎病防控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范惠冬林岩耿伟刘燕妮毛芙蓉郑建超郑士金惠云芝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致病类型
棉花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对比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2020年
棉花大丽轮枝菌在PDA平板中能够培养出菌丝型、菌核型、中间型3种性状。其中,菌核型是棉花大丽轮枝菌的主要培养性状。用PDA平板培养北疆棉区不同致病类型的棉花大丽轮枝菌,发现落叶型大丽轮枝菌中VH-2型较多,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中VH-1型较多。用不同碳氮比的查氏培养培养2种致病棉花大丽轮枝菌,发现落叶型棉花大丽轮枝菌V592的菌核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低碳氮比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产生更多孢子、菌丝。此外,棉花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与培养性状、来源地无关,与致病类型、碳氮比有关。
张梦恬
关键词:棉花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致病力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蔡梦杭徐灿刘启俞燕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致病类型致病力
几个姬菇菌株的菌丝培养性状及出菇品比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姬菇是四川大宗食用菌的重要产品,姬菇新品种引育是姬菇产业的重要工作。本文对收集到的16个姬菇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出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姬菇1号、姬菇3号、姬菇10号的菌盖颜色,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和出菇产量都相对较好,出菇转潮期也快,可作为育种材料,也可以直接用于栽培。
张清张雅宁罗金州
不同寄主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比较及致病力分化的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来源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的差异及致病类型的分化,本研究对分离自6个寄主的8个大丽轮枝菌菌株通过PDA培养性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对4种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对8个菌株的营养需求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致病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对8个菌株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培养性状结果表明:5个菌株形成菌核型菌落,3个菌株形成中间型菌落,且菌株之间的培养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结果显示:红花上的Vnu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都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具有最强的繁殖力,而番茄上的Vtr菌株的产孢量最低,马铃薯上的S2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最低,表明各菌株具有不同的繁殖力。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表明:各菌株对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tr菌株对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好,向日葵上的S1对4种碳源的利用最差,表明菌株之间具有不同的碳氮源需求。致病型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表明:Vnu为1号小种,除Vtr之外其他菌株均为2号小种,并且只有鉴定为2号小种的菌株才可以进一步分为落叶型和非落叶型;所有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棉花引起黄萎病,马铃薯上的S2菌株和茄子上的S3菌株对棉花的致病力比棉花黄萎病菌V592强,其他菌株对棉花的致病力明显比V592菌株弱,且发病延迟,表明8个菌株致病力分化明显。
陈志荣赵小强孙琦王元杰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培养性状致病类型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
不同来源金黄壳囊孢菌的培养性状及对3个品种杨树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明确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的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苹果树(Malus spp.)、榆树(Ulmus spp.)、红瑞木(Swida spp.)5种寄主上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培养性状及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ITS基因片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筛选得到金黄壳囊孢菌;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颜色、形态、产生子实体的情况划分形态学类型;将具有不同类型的金黄壳囊孢菌通过烫伤法接种至银白杨(Populus alba)、新疆杨(P.alba var. pyramidalis)、毛白杨(P.tomentosa)的离体枝条上,通过测量病斑扩展面积,分析不同类型菌株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从新疆吐鲁番、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塔城、五家渠等地的5种寄主上共收集到金黄壳囊孢属真菌47株;通过培养特征划分出15种形态学类型;不同类型的菌株均能成功侵染3个品种杨树的离体枝条且致病性呈现一定差异,其中采自塔城,菌落特征为白色、无子实体产生的菌株XJAU 935的致病力最强,在银白杨上形成的病斑面积达146.91 cm2;该菌株接种至3个品种杨树的枝条上后3~6 d开始发病,病菌在第10天至第14天和第22天至第26天出现两次扩展高峰,接种26 d后不再扩展。
马荣赵颖尹永香李瑜田呈明
关键词:培养性状杨树
抗感枯萎病香蕉品种组织培养性状与耐毒素能力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明确抗感枯萎病香蕉品种在组织培养性状和耐毒素能力上的差异,对6个抗感病香蕉品种进行了组织培养不同阶段性状观察及生根苗耐毒素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阶段,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秆丛生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为7.10和5.90个,而抗病品种粉杂1号、柴蕉、海南贡蕉和抗枯5号芽增殖的平均数量分别仅1.10、2.10、4.00和3.50个;在芽苗分化阶段,大丰1号和天宝中秆的苗分化率分别为73.03%和70.06%,且显著高于其他4个抗病品种;在生根苗生长阶段,粉杂1号和柴蕉的生根苗根长较长,平均分别可达10.99和11.01mm,显著长于其他2个感病品种。说明感病品种的芽增殖能力和苗分化能力较强,但在长势上,抗病品种表现为芽体粗大,分化苗和生根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生根苗的耐毒素能力测定中,感病品种大丰1号和天宝中秆的病情指数较高,分别为81.90和94.28,而其余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38~29.05之间,说明抗病品种的生根苗耐毒素能力较强。
甘林陈汉鑫杨秀娟杨秀娟杜宜新代玉立石妞妞杜宜新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
陕西不同地区大斑病菌致病力及培养性状比较研究
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为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以危害叶片为主的重要真菌性病害,病原物无性态为玉米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
唐文华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致病力生物性状生长率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王斌
作品数:75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研究主题:腐烂病 腐烂病菌 库尔勒香梨 梨火疫病 培养性状
林华峰
作品数:141被引量:769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白僵菌 褐飞虱 毒力 球孢白僵菌 毒力测定
高兆银
作品数:185被引量:88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芒果 杧果 采后病害 采后 生物学特性
胡美姣
作品数:200被引量:1,06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芒果 采后病害 杧果 生物学特性 采后
杨凤珍
作品数:57被引量:48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芒果 杧果 采后 采后病害 多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