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0篇“ 地震形变“的相关文章
基于重力场与InSAR的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形变特征研究
2025年
基于2019—202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使用经典平差获得各测期测点重力值,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使用GAMMA软件对InSAR同震观测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2021年青海玛多M S7.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M S7.4地震震前研究区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震中附近,以负变化为主;地震前后1年期的重力场变化形成了“四象限”的分布特征;震后研究区重力场发生大范围的反向变化,但随着震后调整,震中区域东部的重力场变化量较西部更大,与双断层滑动模型给出的滑动量分布结果一致。玛多地震在LOS向最大位移约为1.29 m,发震断层为走滑型;通过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得到双断层模型的滑动主要集中在20 km深度内,发震主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4.8 m,分支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2 m。联合InSAR形变场与2020—2021期重力场变化开展分析后发现,玛多M S7.4地震的发震构造与重力场变化一致性较好,表明重力资料与InSAR资料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大震发震构造及机制。
于博张庆云李勇江徐顺强杨利普
关键词:INSAR同震形变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形变场特征及场地效应分析
2025年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等方法,对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形变场、地表破裂特征以及地震场地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InSAR技术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揭示了地震造成的强烈地表位移,断层主要表现为北段上盘的垂直向下位移分量和相对左旋位移分量,因此可以推断登么错断裂的运动机制以北段的上盘正断运动为主,兼少量左旋运动。(2)地震引发的地表破裂显著,北段破裂显著而南段相对较弱,破裂带与登么错湖边界形态较为一致,整体表现为拉张陷落特征。(3)场地效应方面,地震导致房屋建筑严重破坏,表现为断裂带破坏效应、上盘效应、延伸方向效应和房屋结构效应,特别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受损严重;此外,地震未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量滑坡和崩塌。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提升地震灾害防范能力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赵伟华许强许强吉锋范宣梅范宣梅王运生
关键词:地表破裂
一种用于智能监测铁塔地震形变的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监测铁塔地震形变的装置,涉及铁塔形变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架设结构和监测结构,架设结构的顶部和底部位于铁塔不同的高度,监测结构在架设结构的内侧形成支撑,监测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倾角传感器,架设结构包括第一...
王棚飞房玉东刘永强路璐彭玉林王振黄镇徐成孙吉武
一种GNSS与微惯性融合的低成本地震形变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SS与微惯性融合的低成本地震形变监测方法,属于地震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地震形变监测方法依赖的精密地面测量设备对于人力和物力高投入,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充分利用惯性导航的不间断性和高采...
马广庆 张玉林 盛传贞 陈永昌 张子腾 张京奎 赵长红 王加敏 纪春玲 刘檀 李玉国 高晨 赵鹏 李非
一种GNSS与微惯性融合的低成本地震形变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NSS与微惯性融合的低成本地震形变监测方法,属于地震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地震形变监测方法依赖的精密地面测量设备对于人力和物力高投入,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充分利用惯性导航的不间断性和高采...
马广庆 张玉林 盛传贞 陈永昌 张子腾 张京奎 赵长红 王加敏 纪春玲 刘檀 李玉国 高晨 赵鹏 李非
山西地区地震形变观测调研
2023年
形变观测是地球物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能够清楚地观测地球固体潮汐为发展目标,对地震监测预报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山西省地震监测及预测预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1985年以来山西省形变观测资料的变化,探讨形变台网观测资料在监测预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系统梳理山西地区形变观测资料变化,对山西省历史及目前运行的形变学科仪器、数量等进行全面摸排,为该区形变观测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山西形变观测已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以下特征:(1)观测仪器设备种类多,监测手段全,但仪器标准化程度不高;(2)观测资料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3)观测环境较复杂,应进一步做好观测环境保护。
魏凯艳李惠玲李颖陈慧
关键词:地球物理形变
一种用于智能监测铁塔地震形变的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监测铁塔地震形变的装置,涉及铁塔形变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架设结构和监测结构,架设结构的顶部和底部位于铁塔不同的高度,监测结构在架设结构的内侧形成支撑,监测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倾角传感器,架设结构包括第一...
王棚飞房玉东刘永强路璐彭玉林王振黄镇徐成孙吉武
全国地震形变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线划点之记、场地图、地质断裂活动构造图及台站观测环境等地震资料存在查阅繁琐、表达形式单一和信息量匮乏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全国地震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功能模块实现过程,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测量与结构运动恢复技术(SfM),以典型跨断层场地为例,对现有二维平面地震数据构建了厘米级高分辨率三维实景模型,并将其植入该管理平台。使用效果表明:地震资料实景三维表达不但还原了外业实地监测场景和断裂产状等信息,还可提取观测曲线、活动构造定量参数,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更为我们传统会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会商模式。
白卓立武永彩杨斌贾鹏徐晶
关键词:管理平台三维可视化
震形图APP: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震形变模拟应用程序被引量:1
2023年
若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发震区域的地表变形程度,对及时评估受灾程度、配合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地震形变监测相关领域.通过处理空间大地测量数据得到的地震同震形变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地震产生的地表形变,为判断发震区域受灾情况提供参考.但是现实中,由于数据的获取存在滞后性,往往无法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同震形变数据.本文利用近实时USGS NEIC的震源机制解、地震弹性位错模型和地震经验公式,基于Java和Python语言开发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地震形变模拟应用程序(简称:震形图APP).该程序具有全球地震目录查询、主动获取USGS NEIC震源参数、显示震中位置、自动计算同震形变的功能,对于重要地震事件能够在一天内给出形变模拟结果,尤其适用于隐伏型震级较大的地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判定潜在危险区域和早期抗震救灾提供参考依据.
倪瑞胜许文斌
关键词:ANDROID同震形变
InSAR揭示的青藏高原近期正断型地震形变特征与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正断层在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使用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获得了2020至2021年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3次正断型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和形变场信息反演了断层几何参数和断层面滑动分布,精确地确定了发震断层位置.研究结果显示高原内部的这些正断型地震均以正断层活动方式为主,但还兼有一定的走滑运动;发震断层主要为倾角<60°的次级隐伏断层,且均为浅源地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12 km以上.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我们分析认为正断型地震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弥散型地块内,不局限于半地堑构造相关地区,并且正断型地震的发生更依赖于伸展环境中的重力势能.伴随正断层活动的走滑运动也反映了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邱江涛邱江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INSAR形变特征

相关作者

王双绪
作品数:189被引量:97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GPS 青藏块体东北缘 强震 垂直形变
施闯
作品数:188被引量:1,771H指数:2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GPS 模糊度 精密定轨 北斗 GNSS
方荣新
作品数:43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GNSS PPP 采样率 高频 周跳
李敏
作品数:544被引量:1,340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三氧化二砷 玻璃体切除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翼状胬肉
马广庆
作品数:39被引量:11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GNSS 地震 地震监测 尾波 伸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