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1篇“ 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相关文章
天长市区域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为了分析天长市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情况,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后续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在收集天长市当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地形起伏度等5个因子作为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判决矩阵法获取各个因子的权重,利用GIS对区域地质灾害易发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天长市大面积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占比约为99.02%;只有0.01%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研究结果为天长市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吴玉婷
关键词:地质灾害GIS
甘肃省宕昌县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甘肃省宕昌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本研究旨在对宕昌县地质灾害易发进行全面评价。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植被和降雨作为评价因子,对宕昌县地质灾害易发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宕昌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岷县干流南河镇-何家堡乡-城关镇段、甘江头-官亭-临江铺-两河口段岷江和角弓河狮子乡-新寨镇段。研究结果将为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李超然袁广祥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
贵州省册亨县地质灾害易发评价研讨
2025年
该文在总结前人地质灾害易发评价研究基础上,选取合理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统计信息分析,GIS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基本掌握册亨县全域地质灾害情况,开展全县地质灾害易发评价;编制全域地质灾害易发等级和分区图。为册亨县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操作简单,可为山区地质灾害易发评价提供评价思路和借鉴。
徐光富
关键词:地质灾害
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文中研究的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评价以坡度、坡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因子,以3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样本,采用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模型法,计算各因子信息量,并按一定权重叠加得出各栅格单元的总信息量,结合野外调查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地质灾害划分为高、中、低和非易发区。该评价结果将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邹任洲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地质构造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广东省南澳县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以广东省南澳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野外数据为基础,结合南澳岛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距构造距离以及距道路距离等6个评价因子,基于GIS平台,利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南澳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评价,得到南澳县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分区。结果表明:(1)高易发区集中在南澳县西半岛北侧及东半岛圆山村,中易发区基本沿环岛公路两侧的人工削坡处,其余平原区及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的丘陵低山处为低易发区;(2)南澳县地质灾害发育主要是由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为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经降雨因素诱发,在修建环岛公路为代表的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南澳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形式差异分布。
黄宁勇欧泽芳
关键词:地质灾害GIS
基于InSAR和加权信息量模型法的巩义市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基于河南省巩义市Senlinel-1A数据进行处理,研究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地表形变数据,以形变信息划分量级作为易发评价模型的评价因子,结合11个影响因子,应用信息量法构建模型,对各项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估。细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以及高易发区。为相关部门制定地质灾害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彭飞
关键词:地质灾害INSAR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
基于信息量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横山区地质灾害易发评价
2025年
文章以黄土地区横山区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距河流距离、距离道路距离、地形地貌共7个影响因素,在Arcgis平台上建立信息量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评价。得到高易发区面积为702.38 km^(2),中易发区面积为561.99 m^(2),低易发区面积为821.97 m^(2),极低易发区面积为2246.66 m^(2)。采用AUC值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检验,得到AUC值为0.966,模型精度较高,可以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李静轩
关键词:地质灾害逻辑回归模型
基于双重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易发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2025年
为了解决以往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的地质灾害易发评价工作中,不同地质灾害使用相同评价因子权重的问题,提出双重层次分析方法,先将不同灾种进行单独层次分析评价,再根据灾种在研究区内的易发程度,将评价结果统一,形成综合易发分区。以辽宁省为例,选用岩、断裂、高程、坡度、坡向、水系和公路等7个评价因子,对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种进行易发评价。结果显示,辽宁省地质灾害极高、高、中、低、非易发区的面积分别占省域面积的13.45%、23.15%、21.13%、16.37%、25.90%,其中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辽东山地丘陵区、辽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辽西低山丘陵区。采用密度比等参数检验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建议进一步加强辽宁省地质灾害极高和高易发区的系统调查和监测。
王烜李英赵利军张呈彬王鹏胡舫瑞杨欢张旭东卢君实王然
关键词:地质灾害
融合地理探测器和随机森林的地质灾害易发评价——以山西省乡宁县为例
2025年
为了全面评价山西省乡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文章利用研究区内144个以地面塌陷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层岩地质断层等多源数据,分别构建信息量模型、随机森林加权信息量(Information-Random Forest, I-RF)模型、地理探测器和随机森林加权信息量(GeoDetector-Information-Random Forest, GD-I-RF)模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沿道路、建筑用地和断层分布特征明显,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人类工程活跃的区域和断层附近;信息量模型、GD-I-RF模型和I-RF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8、0.842和0.863,加权后的信息量模型评价效果更好;相较于信息量模型和I-RF模型,GD-I-RF模型易发区更接近实际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且可以利用较少的评价因子降低评价过程的计算量,同时提高了评价精度。
刘晓慧张金雨徐玲
关键词:地质灾害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2025年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法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的易发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曹苏傲郭振陈佳乐
关键词:地质灾害ROC曲线

相关作者

王哲
作品数:83被引量:380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层次分析法 铀 地质灾害 数值模拟 回填材料
谈树成
作品数:159被引量:1,254H指数:2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GIS 个旧锡矿 地质灾害 成矿预测 基于GIS
黄志刚
作品数:27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地质灾害 降雨 地理信息系统 雨型 地质灾害易发性
柳长柱
作品数:18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研究主题:地质灾害 逻辑回归 地质灾害易发性 逻辑回归模型 信息量模型
范强
作品数:13被引量:289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LOGISTIC回归模型 滑坡 证据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