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地表水系“的相关文章
利用扩展词嵌入BERT的地表水地理命名实体抽取模型
2025年
地理知识图谱构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地理命名实体的识别。中文文本中词汇结构灵活,词汇边界不明显,地理领域的中文标注数据集稀缺,因此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识别一直是研究难点之一。针对蕴含地理信息的海量网络文本中的地理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建立了基于维基百科数据的地表水数据集以及领域词典,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词嵌入的词汇增强方法,对于BERT预训练模型进行词汇增强,并结合了BiGRU与CRF网络进行上下文特征识别与学习,构建了EXPBERT-BiGRU-CRF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地表水数据集上达到了95.94%的F1值,比无词汇增强Bert模型提高了4.94%,相较于其他模型的精度也有大幅度提升,能更加准确地识别地理命名实体。
郑旭野陈涛周婧娟
关键词:命名实体识别
北京市地表水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加剧,北京市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地表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从地表水角度出发,研究北京市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北京市地表水资源的空间格局;...
卢萌
关键词:地表水系驱动力
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采煤迹地地表水恢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露天采煤后形成的巨大采坑可局部改变当地地表水。本研究以乌海市典型露天煤矿为例,基于调查数据,采用GIS文分析技术以及小流域降径流模型对变化和产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干旱荒漠区小流域大都为山洪沟,量为由暴雨产生的洪。(2)露天采煤可局部改变小流域结构,包括汇流路径、边界等。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利用采坑进行蓄洪运用的地表水恢复方案,即在下游河道通畅的基础上,利用采坑拦蓄上游洪。该方案一可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二是将洪带来的泥沙留存在矿坑内,有利于减轻土流失;三是有利于区域地下的涵养;四是拦蓄量用于植被灌溉,有利于周边生态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矿区修复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王明新王明新刘艳萍赵义平
关键词:露天煤矿
淮北地区煤矿塌陷区地表水综合治理分析
2021年
地下煤层开采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地下环境的变形及地下资源的移动,会造成地表大面积坍塌,破坏该地区的地表水,出现一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了淮北地区煤矿资源储备及开采历史,分析其煤矿塌陷区地表水问题发生原因,并依此提出淮北地区煤矿塌陷区地表水综合治理方案,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坍塌区周边地表水压力,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丁峰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地表水
南宁市主要地表水放射性平及不同期放射性平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主要研究南宁市主要地表水断面和最大的库大王滩库的pH、放射性平。结果表明:南宁市主要地表水作为饮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2006)中pH、放射性平指标,可以饮用。
杨艳李剀
关键词:地表水PH放射性
绥阳双河洞发育对区内地表水变迁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双河洞是我国已探明长度最长洞穴,也是世界第一长白云岩洞穴。为全面了解其形成机理,本研究基于双河洞探测和地表调查资料,以双河洞发育特征,区内地表河床地貌、地形和现代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双河溶洞发育演化模式为基础,开展双河洞发育演化对区内地表水变迁影响研究。认为:(1)研究区地表水随双河溶洞发育演化而变迁;(2)双河洞穴发育,使让地表水通过洞穴向池武溪排泄,将独立的让沟和池武溪两个流域变成一个流域;(3)双河洞发育引起地下袭夺地表水,形成断尾河4处;(4)随着地壳抬升地下位下降,力梯度增大,地下运输能力增强,加剧洞穴发育,为地下袭夺地表水提供良好的势差与过条件,是研究区变迁的主要动力。
罗书文罗书文张远海张远海邓亚东周文龙张弘智罗时琴
关键词:岩溶地貌水系变迁
上海南汇东滩圈围场地地表水合理布局设计被引量:2
2020年
为保障上海市域内土地资源的占补平衡,消纳该市工程渣土和农用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了南汇东滩圈围工程。项目实施后增加了土地面积152km^2,但圈围地块内文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建除涝泵闸形成新的涝区,增加了现状海倒灌入侵地下的潜在威胁。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共同规划、合理布局地块内淡资源和生态空间,既可为上海未来建设山清秀生态空间奠定更好的基础,也可进一步保障南汇东滩及周边区域防汛除涝安全。
齐雪莲
关键词:水系规划
干旱地区煤矿沉陷区地表水景观构建思路探究
2020年
研究介绍了目前国内井工煤矿一般采用的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和地表沉陷区产生的诱因,阐述了本研究涉及的工业遗产、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塑概念,调研了国内外矿山土地修复、重塑、景观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指出了国内矿山在沉陷区治理、景观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干旱地区井工煤矿沉陷区景观建设的思路理念,明确了该理念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思路。
张帅王伟光康晓泽马骥魏臻
关键词:干旱地区煤矿水系景观
丰、枯期济南地区地表水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表水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丰期(5月)和枯期(8月)对济南地区24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和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期和枯期分别采集到鱼类5目33种和5目28种,其中丰期采集到鱼类1209尾,枯期采集到鱼类1 616尾。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0.54尾和67.42尾,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13和1.89,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75。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丰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枯期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地区体为中度污染。
王汨杨柏贺马思琦殷旭旺徐宗学郝长琦
关键词:鱼类环境因子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对地表水空间分布形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研究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构造活动对其周边地表水形态及其发育特征的影响,本文基于DEM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郯庐断裂带构造运动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的几何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对区内地表水产生错动影响。受郯庐断裂三叠纪到白垩纪期间左旋走滑运动影响,两条二级在大别山区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郯庐主干断裂及次级断裂时与断裂呈近似直角相交并发生左旋错动。大别山地区的皖河流域与华阳河流域受郯庐断裂第四纪以来逆右行平移运动影响流向由东南向同步大幅度拐向南西,表现为右旋扭错;巢湖流域受五河—合肥断裂和石门山断裂影响也出现了右旋位错。此外,受郯庐断裂带构造运动形成的合肥盆地和地堑式嘉山盆地的影响,池河的主河道沿合肥盆地东侧的沉降带和石门山断裂与嘉庐断裂之间的嘉山盆地发育。
钱家忠卫佳佳姜琼郑勇赵卫东
关键词:地表水系位错GIS

相关作者

徐良骥
作品数:183被引量:532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概率积分法 水域 复垦地 煤矸石充填 煤矸石
刘畅
作品数:74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深度图 编码复杂度 网络 电化学发光 施工方法
杨国东
作品数:152被引量:1,151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GIS 地理信息系统 DEM GPS OPENGL
任妹娟
作品数:36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地下水环境 监测井 污染场地 地下水污染 远程传输
赵见
作品数:26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力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立交桥 暴雨 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