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2篇“ 地缘环境“的相关文章
- “一带一路”沿线地缘环境评价研究
- 2025年
- 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安全性,从政商环境与政治倾向两个维度剖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地区)地缘环境。结果显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地区)政商环境略有改善,但空间差异较大,呈现东西两端较好、中部较差的格局;各国家(地区)政商环境无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但有微弱的向好的同质化趋势,其中低分值国家(地区)主要位于前独联体国家、中东及中南半岛地区,这些国家(地区)彼此关联较弱,表现出“同而不和”的特征,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宜集中连片突破。政治倾向评价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政治分化明显,对华态度不一,且随着对华态度的升温,政商环境呈下降态势。二者的负相关表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地区)相对而言政局动荡、经济落后,他们希冀借力“一带一路”实现本国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在充分考虑投资安全的同时,需积极宣传中国价值观,争取更多政商环境良好国家(地区)的支持和参与。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政商环境落后及政治分化的现实存在,中国迫切需要探索符合“一带一路”地缘模式的地缘政治理论,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同时通过重塑地缘战略叙事重夺政治解释话语权。本文关于政治倾向性的定量评价研究,为国别与区域政治分化研究提供了初步探索,也为推进地缘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 牛方曲玄冰成
- 关键词:地缘环境政治倾向地缘政治
- 南苏丹地缘环境解析及其对中南地缘合作的启示
- 2024年
- 南苏丹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的重要节点。脆弱性、敏感性突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南苏丹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的阻碍力量和其深陷大国博弈的重要因素。在因果机制与建构机制作用下,受国家利益与地缘环境变化的影响,南苏丹与地区国家以及中国、美国呈现出复杂迥异的地缘关系态势。破碎的地理环境与复杂的地缘关系塑造出南苏丹典型复合危机国家的理念结构、物质结构和空间结构。中南地缘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路径在于对南苏丹地缘环境各组成要素的解析与预测,积极构建与各相关利益地缘体的跨尺度、跨领域有效互动机制,破除中南地缘合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 蔡维扬牛福长刘芳辰
-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环境南苏丹
- 基于地缘环境视角的地缘破碎带历史演进解析——以南高加索地区为例
- 2024年
- 地缘破碎带是全球冲突和大国竞争的主要区域,具备外部挤压性、内部分裂性、过程动态性等基本特征,是域内外双重尺度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地理区域。地缘破碎带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模式契合于地缘环境研究的核心理念,在地缘环境视角下,地缘破碎带是一个以域内外多元行为体互动实践为核心的不断发展演化的地理区域。通过互动实践,破碎带产生的决策信息集成为制约相关行为体发生行动的物质性与理念性因素,在此约束下,这些决策行动在时序上的排列关联构成了破碎带历史演进的核心内容。选取亚欧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为研究区域,自1991年南高加索三国独立以来,该地区历经复杂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博弈,是地缘破碎带分析的典型案例。本文构建出地缘环境视角下地缘破碎带历史演进的分析框架,从本底要素、关联要素、结构要素3类视角解析1991年南高加索地区三国独立后至2020年底的历史演进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并从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行为体博弈3方面分析推动演进的内在路径,以地缘政治学理论视角多维化呈现地缘破碎带的历史演进过程,尝试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综合性、尺度性等基本思维模式融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研究中。
- 巴士奇陈瑛姚宇阳李淦叶帅
- 关键词:地缘环境历史演进
- 缅甸地缘环境变化与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研究
- 2024年
- 缅甸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家。在新冠疫情导致中缅边境封控之下,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依旧突飞猛进。然而这种态势并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国家和云南省政府层面依然将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作为首选。这显然是对缅甸自2000年以来的国别地缘环境变化理解不足。文章借助国别地缘环境分析框架和研究路径,通过阐述缅甸基本国情、主要关系与矛盾,揭示在内外因素跨尺度、多领域、多元地缘体互动等共同作用下缅甸地缘环境的演变,即2000—2010年外压内稳和2011—2021年外斗内乱。缅甸整体地缘环境变化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从地缘环境视角论证了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战略定位。文章不仅深化了对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新认识,且为大力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 段雪松胡志丁牛福长
- 关键词:地缘环境民主化改革
- 广西三线建设的地缘环境与规划布局
- 2024年
- 广西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形成的大背景下启动的,其建设的初步阶段是属于国家大三线建设以外一、二线省份腹地的小三线建设范畴,尔后的中后期建设阶段则纳入了国家大三线建设的范围。三线又分为大小三线,西南、西北为“大三线”。
- 刘朝华
- 关键词:三线建设地缘环境规划布局
- 大国战略交汇区小国地缘环境及其对冲战略响应——以菲律宾与中美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后冷战时代,位处大国战略交汇区的小国地缘环境敏感而多变,其对外战略行为往往表现为对冲战略特征。本文基于跨学科交融互鉴的理念,构建大国战略交汇区小国地缘环境及其对冲战略响应分析框架,解析中美战略交汇区菲律宾地缘环境要素特征,分析冷战后菲律宾对中美对冲战略实践的演变及地缘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国别地缘环境可作为解析一国战略行为的情景视角,体系压力和国家战略偏好是跨尺度影响对冲战略的地缘变量,两者共同作用于大国战略交汇区小国实施差异化战略。(2)菲律宾独特的地缘区位和自然地理环境及漫长的被殖民史是菲律宾实施对冲战略的地理基础。不同时期中美菲三角地缘关系的不对称性、及区域地缘结构的二重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亚太区域权力关系和结构的不确定性是菲律宾实施对冲战略的地缘驱动因素。(3)后冷战时期,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导致菲律宾的区域地缘环境体系压力增大,并压缩其对冲空间,菲律宾在中美之间采取对冲战略并趋于追随美国。同时,菲律宾的国内治理问题和领导人认知决定其不同时期战略实施的具体手段。本文旨在探究大国战略交汇区地缘环境对小国实施对冲战略的地缘驱动因素,以期为中国制定对周边小国的外交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 富宁宁牛福长葛岳静刘菊梅彭飞叶帅
- 关键词:地缘环境
- 面向地缘环境的时空信息智能分析体系架构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地缘环境的时空信息智能分析体系架构设计方法,属于地缘环境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构建地缘环境时空模拟与预测分析方法分类体系、多粒度时空对象模型;大数据时空归一化组织方式和混搭式数据管理方式、地缘环境分析...
- 张毅 华一新 江南 赵军喜 曹一冰 张永树 李翔 崔虎平 张政
- 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及议程与路径被引量:12
- 2023年
- 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地缘环境研究理念是以多元地缘体间互动实践为中心,将地缘环境理解为多元地缘体互动实践的“信息”或称决策信息集,也是多元地缘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地缘体行动决策既有在完备信息下的决策,也有在不完备信息下的决策,甚至还有在不能甄别信息真假情况下的决策。在此新理念下,地缘环境研究大致包括地缘环境要素解析(本底、关联、结构3类要素)、地缘环境时空过程与机制表达和地缘环境支撑体系设计三大研究议程。为了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尺度和多元行为体,论文以缅北冲突为例展现了地缘环境研究的三大路径,即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地缘体博弈。在当今百年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明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对准确、科学分析当前复杂局势和提出中国应对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胡志丁张喆赵路平
- 关键词:地缘环境地缘政治
- 地缘环境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 2023年
- 地缘环境研究是中国地缘政治学近十余年来取得实质较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复兴中国地缘政治学,开展中国独立自主研究地缘政治学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已有理论与案例研究基础上总结分析地缘环境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得出以下结论:(1) 地缘环境是行为体所在地理环境及其所决定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的集合,它由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组成。它的学理基础包括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2) 国内学者对于地缘环境已开展过较为丰富的研究,包括国别、地区地缘环境解析,海洋地缘环境解析,以及以地缘环境为视角解析国内外地缘政治问题等。(3) 地缘环境分析路径为跨尺度耦合、跨领域互动和多元地缘体博弈分析。
- 蔡维扬唐敏周丹
- 关键词:地缘环境地缘政治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 南海区域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解析及其脆弱性评价
- 随着陆地空间资源的匮乏,国家间围绕海洋空间资源的博弈日益激烈。作为资源宝库、运输通道以及国家战略缓冲区,海洋正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滨海国家来说,稳定良好的海洋地缘环境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梳理国家海洋地缘环境的发...
- 张家强
- 关键词:脆弱性海洋战略
相关作者
- 葛岳静

- 作品数:81被引量:1,11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地缘环境 地缘 地缘政治 地理学 教学改革
- 彭飞

- 作品数:95被引量:933H指数:18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脆弱性 地缘环境 地缘 中国海洋 影响因素
- 胡志丁

- 作品数:80被引量:96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地缘政治 地缘环境 地缘 一带一路 政治地理学
- 骆华松

- 作品数:219被引量:1,35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地缘 一带一路 流动人口 地缘政治 艾滋病
- 江东

- 作品数:224被引量:2,943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遥感 土地利用 水资源 空间化 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