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篇“ 地电结构“的相关文章
- 基于响应曲线聚类的时间域电磁法地电结构类型划分研究
- 2024年
-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携带的特征信息实现地电结构类型快速预测,通过将曲线的分布特性和形态特性相结合构造了曲线距离,采用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参数衡量曲线形态相似程度,实现了时间域电磁法正演响应曲线聚类。应用效果表明,依据该方法得到的聚类结果能实现正演响应样本的标签化,从而通过多分类任务神经网络完成地电结构的类型划分。
- 施明智曹辉陈柏午
- 关键词:地电结构
- 瞬变电磁勘探中采样率与地电结构重建的必要条件
- 2023年
- 提高瞬变电磁法的探测精度,不仅需要加密测点还需要加密时窗。然主流瞬变电磁仪为保持各测量窗口的样本数基本不变,使采样率随发射频率的降低而降低,所增加的时窗数以减少参与统计平均的样本量为代价降低了原有的信噪比。论文以Phoenix Geophysics的V8仪器为例,分析了瞬变电磁仪信号检测的主要步骤,以Wiener-Khnchin大数定律为依据,提出了在增加时窗的同时,不减少参加每个时窗统计平均的样本数,形成固定高采样率接收机方案。从Nyquist采样定理出发,给出了以长度为量纲的探测精度的定义,根据重建地电结构的必要条件,确定了点线距和时窗间隔与地电信号频谱最小周期的关系式。以大同达子沟煤矿多层积水采空区的探测为例,展现了在地球物理前提存在的情况下,因欠采样造成的混叠和通过附加条件获得的精细地电剖面。地电结构重建的必要条件说明,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不一定能够重建地电结构,但不满足这个定理则一定不能完整地重建。
- 曹清华闫述邱卫忠吴燕清陈明生
- 关键词:采样率采样定理地电结构
- 基于复杂地电结构的高压直流输电地表电位和中性点电流的计算
- 1.引言为了解决计算电网直流分布水平时没有考虑到土壤与电网的耦合效应,本文提出采用基于直角坐标系的三维电阻网络对土壤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用于高压直流输电单极运行引起的ESP和中性点电流的计算,以及分析地下复杂异常体的三维效...
- 蔡志坤余年李睿恒
- 关键词:地表电位变电站接地极电位分布高压直流输电
- 甘肃芨岭岩体主要控矿构造地电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甘肃芨岭岩体已发现的三个铀矿床和众多铀矿化(异常)点,均沿NW—NNW向断裂带分布,铀矿化作用总是产于一定的构造部位,因此,加强对芨岭岩体控矿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芨岭岩体主要控矿断裂构造(马路沟断裂、革命沟断裂、绿草沟断裂以及牛角沟断裂)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勘查,获取了主要控矿断裂的地电场结构分布特征,基本厘清了各控矿断裂的地表延伸及深部发育情况等信息,指出了对成矿有利的构造部位。研究表明该地区控矿断裂电性特征一般表现为舌状低阻带、高低阻区分界线或电阻率等值线密集带,认为这种强弱电性异常过渡带可以作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 宋振涛段凌峰段凌峰王永军王瑞军王瑞军张春雷祁程
- 关键词:控矿构造地电特征
-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地电结构及对深部缝合边界的讨论被引量:13
- 2019年
- 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导致古亚洲洋闭合,形成了幅员辽阔的中亚造山带,该带内记录了丰富的板块碰撞信息,揭示深部缝合边界对于研究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查干敖包—化德410km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二维电性结构,为研究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深部构造形迹、碰撞边界问题提供地电结构的依据.结合人工反射地震及地质资料获得以下认识:(1)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带地壳存在多组"U"型低阻异常,多对应弧型、倾斜或"鳄鱼嘴"状反射界面.莫霍面存在两处错断现象,并与深部电性梯度带对应.岩石圈地幔除白乃庙岛弧呈低阻块体外,均为高阻块体,这些电性结构特征反映了南北汇聚所形成的构造形迹.(2)碰撞带可分为二连—贺根山和索伦—西拉木伦河两个不同时期的汇聚体系,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形成的二连—贺根山汇聚体系由二连—贺根山增生杂岩带、宝力岛弧地体及断裂带组成,深部缝合边界位于二连浩特.而晚二叠—早三叠的索伦—西拉木伦河汇聚体系由二道井子增生杂岩带和温都尔庙增生杂岩带及断裂带组成,深部缝合边界位于苏尼特右旗.(3)在锡林浩特地区软流圈内部存在高阻异常,可能为俯冲消失的洋壳或碰撞造山后拆离的岩石圈残片.
- 韩江涛袁天梦刘文玉刘文玉刘立家侯贺晟刘国兴侯贺晟康建强张金会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地电结构中亚造山带
-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巴音青格利地段盖层地电结构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通过对巴音青格利地段完成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简称CSAMT)数据的约束反演处理,获得了沉积盖层的电性结构,结合钻孔资料的对比分析,大致查明区内由浅至深主要发育三层地电结构,上部相对高阻电性层主要与下白垩统对应,整体反映为北部与南部薄、中部厚的沉积分布特征;中部相对中低阻电性层主要与中侏罗统直罗组与延安组或延安组对应;下部相对高阻电性层主要与上三叠统延长组对应,小范围分布区内北部,整体反映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倾伏。
- 刘波吴旭亮武永强李茂
- 关键词:沉积盖层电性结构鄂尔多斯盆地
- 甘肃龙首山成矿带绿草沟断裂地电结构特征及铀成矿作用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文章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主要控矿构造——绿草沟断裂(F3)进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研究了该断裂电性结构,结合区内地质情况与0号勘探线地质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推断了断裂的位置、产状以及深部延伸特征。总结了绿草沟断裂矿化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线性视电阻率异常低阻带,近东西走向,倾向北。预测L02线绿草沟断裂与次级断裂深部交汇部位,可以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
- 张伟宋振涛管少斌李霄石海岗梁永顺陈志财牛禹
- 秦岭造山带与渭河地堑地电结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秦岭造山带作为典型的陆内复合造山带,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变形,与北部的渭河地堑形成独具特色的盆山构造体系,目前其深部结构状态与盆山耦合响应缺乏深层动力学过程的理解,为此以跨越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布设一条170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宽频带和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构建秦岭造山带和渭河地堑深部地电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造山带存在多重叠置的巨厚岩石圈,南秦岭与北秦岭地壳尺度存在明显的结构化差异;2)扬子地块向北楔入到南秦岭岩石圈地幔中,南、北秦岭之间在上地幔存在低阻条带痕迹表明了楔入作用的前缘位置;3)渭河地堑存在巨厚的沉积盖层,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减薄,由南侧的7~8km减到北侧的3—4km。渭河地堑下地壳至上地幔区域分布的两个低阻块体表明其岩石圈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表征了华北地块南向挤压作用背景下软流圈上涌的贡献。
- 韩江涛刘国兴韩松高锐王海燕梁宏达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圈
- 芨岭岩体北部地区革命沟断裂地电结构特征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对芨岭岩体北部地区G01与G02线AMT资料反演得出的电性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结合区内地质情况以及89号勘探线地质剖面资料,基本厘清了革命沟断裂上下盘的地电结构特征,推断了该断裂的位置、产状以及深部延伸情况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AMT成果能客观地反映剖面地下半空间地质体的电性分布规律,揭示了控矿构造:革命沟断裂的上盘反映为向深部延伸的舌状低阻破碎带,而紧靠断裂下盘发育的硅质大理岩、角砾岩则反映为上窄下宽的楔形高阻体,严格控制了含矿硅质大理岩、角砾岩的走向及其分布形态。
- 刘波宋振涛李霄李茂
- 关键词:AMT地电特征控矿构造
- 河北秋卜洞银矿寺沟岩体段地电结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 秋卜洞银矿位于太行山中段,麻棚岩体西南部,在寺沟岩体段为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银矿床。由于矿床类型复杂,矿化连续性较差,矿体沿走向、倾向上厚度、品位变化较大,导致深部找矿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区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查...
- 孔志召
- 关键词:石英斑岩隐爆角砾岩
相关作者
- 张胜业

- 作品数:49被引量:4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 研究主题:视电阻率 西准噶尔 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磁 有限单元法
- 韩江涛

- 作品数:117被引量:2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电性结构 岩石圈
- 刘国兴

- 作品数:83被引量:6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深部电性结构 岩石圈 大地电磁
- 王显祥

- 作品数:42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CSAMT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瞬变电磁 木素 可控源
- 毛先进

- 作品数:46被引量:26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视电阻率 地电阻率 电阻率 边界积分方程 电法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