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51篇“ 地方政府创新“的相关文章
- 地方政府创新何以持续——以黎镇社会治理创新为例
- 2025年
- 近年来,地方政府创新不再“人走政息”,而是具有创新持续性。既有的能动者—策略、创新—绩效、环境—条件的分析路径难以对其做出有力解释。新时代以来,央地关系的调整带来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环境变化,在“同级条块合一和上下条块互赖”的结构中,地方政府以保守为前提,以进取为本色,转变为保守型进取,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取争夺印象政绩。对黎镇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分析发现,面对创新环境的变化,走向保守型进取的地方政府既有“规矩意识”,也要“干事创新”,继任者在前任开辟的安全区与政绩空间中继续采取保守与进取并举的策略争取印象政绩,进而促成了地方政府创新的持续。
- 王清唐银彬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央地关系
- 平台赋能与政治激励:地方政府创新爆发的双重逻辑——基于浙江数字化改革样本的分析
- 2025年
- 政府创新爆发是数字时代地方政府行为的新现象,既有政府创新理论难以解释这一现象。地方政府创新爆发是公共部门转型式创新的典型表现,据此构建了“平台赋能—政治激励”的地方政府创新爆发分析框架,并以浙江数字化改革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政府创新爆发的形成逻辑与具体机制。经研究发现,由涌现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组成的平台赋能逻辑,是政府创新爆发的必要条件;由包括渐进累积和科学赛马机制的政治激励,构成了政府创新爆发的充分条件。此研究为观察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数字时代政府创新爆发的生成机制,从而深化了政府创新理论和政治激励理论。
- 陈小华
- 关键词:政治激励
- 地方政府创新动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5年
- 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创新?现有研究从三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社会情势视角强调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需求和创新要素对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驱动作用;制度结构视角关注政府结构和政府过程等制度性因素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强调地方政府的“相对利益主体地位”和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体制所产生的创新动力和压力;而激励机制则从微观主体出发,认为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绩”“获取合法性”以及官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等个体因素是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这些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释体系,但也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一是重视不同层级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创新动因上的差异;二是加入历时性分析;三是“将民众带进来”,分析民众在地方政府创新中的作用和过程。
- 赵德泽
-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地方政府创新偏好为中介变量,财政分权能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在东中部地区,财政分权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不显著。
- 李冬梅孙佳敏
- 关键词:财政分权区域创新能力系统GMM
- 多重堕距:地方政府创新缘何难以持续——基于安徽省亳州市B县邻长制的案例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政府创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共同决定着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构建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分析框架,对安徽省亳州市B县邻长制这一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多重堕距如何影响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资源堕距弱化了邻长制运行的组织动力,文化堕距加剧了邻长制运行的主观阻碍,能力堕距限制了邻长制运行的功能发挥,而多重堕距共同作用则降低了邻长制运行的可持续性。多重堕距为研究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地方政府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叶继红邓明磊
- 关键词:政府治理政府创新地方政府文化堕距
- 有选择的地方政府创新:从上下级政府关系到政社关系
- 2024年
- 从怡县创新来看,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概括为四种类型:授意存量创新、授意增量创新、自发存量创新、自发增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行政体制领域的授意存量创新和社会治理领域的自发增量创新。前者体现了上下级政府关系,后者聚焦于政社关系。上下级政府关系领域的系列创新倾向于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而政社领域的系列创新则赋予地方政府以更自主的权力。前者对上级政府有利,后者对本地政府有利。通过从上下级政府关系的创新转移到政社关系的创新,地方政府在限权的科层制改革导向下创新政社关系,扩大了自主权,以满足地方治理的现实需要。
- 管兵
-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社关系制度主义
- “被动的自主”:地方政府创新的阻滞现象及其机制解释被引量:2
- 2024年
- 地方政府创新是公共管理领域一项经久不衰的议题,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地方政府创新动力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鲜少关注到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阻滞现象。通过观察发现在地方政府创新阻滞中存在不同的样态,大致可分为原生型阻滞、扩散型阻滞和持续型阻滞。这些阻滞类型的生成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行动者的原因。结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的示例,剖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阻力机制,研究发现:合法性压力与风险规避、惯性强化与路径依赖、资源约束与配置能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阻滞的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被动的自主”这一新的概念,并提炼出三则命题。在推进地方政府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阻滞类型呈现的特点和发生学逻辑,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理策略。
- 王刚王刚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
- 向上的力量 2023长三角地方政府创新盘点
- 2024年
- 【策划人语】前所未有、力度空前!在2023长三角地方治理创新案例盘点中,评审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慨。拼经济,是2023年度发展主轴。长三角三省一市纷纷“放大招”,拼经济力度空前,出台的举措前所未有。比如,上海市创新推出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动员全市上下对3.2万余家重点企业,上门提供“一对一”服务;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从产业基金、补链强链、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
- 关键词:产业基金产业生态长三角汽车产业策划人地方政府创新
- 差错管理与错误学习:地方政府创新中纠错机制的构建思路
- 2024年
- 地方政府创新中的纠错是地方政府在创新变革过程中识别假设和实施错误而采取纠正或终止创新行为的做法。纠错与容错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在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厌恶错误的思维与氛围导致部分官员不愿纠错,错误识别和纠正机制效力较弱导致部分官员不能纠错,纠错理念与方法失当导致部分官员不会纠错。地方政府创新中构建富有成效的纠错机制,既需要建立灵活的错误预防机制、分布式错误诊断与纠正机制、纠错互助与协调机制以及纠错沟通与共享机制,也需要适度推进单环学习与基于相互作用的预见性调节学习机制,强化双环学习与自适应调节学习机制,发展基于SDAL模式的错误学习能力。
- 袁建军
- 关键词:地方政府差错管理
- 地方政府创新视域下容错免责的法治化研究
-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改革创新与现有法治框架之间的潜在张力,这种张力源于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与法律规则的稳定性要求...
- 刘祯玮
-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改革法治化建设
相关作者
- 陈国权

- 作品数:179被引量:2,136H指数:2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政府 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 有限政府
- 韩福国

- 作品数:65被引量:4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研究主题:协商民主 地方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 地方政府 政治协商
- 任晓林

- 作品数:72被引量:2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
- 研究主题:公共服务 政府 地方政府创新 制度化研究 续航力
- 毛铖

- 作品数:33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创新 制度化研究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续航力 行政改革
- 田丽娜

-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创新 制度化研究 续航力 行政改革 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