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74篇“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文章
- 基于LCC模型的绵阳市人口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关系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四川省绵阳市各县(市、区)人粮关系,利用《绵阳市统计年鉴2020》,以及绵阳市及各县(市、区)统计局门户网站中粮食生产量、人口总量、粮食播种面积等相关数据,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Land Carrying Capacity,LCC)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计算绵阳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反映绵阳市各县(市、区)的人粮关系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绵阳市总体人粮关系处于平衡状态,中西部人粮关系较为紧张,北部和南部人粮关系较为宽松,仅有涪城区和江油市为人口超载状态;人粮平衡状态的县(区)有2个,分别是游仙区和北川县;人粮关系为粮食盈余的县(区)有5个,其中梓潼县为超富余,盐亭县、三台县、安州区、平武县为富余。
- 林茂杨爽徐霞
- 关键词:人口承载力
- 基于地理加权建模技术的武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 2025年
- 在中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土地资源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在以往研究中,评价分析方法多以宏观的全局统计为主,难以满足城市尺度下进行精细尺度分析评价的需求,也无法体现评价指标及其关系所呈现的空间异质性或非平稳性特征。以武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为例,采用地理加权汇总统计、地理加权主成分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基础地理加权建模技术实现了集成评价、影响要素和成因分析,更加合理地阐释了武汉市建成区土地承载压力分布及其影响要素。结果证明,地理加权建模技术框架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精细化评价,从全新的视角实现单项指标分析与综合评价,而随着地理加权建模技术的拓展与演化,分析层次更加丰富,为更多场景与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 卢宾宾田小溪秦思娴史祎琳李建松
-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承载力空间异质性
- 基于人类拓居模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应用
- 2025年
- 【目的】系统提出基于人类拓居模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以期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各类单要素及综合承载力评价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本文通过提出人类拓居模式及生产单体、生产性建设用地参数、就业密度参数等概念与指标,建立人类生产活动与土地资源的微观量化连接关系,搭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联动方程,首次构建人类拓居模式视角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并以山西省介休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1)本评价方法将人类拓居模式划分为乡村、镇区、城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5种类型,细化和补充了“双评价”的3类空间划分结构;该方法以生产单体为切入点,通过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产业、人口之间的内在结构性关系,建立土地资源、劳动就业、人口承载力联动方程,进一步丰富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多要素综合集成、分类评价学术思路和方法体系。(2)介休市适度就业人口238118人,乡村、城区拓居模式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介休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为426652人,处于人地平衡状态;其中乡村、镇区拓居模式处于超载状态,城区和产业园区拓居模式分别处于平衡、盈余状态。产业园区拓居模式尚有较大承载潜力,与土地低效利用和产业集约高效发展水平较低有关。通过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非农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拓居模式未来仍是产业集聚和人口分布的重要载体。【结论】基于人类拓居模式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是科学可行的,能有效反映不同功能空间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就业、人口承载力差异,评价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提供有益补充。
- 徐小任张小芳徐勇王梁段健
-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生产性建设用地就业密度
-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区域规划研究
- 2025年
- 本文讨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区域规划研究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其评估涉及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及利用方式等多维度。通过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策略,如加强土地整治复垦、推广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区域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并强化土地利用监管。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与区域规划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持续加强相关研究以提供科学支撑。
- 鲍音包晓彤贾旭李博
-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
- 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典型西南山地乡村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为厘清山地乡村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和约束因素,本研究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基于DEM、LUCC等多源空间数据以及行政村统计数据,通过聚落承载力、粮食承载力和产业承载力分析,构建“聚地产”三元约束视角下土地承载力测评算法,定量分析了案例区域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聚落承载力总体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村庄139个,占68%,过载村庄64个,占32%。聚落承载力盈余区集中于中部河谷,超载区集中分布在北部中高山区。粮食承载力总体处于临界过载状态,过载村庄116个,占57%,盈余村庄87个,占43%。粮食承载力盈余区分布零散,过载区集中分布在中部河谷区。产业承载力总体处于过载状态,盈余村庄63个,仅占31%,过载村庄140个,占69%。产业承载力盈余区集中在北部,过载区域集中于中部及南部。乡村综合土地承载力呈现过载状态,综合承载指数表明,过载村庄共计180个,占89%,严重超载村庄93个,占46%。承载力受限的基础性自然约束因素集中于地貌条件,各子因素的约束力排序为平均高程(r=-0.58)>起伏度(r=-0.42)>坡度25°以上面积占比(r=-0.40)>局部高差(r=-0.37)。汉源县乡村“聚地产”耦合协调水平高,高耦合阶段的村庄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1%、村庄数量的68%。处于协调水平的村庄占总数的81%,其中高水平协调的村庄占总数的29%。研究表明,西南山地乡村土地资源承载力受聚落、粮食、产业要素综合影响,针对承载力结果和不同耦合协调影响模式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有利于乡村高质量发展。
- 孔祥媛汪洋李帆张培华陈墨多梅言张洪睿
- 关键词:聚落
- 一种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方法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方法,通过利用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监测对象划分为可载、临界超载、超载3类不同承载状态,并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空间结构3方面,制定基于不同承载状态的影响因子自适应权重,构建...
- 马丽李亮王萍刘恩来薛鹏陈丹蕾黄琼仪杨明兴彭伟陈森张雪梅徐庆
- 一种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方法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方法,通过利用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将监测对象划分为可载、临界超载、超载3类不同承载状态,并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空间结构3方面,制定基于不同承载状态的影响因子自适应权重,构建...
- 马丽李亮王萍刘恩来薛鹏陈丹蕾黄琼仪杨明兴彭伟陈森张雪梅徐庆
- 1961—2019年阿富汗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研究——基于膳食营养当量视角
- 2024年
- 为了我国周边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应充分认识阿富汗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土地承载力演变情况。本研究从膳食营养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了近六十年来阿富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并根据未来不同情景,探讨了阿富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随着膳食营养需求和人口的增加,阿富汗地区土地资源已无法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加,已经由基本平衡阶段(1961—1978)和态势趋紧阶段(1979—1998),演变为人地矛盾突出阶段(1999—2019)。从三种膳食营养当量(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来看,阿富汗地区土地资源均处于超载状态,其中基于脂肪需求的土地资源承载压力最大。为了满足当地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阿富汗当局一方面应大力推行“毒改粮”政策并提高土地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引导合适健康饮食。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影响阿富汗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进一步缓解与改善阿富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人地关系提供参考。
- 查思含马玮哲王思嘉张丹胡起源高翔伦飞何露
-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膳食营养粮食安全情景分析
-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2024年
- 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需求增长,使土地承载力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扩张引发供需失衡、空间错配及生态压力,制约土地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本文探讨城市化背景下土地承载力的核心要素,分析人口增长、经济结构、政策调控及生态约束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利用效率、强化生态保护、完善管理体系等策略,以期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赵媛媛
-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承载力资源管理
- 一种基于地理国情视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方法
- 本发明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系统领域,但不仅限于此,可以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专项调查与监测、国土开发与利用、资源集约利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地理国情视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
- 栗斌刘纪平董春亢晓琛赵荣康风光张玉刘新飞
相关作者
- 杨艳昭

- 作品数:145被引量:4,388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 人口分布 人口 GIS
- 刁承泰

- 作品数:175被引量:1,503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城市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土地资源
- 封志明

- 作品数:405被引量:7,757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铃薯 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分布 二季作区
- 黄贤金

- 作品数:880被引量:13,797H指数:6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碳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农户
- 刘普幸

- 作品数:142被引量:1,343H指数:22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绿洲 气候变化 驱动力 日照时数 主成分分析